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动起来更精彩”,是一家著名体育品牌的广告宣传语,这则广告语与体育的运动精神十分切合。实际上,这则广告不仅适用于体育品牌,同样也适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一个成功的课堂应该是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是学生展示自己的竞技场。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动"起来的课堂可以让小学数学不仅"有营养"而且"好吃"。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化静为动、以动促思、互动共进,让学生真正"动"起来。1.化静为动,让学生乐学。目前,学生使用的都是纸质课本,教材中提供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增加阅历的殿堂,更应是学生启迪智慧、放飞理想的沃土。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互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动"中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4.
针对一类面积最小值问题,利用方程f(x)-f(b)+(x-a)f(x)=0的解以及函数在[a,b]区间内的上凸函数的概念,给出了这类问题的求解方法。  相似文献   

5.
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将其运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现初中数学教学新的突破,是值得每个教师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6.
<正>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音乐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结合具体的音乐素材进行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对所听音乐做出语言的(描述音乐)、肢体的(用动作表现音乐)、歌唱的(音乐主题)、演奏的(为音乐配节奏)以及内心的(音乐体验)音乐反应,换句话说,音乐课堂,应让学生"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周位群 《考试周刊》2011,(34):171-171
思想政治课对青少年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我国的公民教育课,是培养学生的公民素质、增强公民意识的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社会性、主体性和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社会进步意义重大。但是,为什么这门课在当前却没有受到学生、社会的欢迎呢?原因很多,比如重智育轻德育的功利主义观念、高考的冲击、社会的浮躁、内容不符合学生需要、课堂形式单一、价值多元化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8.
<正>引子近期拜读文[1],谈到用"两次相似的视角"求解动点路径问题,引发笔者思考,也查阅了文中提到的文[2]用"位似旋转变换"求解动点路径问题.有关动点路径问题的确是当下中考热点与难点,对文[1]中的思考与探索,笔者大多赞同,但在实际教学中仍遇到了一些困惑:1.笔者所教的对象对文[1]的思路仍感到吃力; 2.师生对"三点共线则轨迹为直线"表示了怀疑.  相似文献   

9.
<正>双动点线段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由于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运动,因此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消点——将双动点转化为单动点,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单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进而得到双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0.
双动点线段是指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某个图形上运动的线段.由于线段的两个端点都在运动,因此增加了解决问题的难度.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是:消点——将双动点转化为单动点,然后利用“垂线段最短”确定单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进而得到双动点线段长的最小值.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时机,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积极交往与互动,让数学课堂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智慧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一类主从联动最小值问题出发,探究从动点的运动轨迹,由轨迹得到这类问题的最小值,从而生成“瓜豆原理”,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和证明,给出两种广泛的运用——“直线型”和“曲线型”.  相似文献   

13.
俞立梅 《贵州教育》2012,(13):43-45
一、课堂——学生展示特长的舞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我想,没有什么比走上舞台得到掌声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强烈兴趣了。  相似文献   

14.
<正>本文以一道动点引起线段长度变化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其解法进行探究,提炼通式通法,希望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够提供帮助.解决动点最值问题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合情推理找临界点;二是建立函数模型演绎推理.本文重点介绍第二种方法.题目(2014年宁波中考题)如图1,已知线段AB=10,点P是AB上的动点,在AB同侧分别以AP、PB为边作正方形APCD和正方  相似文献   

15.
正在高中阶段,有一种十分常见的最值问题:即所要求解的是曲面上的两点的距离,或者是两条或三条线段构成的折线段的长度,这种问题在解析几何、立体几何中都很常见,一般的处理策略是化曲为直,根据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的原理,转化为直线段的长度.1曲面上的距离问题例1图1中,已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1,母线长为3,A点在底面圆上,点B为A点所在的母线的中点,求在圆锥面上A点到B点的最短距离.  相似文献   

16.
直线与直线、圆、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是每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之所以青睐它,是因为它的知识覆盖面广,知识交错性强,综合能力要求高,能很好地检测和评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直线多以动直线的形式出现面对动直线问题,笔者认为一般应从直线方程的结构入手,分析其特征,变换问题角度,从而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相似文献   

17.
“杆”的平衡是静力学中常见的模型之一,其一般问题的求解要用到转动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等于零。但有一类常称“三力杆”的平衡,在解决有些问题时可化受力“杆”为受力“点”,从而只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即可。 所谓“三力杆”,指的是杆状刚体只有三点受力(注意不一定只有三个力)且各点受力满足:①在同一平面内;②互不平行。由于在同一平面内的三个非平行力平衡时,三力的作用线必交于一点,所以,“三力杆”要平衡,三点受力“必共点”,这就是化“杆”为“点”的理论根据,或叫“三力杆”的平衡条件,具体运用步骤为:  相似文献   

18.
平面几何中的最值问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解答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介绍一种利用“对称”巧解最小值问题的方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病文入院】外婆家的院子是我的乐园。春天来了,几棵高大葱郁的果树上,开了红的、白的花儿。小草绿油油的,整齐的菜地上也长出了些嫩芽儿。我最喜欢的还得数院子里那群可爱的小鸡了。它们"叽叽叽叽"地  相似文献   

20.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是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尤其是在初三阶段和中考里这一内容是必定出现的问题。动点问题一般考查的内容比较广,它是综合性很强的一类题目,也是中考中易丢分的题目。在平时的学习或中考中这一部分往往会给学生带来一些苦恼。鉴于此,探究动点问题的解法,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具有了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中考例题全面论述了解决动点问题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