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表格的制作与处理"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的一节重要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技能操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表格制作的各种方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依据对教学的分析及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现状和接受能力,为达到传授知识、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确立本节课的三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表格制作的几种方法及如何对表格进行修饰.  相似文献   

2.
生活中的随机现象无处不在,概率问题到处可见.几何画板的动画演示可以让学生体会概率的理论性和频率的可变性,澄清生活中的错误认识,联系"实验"、"问题"与"生活",学到"好玩的"、"有用的"的数学,培养学生实验法探究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本节课教学的"统计"是"统计与概率"领域里第一学段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对该学段的目标定位是"有所体验,初步感受"。本课教学主要想践行这一理念,尝试运用体验性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那么,怎样让学生亲历体验"统计"的过程呢?我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一、与学生对话"统计与概率"是《数学课程标准》四大学习内容之一,它通过对数据收集、整理、描述  相似文献   

4.
曲波  高丹  顾莹 《黑河教育》2006,(2):18-19
一、课前说课 第一部分:教学资源分析. 首先,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知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体位置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是第一学段内容的发展和第三学段内容的铺垫,对提高学生的空间概念,认识周围环境有较大的作用.其次,教学时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情趣活动的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两年多的英语,学生对英语有了一些认识,他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话题和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达的欲望.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首先要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学习.其次,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学五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在学生了解了自然数之后,应该对数有着更全面的认识。生活中经常运用到负数,掌握负数对学生认知生活事物有帮助作用。我以生活事例为引导,让学生认识与掌握负数,如海拔的高度与气温。首先通过生活事物的举例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部分负数,接着通过具体事例进行总结,然后推及负数的知识,掌握负数的意义。二、设计理念数学学习应该联系生活情境,将生活中的内容作为学习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意图】本节课所要探究的主题是"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有效引导,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精心组织各种生动有趣并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去参与、去经历、去体验,力求使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在探究中不断发展的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从实物中抽象分离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  相似文献   

8.
<正>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二、课标解读本节课为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课时。从课标要求看,本节课学生必须掌握以下两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能够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区位分析;2能够运用实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图,以指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各功能区空间布局,并进行合理化分析。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中对心理课的定义和总目标进行描述,心理课的课程安排和评价标准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不作为主要以知识传授为主体的课程,心理课应以活动体验为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以往研究表明体验性学习对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能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以启示,让学生有切实的情感体验等是心理课的设计难点和重点.本研究以"适应中学生活"主题课程为例来探讨心理课在结合探究体验教学和内容传授教学模式上的尝试,从而呈现出学生课堂体验在心理课堂中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教学中练习无处不在,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练习的设计与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数学练习课的随意性与盲目性是个普遍的现象。练习课教学的设计缺少精度。下面即以"比和比的基本性质练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与认识。案例回放:设计这节练习课之前,我对这部分知识进行了梳理,有以下这些知识。1.在同一道题目中既要求化简比,又要求求比值,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求比值和化简比,要求学生弄清楚化简比和求  相似文献   

11.
韩硕 《地理教育》2013,(6):22-23
一、教材分析新课程标准下本节内容要求:能够列举电子地图、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实例。本节课教材内容较少,为了让学生有本可依,因此编写了学生上课使用的"学习材料"。"学习材料"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认识电子地图,这部分内容介绍什么是电子地图以及电子地图的分类。由于电子地图的知识专业性较强,这方面的一些专业术语比较难以理解,编写"学习材料"时,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12.
一、教材分析 对摩擦现象,学生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本节课的重点是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同时在"制订计划"环节中认识控制变量的意义和方法.从摩擦力在生活中的诸多表现中让学生探索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体验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的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三维课程目标的均衡体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正>"生本课堂"是一种新提出的教学形态,就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认识公顷"是一节典型的概念教学课,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说比较抽象,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然而"数学是源于生活而用于生活的",只有在教学中找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点,才能反映出数学的价值,从而更能营造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着重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识,活  相似文献   

14.
杜静 《物理教学》2012,(12):30-32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5-2"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课时。[课标相关内容]了解凸透镜的应用。[教材与学情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基本知识,对于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已有认识,下节课将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本节课主要是从学生了解的几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入手,对其成像特点在头脑中获得初步、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进而提出与凸透  相似文献   

15.
1课例介绍111教材分析1111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实验教材《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四节的第一课时,是一堂探究活动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瓷砖的铺设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有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用正多边形拼地板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必要的数学方法,进一步认识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既提高了学生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合作等自主探索问题的能力,又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在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探索性、创造性和美感…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2007年初中数学青年教师优秀课观摩与评比活动已结束,本次赛课的课题是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垂直.本节课所涉及的概念较多,有垂直、垂足、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还涉及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等几何中的重要结论.学生在小学时对垂直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体验和认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丰富对  相似文献   

17.
《酶与酶促反应》一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认识酶的特征。在对此课进行教学时,对教材中编排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和整合,遵循"设计—质疑—体验"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方法以及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和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设想] “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5~46页的内容。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并在合作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最后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数学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及数学教学设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节高中数学函数概念课.人教版中的三个实例对学生来说不易理解,这节课选用苏教版教材中的三个实例,让学生容易理解.整节课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思考,使函数概念的形成显得自然,进而使学生易于理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20.
课题:列举法求概率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学生在七八年级学习有关频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频率与概率初步的知识。本节课首先通过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在操作实验与统计中探究知识。为了突破本节难点,采用较为形象直观的树状图法和列表方法来组织学生掌握概率计算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