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毕竟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有光彩的人,例如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相似文献   

2.
《当代传播》2003,(4):63-63
大与强的辩证关系 强是核心,大是基础。传媒产业集团化,应该视为一种趋势,但并不等于说所有的报社都要变成集团。不能盲目攀比,更不能认为摊子大了,就是大了,强了。一个报社强了,但不太大,还可以说是优秀报社;如果摊子辅得很大,“大”而不强,就成了瘫痪的巨人。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先做强再做大。现在通常讲的“做大做强”改为“做强做大”更科学些。  相似文献   

3.
封面设计“减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画家安得鲁·怀斯说过,“画面表现的东西越少,观众接受的东西越多”。他的意思是绘画要做“减法”。罗丹的学生问罗丹是怎样做雕塑的,罗丹回答说:“很简单,就是把不用的泥巴去掉。”他的意思是雕塑要做“减法”。郑板桥有副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的意思是中国画要做“减法”。装饰画家兼设计大  相似文献   

4.
张祥 《军事记者》2013,(12):64-64
“抓活鱼”,新闻界的流行语,比喻稿件的时效性、生动性和指导性。“活鱼”难抓,“做鱼”更难。煎、炒、烹、炸,各有滋味。但一种口味食之日久必索然无味。作为新闻从业人员。要写好稿、出精品.不光要有发现“活鱼”的火眼金睛、抓“活鱼”的过硬本领,更要具备把“活鱼”做鲜美的技巧手段。  相似文献   

5.
周斌 《视听界》2009,(6):103-104
体验式报道,记者既是新闻事件的采访报道者,又是事件的参与者,改“听他说”为“我自己说”;改“你做我报”为“我做我报”;改“无病呻吟”为“内心呐喊”,新闻的感染力更强,可信度更高,评论更到位。  相似文献   

6.
张华立 《视听界》2008,(2):116-116
湖南广电的领军人物魏文彬、欧阳常林,还有湖南卫视又获得了什么年度大奖,老魏要开“两会”,命我去北京代领奖杯,常林台长也叫我顺便把他的奖杯还有卫视的一起领一下。于是我不情愿地顶风冒雪、火车飞机地跑到北京当“奖杯托儿”。  相似文献   

7.
曹仁义 《中国广播》2010,(12):86-87
要求从事采编播的同志出手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那是不现实的。不要说我们,就是那些著名的大作家,也做不到每一部作品都是精品。事实上,做新闻工作的尤其是做广播新闻工作的,出精品更难。因为他们的工作讲时效,要快。“慢工出细活儿”对他们不适用。他们需要“快手出细活儿”。活儿要做得又快又好,还得精,这能不难吗?因此可以说,日常播出的那些作品基本上都是“大路货”。  相似文献   

8.
杨家慧 《新闻战线》2021,(19):38-41
<正>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地方媒体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讲好中国故事,地方媒体必须做深价值链、做活生产链、做实传播链、做长人才链。“借船出海”与“造船出海”并进,技术赋能与以情动人并重,积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生力军和智囊团,大事“小”说、小事“大”说,旧事“新”说、新事“融”说,让中国故事既“有意义”也“有意思”,让世界既“听得见”更“听得进”,书写更加精彩的国际传播篇章。  相似文献   

9.
新闻要新要奇,新闻要快要抢,这都是不错的,一般情况下是对的。但有时候就不能这么做,有时候就要用用逆向思维,就要唱唱“反调”。 先说热与冷。搞新闻的,不管是记者通讯员,还是编辑总编辑,都希望报纸办得火,有可读性,有亮点,有卖点,有叫座的新闻,有让人眼睛一亮的独家报道。因而,新闻业者往往奔“热”而去。一条消息,一张报纸,如若能“热”起来,“火”起来,争相传阅,街谈巷议,则是新闻工作者最好的“收成”,最大的幸福了。因此,就时不时见报上“热”这“热”那的。老实说,这些“热”,有社会中固有的,更有编辑部“炒”起来的。“爆炒”之下,“高温”之下,焉能不热?然“炒”而热”,又往  相似文献   

10.
一位科普作家说过:“没有枯燥的科学,只有枯燥的叙述”。那么,如何让医学科技新闻更“好看”一点呢? 一、学做“全科医生”,重视写作技巧 平时多积累、采访多挖掘是写好科技新闻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科技新闻记者,平时要注重科技知识的积累。从事医学科技报道的记者要像“全科医生”那样学习各学科医学知识,不断积累,在采访时能与专家“对话”,从而发现和获得大量的、有  相似文献   

