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教育的顽疾是什么?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在1978年就曾批评中小学语文教学普遍是“少、慢、差、费”的状态。如今的语文教学与几十年前相比,所取得的进步是明显的,但是“少、慢、差、费”的问题依然存在。不久前,我参加了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在苏州市吴江区举行的“习课堂”研讨会,现场观摩了5节“习课堂”,听了钮云华校长和管建刚老师的两场报告后,我找到了解决语文教育顽疾切实可行的方案——“习课堂”很好地解决了“少、慢、差、费”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农村初中的教学与管理问题,是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也是我们“办好教育为人民”的重要内容。随着“普九”的逐步推进,改变了原来小学毕业生产“优升差汰”的状况;小学毕业生产的差生进入初中,使农村初中教育逐渐出现三个不适应:  相似文献   

3.
教师对学生“嫌差爱优”实在是不可避免,大家也都理解。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机构,学校管理者一定严格要求教师正确对待“差生”,学校更不能“嫌差爱优”。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学校“嫌差爱优”相当严重,招生竞争也相当混乱。20世纪末,我国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谓之“择差”学校。“择差”学校是教育竞争的必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差生”及其家长的要求。然而,“择差”教育的效率却有悖于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择差”学校的出现也给了公立中小学校背离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行为提供了借口。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是一种“用脚投票”的行为,实属无奈。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20世纪末,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种专收“差生”的学校,胃之“择差”学校,随即出现了一个新名词:“择差”教育。中央电视台还播放过“择差”教育专题片。“择优录取”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择差”教育倒是个新鲜事。这个新鲜事在教育领域没掀起任何波澜,可是它在社会上还是引起了反响。是什么催生‘‘择差”学校?家长送孩子进“择差”学校到底为哪般?  相似文献   

5.
“全员教育”和“全力教育”,是丁有宽的“四全教育,系列育才”教育思想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作简述。一、全员教育“面向全体,培优扶差,以优带差,以差促优,共同进步。”(丁有宽《尽心尽责,教书育人》)这是丁有宽对“全员教育”实施步骤所作的总结概括。他认为,只有做到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学生,包括优秀学生、有特长的学生,也包括后进生。  相似文献   

6.
谨防班级管理中的『马太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建文 《天津教育》2002,(11):32-32
《马太福音》第二十章中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话流传甚广,它所指的现象被人们称做“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所起的作用是非常消极的。诸如“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以分数衡量学生的优劣,只要成绩好了,三好生、优秀团员、班干部等“光环”都加在他身上,使其成为学校中的“宠儿”、学生心目中的“精神领袖”。而成绩差的学生所受待遇与前者有天壤之别:班主任冷眼相待,批评、训斥,一切荣誉尽被剥夺。当前,这种做法在学校教育中…  相似文献   

7.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差序格局”理论,而其“师友”潘光旦此前已通过追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对儒家重视“类别”“差等”的特征作了系统诠释,“差序格局”理论承袭潘光旦思想的迹象显著。“差序格局”理论为实现教育实质公平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乡土教育的概念、范畴和价值提供了重要视角: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土教育不仅仅是面向乡村孩子的教育,而是面向城乡全体学生,以乡村社会为场域,以乡土文化、乡村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是在“差序格局”社会形态中与各类教育共生共融的教育新生态。  相似文献   

8.
王云建  张越 《教育》2006,(6):24-27
“择差”学校的出现是合理的吗?或有人会引用黑格尔的这个命题来证明其合理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都是现实的。既然现实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择差”学校。而且不止一所两所,可见其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他们忘记了恩格斯在引用黑格尔这句话时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现实的。” 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讨论哲学问题。“择差”教育是现象,也是存在。合理否?这是一个现实的哲学命题。 在庐山择差教育中心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差生”这一叫法就曾受到来自国内的六位教育专家的一致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反教育”的。 自从“择差”一词的出现,人们就提出疑问:何谓差?差之标准?差之界限与界定?差之源?等等。“择差”教育,是合伦理,还是合法理?是合人之常情之理,还是合教育规律之理?再者,“择差”教育之手段与目的之统一何在?——是钱,是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拷问生活,也拷问生活中的人。 带着“拷问”之重负,我们记者造访了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是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择差”学校的出现是合理的妈?或有人会引用黑格尔这个命题来证明其合理性: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既然现实的生活已经出现了“择差”学校,而且不止一所两所,可见其出现有其合理性。但是,他们忘记了恩格斯在引用黑格尔这句话时还指出:“在黑格尔看来,凡是现存的绝非无条件地现实的。”这里,我们并不是要去讨论哲学问题。“择差”教育是现象,也是存在。合理否?这是一个现实的哲学命题。在庐山择差教育中心举办的一个论坛上,“差生”这一叫法就曾受到来自国内六位教育专家的一致批评,甚至被认为是“反教育”的。自从“择差”一词的出现,人们就提出疑问:何谓差?差之标准?差之界限与界定?差之源?等等。“择差”救育,是合伦理,还是合法理?是合人之常情之理,还是合教育规律之理?再者,“择差”教育之手段与目的之统一,何在?——是钱,是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诸如此类的问题,既拷问生活,也拷问生活中的人。带着“拷问”之重负,我们记者造访了学者、专家和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如是说——  相似文献   

