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西和县被誉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节于2008年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原生态的民俗娱乐形式在全国独一无二。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这块西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瑰宝彰显出其独特魅力,为促进敦煌西域文明和华夏传统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从斯坦纳翻译四步骤出发,结合实例探讨《西和乞巧歌》中民俗文化词翻译策略的体现及规律,对民俗文化的翻译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风俗历史久远,风格与形态独特,乞巧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乞巧歌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乞巧妇女们崇尚忠贞的爱情,聪慧美丽、多才多艺、淳朴善良、坚强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乞巧风俗历史久远,风格与形态独特,乞巧歌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在乞巧歌中,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乞巧妇女们崇尚忠贞的爱情,聪慧美丽、多才多艺、淳朴善良、坚强能干,巾帼不让须眉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秦人故里巧芽“种生”的生育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传于秦人故里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不单是祈求心灵手巧,家庭幸福美满,更有明显的古代求生育祭祀遗风,乞巧活动中的特殊祭品"巧芽"就是体现生命力的象征,乞巧活动中的取水与拜巧过程,带有古代郊祭与履迹遗风。出土于天水放马滩和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日书》均记载了秦人祈盼生子生育的相关内容,显示出秦人对生育的重视。秦简与秦地民俗的相关性印证西和、礼县一带的乞巧民俗与秦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赵子贤先生搜集编纂的《西和乞巧歌》自出版以来,因其重要的社会历史文化价值而反响很大。其章句结撰也很有特色,"断章有检,积句不恒",《西和乞巧歌》多以四句为章,次则三句为章,及少量八句、十句为章的;句式以七言为主,间以杂言。乞巧歌章句韵散结合,齐整谐婉又不失灵活机变,体现了子贤先生编纂的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7.
西和乞巧歌是一种歌谣,其内容丰富,合辙押韵,语调诙谐风趣,语言口语化特征明显。通过分析《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探讨了西和特色方言的翻译策略,对方言翻译和歌谣翻译研究有较高参考价值。此书译者在翻译时灵活结合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运用了异化翻译策略中的音译法、直译法和逐词翻译法,以及归化翻译策略中的意译法、仿译法和改译法,对不同的方言词汇根据语境使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使得译文流畅、地道。然而,由于汉语方言书面化的困难,《西和乞巧歌》中部分方言词汇并未在书面文字中表现出来,且原语文本中所有的西和方言特征和口语化特征在译语中全部被抹杀了。尽管如此,用归化策略来翻译方言是让方言作品走向世界的方式。作为第一部关于西和乞巧歌的英译本,此书对于乞巧文化的传播具有深远的意义,其翻译策略使乞巧文化内涵在译入语中能够流畅表达,使得英语读者能较好地理解中国北方的乞巧文化。  相似文献   

8.
"乞巧"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广泛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之一。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大致统一的乞巧民俗活动。西和乞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成为众多"七夕"乞巧活动中独具一格的民俗活动。通过对其活动过程、内容、文化价值和特征、保护与开发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保护与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跳麻姐姐"是西和乞巧民俗的传承载体。乞巧是传统文化中一项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乞巧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田野调查出发对西和乞巧节中"跳麻姐姐"舞蹈的动作、结构、歌舞等形态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跳麻姐姐"是西和乞巧民俗的传承载体。乞巧是传统文化中一项不可分割的内容,对于乞巧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文章从田野调查出发对西和乞巧节中"跳麻姐姐"舞蹈的动作、结构、歌舞等形态方面进行了初步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