11.
刘赵徐钱陈吴古开场白有说“档案部门人浮于事,理当精简”;有说“依法治档,岂能精简档案部门”;有说“哪个行业没法,都要依法,机构如何改革”;有说“不必叹息,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更有批评阿昆“现在讨论这个辩题为时已晚”。且看一个个唇枪舌剑,不让苏秦...  相似文献   

12.
我在农村大众报做记者10多年了,其中有三五年的时间主要做舆论监督报道。这期间为农民说了少许的话,做了更少许的事。开始做记者时充满“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豪情,如今面对着农民渴盼的眼神,自己只能心虚地安慰他们说:“也许是不能见报的,  相似文献   

13.
办农民报,要摸准农民的口味,反映农民的心声,用农民的口头禅,说农民的身边事。农民读者说,农民报姓“农”,要有泥土味;小报姓“小”,要多登“豆腐块”,说家常话。我们认真吸取了这些意见,确定了“离农村更近些,同农民更亲些”的编辑方针。去年10月,党中央关于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一下达,我们立即有计划地组织了持续报道和讨论,包括:为什么说这是农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一个突破?是前进,还是后  相似文献   

14.
南京出版的一家报纸上,最近刊登的一则性药广告做得沸沸扬扬,不仅占去半个版面,而且措辞说事竭尽挑逗和煽情。笔者并非一概反对报纸做性药广告,而是希望在做性药广告时,要尽量讲究文明用语,不该滥用挑逗性的言辞来竭力煽情,尤其是不该随便拿女人说事。凡事都有个度,过了“度”的“挑逗”和“煽情”,就往往与“低俗”乃至“淫秽”距之不远了!□措辞说事别过“度”@左雪文  相似文献   

15.
笔的消失     
工作多年,我发觉我居然连支笔都没有。不仅身边,单位,家里头,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笔的影子。从家乡过来看我的老朋友用阴冷的目光看着我,不屑地说:“你已经和俗人没什么区别了。”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们淮阴人民广播电台在办好新闻性节目的同时,还努力开办广播理论节目,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导人民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办好广播理论节目,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要言之有物毛泽东同志早在1942年写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就反对写文章做演说“空话连篇,言之无物”。广播理论节目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物”。这个“物”就是实际,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际,用理论讲清实践中的问题。例如,我们联系本地改革的实际,帮助人们在思想上认识改革的好处,坚定走好强国之路的信心。在  相似文献   

17.
《舞钢报》的“小草”文艺副刊已出了一百期,当我拿着报纸清样,象检阅士兵一样,端详着那一个个排列整齐的铅字,察看中间有无冒牌的或军纪不整的时候,一腔豪情油然而升,思绪转回到编稿中的件件往事。人们常说:编辑要乐于为他人作嫁衣裳,更要有甘做人梯的精神,而作为一个企业报的编辑,更要做广大职工的知心朋友。“小草”创刊时就开宗明义,把“活跃职工生活,陶冶职工情操,培养业余作者,繁荣文艺创作”作为宗旨,而培养本企业的业余作者又是她诸任务中的中心。  相似文献   

18.
新闻文摘     
范敬宜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处理好“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的关系.这两者是统一的,不要把它对立起来,作为一张党报来自上面的“规定动作”是永远有的,而且我们一定要努力完成好。完成“规定动作”并不排斥记者有个人的视角、风格和特色,“规定动作”也并不要求写成千篇一律、干报一面,妨碍记者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在完成好“规定动作”的同时,我们也提倡记者做好“自选动作”,这往往是记者更有兴趣、更有研究、更有个性的选题,自然也更有可能写好。(摘自《新闻出版报…  相似文献   

19.
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对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新闻记者更要重视掌握这门基本功。我是经历了一番“折磨”。重新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20.
国民党崩溃前夕,王芸生终日坐卧不宁。李纯青多次到王家做工作。有一次,王喟然长叹:“没有出路了!”李纯青劝慰道:“天无绝人之路,想想办法嘛。”又一次,王对李说:“国民党完了!”李说:“为什么不找共产党呢?”王惊奇地瞅了李一眼。再有一次,王自悲自叹地说:“共产党不会要我这样的人。”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