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美国教育家罗帕特·特技费斯认为,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教师是“表演”艺术家。教师的这种表演实质上是”传道、授业、解惑”和传递认知、情感信息的过程。课堂上,语文老师的“表演”离不开四种“语言”,即口头语、体态语、板书语和科技语。本文试就这四种“语文”抒一己管见,以就正于方家。一、口头语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主要语言是口头语。教师的口头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语文教学对教师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具有示范性,而且要…  相似文献   

2.
“深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矛盾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度语文”教学理念的提出,旨在改变语文教学中的“肤浅”与“表面化”,呼吁语文教学回归到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上。目前,“深度语文”教学理念还仅仅在部分重点中学被少部分语文教师付诸实践。这主要源于“深度语文”所预期的课堂要素水平与实际存在的水平之间存在差异与矛盾。语文教师如果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有效措施化解矛盾,一定能使“深度语文”课堂焕发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3.
一套好的语文教材,能够有效指导教师教学,促进语文教学改革。让教师不再纠结于“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真正“便利教学”。而“课堂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让课堂在有效互动中前行,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师要立足文本,以课后练习题为抓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动态生成的、真实高效的课堂,让课堂在互动中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以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了“语文的觉醒”,重视语文课上“语文味”,体现在课堂中“语言赏析”便是一个突出的标志。但也由于一些教师对“语言赏析”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把握,以致在教学中出现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学生学语文的“味”的最高形式,主要体现在教师引导评价学生上。教师引导评价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的效果。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价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而“语文味”的课堂评价是语文味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实现语文味课堂的浓化剂。1、课堂评价要细读文本,品出语文味。2、课堂评价要挖掘文本的情感因子,生成语文味。3、课堂评价要品析词句,嚼出语文味。4、课堂评价要对比品析,赏出语文味。5、课堂评价要幽默风趣,再现语文味。6、课堂评价要纠错改进,烘托出语文味。  相似文献   

6.
专家举荐有这样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李伶是一位充满激情的语文教师。一堂堂40分钟的  相似文献   

7.
杨虹 《中国教师》2006,(2):30-32
《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8上教师版)中有一篇王大猛先生的文章《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宜少讲多听》,提出语文教师应少讲授、少讲话、少讲析。我们一直责怪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但是看看我们现在许多的语文课堂教学,在以“学生为主”的前提下,并不是教师讲得多,语文教师是越讲越少,以至于我们觉得语文教师讲得太少了,作为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师怎么能在课堂上少讲甚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传统的互联网产业不断优化和升级,“互联网+教育”的模式渐渐被学校和各科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上。互联网的出现给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提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增强了语文教师教学的实效性。文章主要的研究内容就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为“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推广和该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湖北教育》2005,(7):66-68
有这样一句名言:“人,涛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语文,原本就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门需要教师在课堂演绎诗意之美的学科。生活中的李伶看上去是那么普通。然而只要走上讲台,她便在课堂上绽放着一位语文教师的美丽,绽放着语文教学的美丽。如果把语文教学比作一眼清泉,李伶便以她的“美丽”让学生生命的激流在课堂上涌动,一路欢歌,携着学生身心的愉悦,奔向“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之河。  相似文献   

10.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母语的一门核心的课程。语文课堂是教师传授语文知识的平台.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意义的。通过课堂上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在教师创造的课堂情景之下,小学生的母语知识得到了发展,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问题学习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如台戏,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让课堂富有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有“如沐春风”之感,在艺术享受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知识。下面笔者淡淡对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角色定位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请君慎用“齐读”法陈述海(萍乡市湘东区教育局)不少语文教师喜欢在课堂上组织全班学生齐读课文,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他们上一堂课总要让学生齐读三五次,或通读全文,或选读一些章节,有的教师还将“学习目标”或文后练习题也让学生齐读一遍。课堂上人人动...  相似文献   

13.
课堂评价对语文教学活动有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在参与构建“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研究实践过程中,课堂评价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很多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都存在模糊化倾向,空泛、笼统,让学生难以从教师的评价中得到准确反馈,领悟学习方法.课堂上,教师往往一味地说“很好”“你真棒”,要么就是“回答得不错,还有吗?”如果这种评价形成形式化的课堂评价流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会逐渐减弱和消退. 教师的课堂评价涉及到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多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基于学生成长的语文课堂评价,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堂标准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我们在尝试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语文教学的研究中发现,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把握好“放”、“读”、“悟”、“创”四个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探究动机的最活因素。 “放”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充分相信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不留余地的放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是探究式语文教学的起点。在教师给出一定的教学内容、目标和时间的前提下,让学生依据自身的水平和能力,自我选择学习方法,自我钻研学习内容,自我支配学习时间,自主而有效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在…  相似文献   

15.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在语文教师课堂上设计出恰到好处的“读、设、讲、练”,有效运用语文的工具性,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时效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当一本本教辅材料充斥着学生的课堂时,教师如果依然在课堂上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学生们就不耐烦在课堂上听老师烫剩饭。那么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如何立足于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辅材料,使其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以提升课堂效果。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尝试获得了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17.
刘臻 《知识文库》2023,(1):52-54
<正>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对于学生和教师而言是非常有效的沟通交流“平台”,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是45分钟,而教师需要抓住这有限的时间为学生创造无限的“价值”。目前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创新语文课堂,激发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欲望,加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打造高效率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双减”政策的实施,为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双减”思想的作用下,小学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把教师的“教学”与“合理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双减”,接  相似文献   

18.
李喜鹏 《辽宁教育》2008,(12):36-36
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积极交往、有效互动的过程。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常有这样的感触:课堂上的具体教学情境与“预设”之间因时而出现“偏差”而无法“同轨”。面这种“偏差”,我们该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力与创造力。为此,当前语文教学中有很多教师在追求着“美感”课堂,力求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本文从语文读写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策略方面作如下探析。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教师的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