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缺陷。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之中,这种嫉妒之心也就更多一些。当看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电教》2003,(4):46-46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桌越才能的反感”。嫉妒是一种心理缺陷。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青少年正处在发育和成长时期,  相似文献   

3.
小洁:我发觉文静的女孩总是最受欢迎,特别是那种成绩又好的女生。我们班上就这么一个女生,我有点嫉妒她。嫉妒可真难受,可我又没解决的办法,你说我该怎么办呢?王夕老师:美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过,在人类的一切情感中,嫉妒是最强烈最持久的一种。看来,  相似文献   

4.
古往今来,对知识价值的追寻,一直是人们萦怀心头、意欲澄明的哲学命题。从柏拉图的知识是理性认识的"作品",知识就是真理,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醒世名言,再到斯宾塞"什么样的知识对人准备实际生活最有价值"的追问,还有晚近的杜威所求解的什么知识对形成行动纲领和实践智慧最有价值。可以说构成了人类追问经年、历久弥新的一个永恒话  相似文献   

5.
刘玲 《基础教育课程》2013,(9):25-27,38
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激励着代代学子"在知识的海洋遨游",为追求知识而付出艰辛的学习,也成为不少教师信奉的至理名言。然而,培根所言是针对人类长时期受中世纪神学思想禁锢而提出的,他所谓的"知识"并非今天人们普遍认为的"知识"。长期以来,我们对知识的片面理解和对书本知识的过于强调,使得教学实践发生价值扭曲,学生出现所谓"高分低能"的现象,基础教育也因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低效而倍受诟病。多年来,我国缺乏杰出人才与  相似文献   

6.
名言趣画     
安徽魏克每一个埋头沉入自己事业的人,是没有工夫去嫉妒别人的。——培根~~  相似文献   

7.
嫉妒是燃烧在青少年心中的一团烈火,它可以点燃一个人向上奋进的潜在欲望,也能烧毁一个人的良知。 嫉妒有良性。恶性两类。良性嫉妒是积极的,它虽然也带有一种"恨",但常常是在眼羡别人的同时而"恨"自己的不足,并把这种"恨"深埋在心底而暗自发奋,决心以后来的成功会超越对方,也让别人去眼羡和嫉妒自己。这种嫉妒的程度越深,激起奋发的毅力就越强,成功的希望也就在这种嫉妒的过程中得以酝酿。而恶性的嫉妒是消极的,它不容许别人在任何一方面去超越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或无力付出代价超越别人。当一个人的这种嫉妒心发展到严重程度时,…  相似文献   

8.
四月记事簿     
正更诚挚地关注衣食住行。我们很容易忽视习惯了的事物,也就是所谓的"衣食住行"。有人甚至会说,我们是为了生存而吃饭,为了情欲而生子。在他们口中,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都是"堕落",高尚的事情另在别处。然而,我们应当将更诚挚的眼光投向衣食住行,因为它们支撑  相似文献   

9.
知识与幸福——关于知识价值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那么,知识的价值何在?求知的目的何为?换句话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寒窗求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当下每一个大学生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为之困惑的问题。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知识"、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再到当下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三  相似文献   

10.
嫉妒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心理现象,作为文学的母题,在文学创作中具有超时空的永恒魅力.熟悉《水浒传》的读者,谁都忘不掉那位妒忌大师王伦;读莎士比亚剧作,也会铭记因爱及恨的奥瑟罗;《红楼梦》诸女子争风吃醋;《妻妾成群》诸太太嫉恨构陷;三仙姑性变态炉生女小芹;《我们的建国巷》中的邻居们……这些生动的形象群落,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征,即嫉妒.就连那些从来不读书的人,也不会忘记生活在你身边的大醋缸、大醋坛们.从心理学的视角看,嫉妒是一种潜伏于人的心灵深层的具有消极意义的情感因素.这种心理因素表现得最敏感、最强烈的恐怕莫过于男女之情了.因为“在人类各种情欲中,有两种具有特别迷人的魔力,  相似文献   

