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具论”将“语文”视为“语言文字”、以引出“工具性”,又将“语文”看作“语言文学”,再引出“思想性”。将“语文”看作“语言文字”或“语言文学”,既违反当年改“国文”、“国语”为“语文”的原意,也不符台“语文课”的实际情况,因此“工具论”在“名”与“实”两个方面都是不真的判断。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对“语文”本体的正确认定是研究其性质的前提。1963年,叶老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写道:“什么叫语义Z平时说的话叫门头语六,写在纸面上111【K面语S。把门义语。>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帅吾义。”问时指…  相似文献   

2.
精致语文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实现“言”与“意”的相互转换,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据言识意→据意识言→以言表意”的过程,带着学生在文本的“言”和“意”之间走一个来回。可以这样说,“言意互转”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准确地实现言意互转,使文本的“言”与“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语文教学才实现它真正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语文教师应具备四个特点,即"诗"情"话"意"。"诗"是指语文教师与诗歌的不解之缘,"情"是指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里的充沛感情,"话"是指语文教师独特而优美的话语追求,"意"是指语文教师个性化的语文思想。一、不学诗,无以言:语文教师与诗歌  相似文献   

4.
赵宏 《教学与管理》2012,(27):90-91
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知识性、基础性和工具性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具备和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2009,(1):128-128
《课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6期刊发了特级教师刘仁增的《“言”“意”兼得: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一文。文章指出,“言”指的是语言文字的各种知识、言语表达的技巧与艺术,是一个人生活、学习和交际的物质基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意”指通过语言而得以传达的各种思维、情感、思想、意志与人性,是人类对自身及周遭世界的认识,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世纪之交话“两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世纪更迭的临界点上,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既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初战告捷而宽慰,又为亟待回答的新课题和亟需回应的新挑战而沉思谋略。面向新世纪,似可以预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更加生机勃勃;科学技术革命的大...  相似文献   

7.
处于世纪更迭的临界点上,我们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课”教师,既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的初战告捷而宽慰,又为亟待回答的新课题和亟需回应的新挑战而沉思谋略。面向新世纪,似可以预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定将更加生机勃勃;科学技术革命的大潮将一浪高过一浪;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的势头倍加猛烈;美国构筑全球霸业必然更为卖力,而世界走向多极化势不可挡;如  相似文献   

8.
杨荣文 《成才之路》2013,(12):32-32
语文课改进行的过程中要坚守语言的学习,重点要让学生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这是崔峦老师在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时着重提出来供大家思考的问题。近年来不难看出,语文教学耗时不少但成效不高,这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中把大部分时间耗费在了课文内容的讲解上,该引导学生思考的没触及,不该细无巨细的全盘托出。每堂课下来,教师倒是口干舌燥的满堂灌了,学生却连个消化的机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语文教育存在着取"言"舍"意"或重"意"轻"言"的失衡做法,必将导致"人文性"与"工具性"的两败俱伤。其实,"言""意"互转和融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本规律,是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要求,将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此,语文教育必须通过传授语文知识、丰富生活体验、展示学习过程、适时介入言语、开展综合实践等策略实现"言""意"互转,优化"言""意"融合。  相似文献   

10.
陈晓冰 《小学语文》2010,(11):23-25
小学语文课文大多“言”“意”交融。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与文本精神对话、碰撞乃至接受、内化的“会意”过程,也是对文本字词句段等语言形式进行品味积累,揣摩把握表达方法,领会习得修辞方法等语言技巧的过程。本文以苏教版为例试图从“言”“意”视角,解析属于语文学科的操作策略,以期人文性与工具性目标的同步达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中,“言”与“意”.犹如鱼和熊掌,常常处于“二者不可得兼”的状态。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语文界开展过一场关于“文”与“道”的争论,最后,大家达成了语文课不能上成政治课或文学课,应该上成真正的语文课的共识。到了“文革”时期,语文教育又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否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相似文献   

12.
语文用一定的言语形式表达一定的言语内容,透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进而凭借对言语内容的把握,品味言语表达的妙处,获得言语运用规律、技巧及言语本身。但当前一个倾向性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人文理解、内容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忽略语言的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到写,了解文童写法。  相似文献   

13.
何颖 《天津教育》2014,(17):113-114
在天津市第八届“双优课”小学语文评选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四节低年级同课异构的《玩具柜台前的孩子》。总体说,四节课各有所长:塘沽的课教学主线清晰;南开区的课生动活泼;汉沽的课注重读写结合;河西区的课体现了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有机整合。种种优长,笔者不展开细述。现仅就观课中想到的一些问题和大家探讨,简称“四问”。  相似文献   

14.
正【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祁黄羊》教学片断师:仔细读一读祁黄羊举荐解狐的对话,从中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祁黄羊?生:一般人举荐人才,都会举荐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祁黄羊竟然举荐自己的仇人。我认识了一位大公无私的祁黄羊。生:从晋悼公"深感意外"可以知道,连一国之君都没想到祁黄羊会举荐自己的仇人,可见,祁黄羊不是从自身的利益来考虑,而是从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16.
金雪芬 《考试周刊》2011,(54):67-69
"言"和"意"的矛盾统一关系是言语的基本矛盾,是语文学最基本的范畴之一。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言"和"意"存在一定的动态转化关系。"意"是个性化"激情"阅读的根本,它既是阅读的前期准备,又是阅读的主要目的,还为写作的蓄"意"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同样,"意"是写作的"催情剂",没有"意",谈不上"言"。只重视"言"而忽视"意",无异于舍本逐末。个性化"激情"阅读与"催情"写作两者并举,方能实现"言"和"意"的高度统一,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减负提质"。  相似文献   

17.
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探寻语文之本真,追求将语文课上出语文味。这实际上是对语文本质属性或基本要义的研究。语文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难以辨清的问题。为此,笔者力主语文就是言语的诊断。也就是说语文之核即是言。然而,多少年来,我们已经有这样的共识:语文离不开情。那么,情,是否属于语文的本质属性或基本要义?如何理解语文之情,之言,二者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8.
语文单独设科已近一个世纪,语文教学也走过了近百年的风风雨雨。在新世纪即将来临的曙光中,我们的语文教学却受到了多方责难。语文怎么了?语文教学怎么了?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都在探索。本刊特约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长沙电力学院语文教学法教授李维鼎老师撰写了一组文章。作为学术论争,尽管李老师的文章仅为“一家之言”,但我们仍然希望能引起您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工“工具论”错在哪里———世纪之交话“语文”之二李维鼎具论”主宰了我国大陆语文教育界半个世纪,现在笔者说它错了,理由是什么呢?让我们从“论”与“史”两个方面作一点考察。“工具论”的推断十分简捷明白:“语言”是工具,而“语文”就是“语言”,所以“语文...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犹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谁也离不开谁。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存在的精神家园,人存在于言语之中。语文学科正是从语言入手,直指人文内容,然后再回归语言,是一种不断互逆的运动。即 “意”由 “言”生而又归于 “言”。这里的“意”即学生在文学作品中感受到的知识和精神,“言”指掌握和运用语言的技巧、能力等。两者是和谐的融合,而不是牵强的相加。这也正是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的 “无痕”体现。请看下面 《小珊迪》一课的教学片断——— 〔片断一〕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通过字词理解、朗读指导,在“言”中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