10.
魏莉 《教师》2020,(4):13-14
每一个班级中都有一些教师眼中的“问题学生”,也就是一些不守纪律、学习习惯差的学生,如何让这些“问题”学生融入集体呢?班级管理工作不好做,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班级事务,做班级的主人?新课标指出,学校教育应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作者就如何教育学生,做好班级管理育人的工作,谈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一所村办小学,现有11个教学班,学生345名,教师20名。几年来,学校从加强管理入手,不断加大管理的力度,调动了全校教师潜在的积极性,全而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海城市“学校管理标杆单位”、“文明学校”和鞍山市“文明学校”。 一、优化工作目标,为管理提供可行标准 面对教师队伍素质低和教学质量差的状况,学校  相似文献   

12.
所谓“差生”,是一个客观存在,只要选拔性的教育体制存在。那么“差生”就会普遍存在于各级各类学校,就会存在于教育的各个阶段。根据多年的教学观察,我发现“差生”基本上有这么几类:一是不爱学习的:二是不会学习的:三是不遵守纪律的。不论哪类学生,最终结果无一例外地都是学习成绩差。我们也因此把这些学生定为“差生”。  相似文献   

13.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振兴教育,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然而,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诸如数量不足、队伍不稳、待遇偏低等长期得不到解决。令人堪忧的是,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这种现象甚至愈演愈烈。所谓“孔雀东南飞”、“喜鹊跳槽,麻雀守窝”充分地说明了教师队伍已越来越不稳定;第二职业由“兴起”到“膨胀”,正使教师的职业效能逐步下降,“教书育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差,教师工资的相对值继续降低,教师职业的怠倦现象日趋严重……。这种局面如果不改革,不仅会阻碍民族素质的提高,丧失国本,而且经济的腾飞终将变成空想。面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改善”教师管理,出路何在?教师管理要不要适应市场经济?怎样适应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四年,我县实现了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在实现普及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是达到普及初等教育基本要求的核心,而转化“三差”又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一九七九年,我县小学毕业生合格率仅14%,“三差”(我们把差校、差班、差生统称“三差”)的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改变这个状况,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转化“三  相似文献   

15.
差生的情况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其在校的表现情况,可大致概括为纪律差成绩差和纪律好成绩差两种。纪律差成绩差的成因,大多是因社会、家庭的不良影响,也有受学校某种消极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的;纪律好成绩差的成因,往往是素质不良的因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因教育失当而造成的心理上的创伤叫做“学校病”。这种病态主要表现在:①“激动症”;②“激怒症”;③“多疑症”;④“残酷无情”。  相似文献   

16.
穷县办教育容易出现一种现象:教育质量跟不上。这也难怪。一般来说,穷县办学条件差、教育底子差、生源质量差、师资队伍差……在这么多“差”字的困扰下,教育要出高质量似乎有些天方夜谭。桂东并非山外之山,他们的教育质量也曾处于“贫困线”以下,低谷时期全县16万...  相似文献   

17.
辅差三步曲     
根据素质教育“三全”要求,辅差工作是我们教师教育教学任务之一,也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怎样辅差呢?本人常弹三步曲:即,辅差生的心灵;辅差生的良好习惯;辅差生的学习方法。一、辅“心灵”,献爱心。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说明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师生心灵的联系带。怎样爱呢?1.了解病因,对症下药。要转化好差生,教师首先要了解差生的病因,寻找转化“良药”。要知道他们差在哪里,差…  相似文献   

18.
乐兵 《天津教育》2008,(11):43-44
教育,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育是智慧的结晶。秉持这一理念,自毕业从教十年来,我多次拒绝学校领导让我带“实验班”的安排,接手的全是清一色的“双差”(学习差、纪律差)班。在教育过程中,我运用稍显“另类”的教育智慧,净化了班风,活跃了班集体氛围,改善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转化是一个已经被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所重视,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又没有能够真正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种所谓的“择差教育”理念被提了出来,并付诸了教育实践。不少实行择差教育的机构以“行走学校”等名目出现,形式各样,水准不齐,但总体上看它们属于同一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得到了媒介的吹捧,甚至被称之为“一种教育阳光”。那么,开展择差教育真的是一种能够拯救后进生的教育制度安排吗?  相似文献   

20.
“择差教育”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字眼。单从表述层面来讲,许多专家和教育人士认为,单从现代教育理念出发提法就值得推敲。但是,争议归争议,这并没有太大地影响这种教育模式的生发,在江苏、河北、江西、湖南等许多地方,“择差教育”大旗高举。“择差”到底是在哪种理念、何种方式下进行,它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为了不再雾里看花,记者为此南下江西九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