11.
张爱玲的作品是"细节的"是"个人的"。对个人情感的探索,对男欢女爱的细述,是她作品中最直白、最重要的主题。其特色有四:其一,婚姻仅仅是女性的"卖身契约",情感反而退居其次;其二,张爱玲笔下的情爱多是在人性变态与扭曲中表现的;其三,情爱主题随着历史的前进而嬗变,充满了现代化气息;其四,情欲在婚姻中得不到满足,溢出婚姻外的情欲才是张爱玲关注的所在。  相似文献   

12.
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但是,从"知识"到"力量",需要"能力"这座桥梁的架设.联系到数学学习,掌握知识是学习的一个方面,重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他在十二星座中是最活泼的,反应也是最快的,他经常快言快语,看似没心没肺,却也偶尔会在瞬间变成带着忧郁气质的"文艺青年"。惊人的记忆力和事物的理解能力是他制胜的优秀法宝,但对于很多事情,在拥有着让人嫉妒的天赋时,他却总是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得过且过的信念而继续。这就是让人最捉摸不  相似文献   

14.
读书的甘苦     
英国学者培根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读书是最直接、最迅速地吸收新的知识的方法。在读书的过程中,有"甘"也有"苦"。然而,各中滋味,却需要亲自体会。 读书、读书,若只为了明日大考将至,埋首于"书阵"之中,苦心研读,结果是--我恨死啦!讨厌的地理、生物、政治……这时候,所有书本的名字不是讨厌就是可恶。在那种情况下,读  相似文献   

15.
陈渊 《中国教师》2010,(19):27-28
<正>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一伟大思想引导着整个人类,以势不可当的恢弘气势,开创了"工业革命时代",现在又将人类推向了知识经济的浪潮之中。然而,在当今教育领域,关于教育的目的是什  相似文献   

16.
"嫉妒检验"是罗纳德·德沃金所建构的名为"资源平等"的分配正义理论的重要检验标准.很多人认为嫉妒检验是一种心理检验标准,一旦满足嫉妒检验标准,资源的分配就是平等的.实际上,这是对嫉妒检验标准的双重误解,嫉妒检验是一种经济检验标准而非心理检验标准,同时,嫉妒检验是资源平等分配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消除对嫉妒检验标准的误解,有助于正确理解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  相似文献   

17.
<正>"知识就是力量""真理是时间的孩子",这两句格言尽人皆知,但人们经常忽略了作者培根。培根还有一段名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引用广泛,几成陈词滥调。凡此种种,竟造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一些读者觉得自己已经了解培根,于是就不再去读他的作品了。  相似文献   

18.
面对嫉妒     
<正>随手翻到一篇培根写的关于"嫉妒"的文章,他所给的答案清晰理性又令人信服,让我思索良久。"嫉妒者往往是自己既没有优点,又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因此他只能用败坏别人的幸福的方法来安慰自己。嫉妒者一定是好打听闲话的,并非因为事情与他们的切身利害有关,而是通过发现别人的不愉快,来使自己得到一种赏心悦目的愉快。"如此看来,嫉妒者很可恶,因为他习惯将自身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上,并且深陷于嫉妒的深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是我国文学史上风格独特的一位女作家。在四十年代的特殊条件下,她奇迹般地成为上海沦陷区新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并于七、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海内外形成新的“张爱玲热”。她的作品对人性中的虚荣、自私、嫉妒、情欲、金钱欲等都有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20.
她曾经是法国诗人笔下风华绝代的公主,也曾是世人眼中才情无限的女王,同时,她也是人们眼中欧洲王室里的"潘金莲",是一个权欲、情欲熏心的荡妇……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个女子给世人如此繁复的意象,也从没有哪个女子,引来史学家、文学家和普通人如此复杂的目光。她,就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被送上断头台的女王——玛丽·斯图亚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