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十八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中,深刻体会到新闻写作抓特点的重要。要做到善于抓特点,首先要懂得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通过个性反映共性,就能使新闻报道丰富多采,各具特  相似文献   

2.
新闻稿能不能写得短些,再短些?根据我多年的采编实践,要把新闻写短,应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抓特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抓特点,就是在观察事物的共同点时,花力气去研究和表现其特点。只有善于分析体察这一事物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特殊之点,写出的新闻才能深刻、饱满、引人入胜。二要选择最佳角度,不要写出“大杂烩”。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新这是我们经常考虑的问题。求新,要作多方面的努力,我在这里想谈一下抓特点求新的一点体会。一切事物都有共性,也有个性。这一事物同另一事物的区别主要在于个性。抓住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写出来的东西会使人觉得耳目一新。今年春节前夕,党政军各部门慰问活动频繁,诸如拥政爱民联欢会,烈军属座谈会、科技人员茶话会……一个接着一个。有的部门邀请我们参加会议,希望能够报道出去。这样的会到处都开、内容也大体相同,没有新闻性,  相似文献   

4.
范敬宜同志讲到《谁是最紧张的观众》时说:放在头版头条,是想提倡一下新闻的创新。这条消息可以说明几个问题:一、记者要善于发现新闻,而且是不大被人注意的新闻。二、要善于找新角度。如果这篇报道从正面写天津这家工厂如何为国争光、注意质量,就可能写得很一般化;如果不把刘厂长放在这个新闻背景下来写,而是写成一篇人物通讯,也不会给人很深的印象。三、要  相似文献   

5.
抓特点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有观察时用眼如锥,捉住特征,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特点,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和事物都具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写“目击新闻”就是要善于抓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写出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典型特征来。  相似文献   

6.
刊林漫步     
写好会议新闻的一些方法特点——会议新闻的“眼睛”。千篇一律,千会一面,是会议新闻的通病。究其根由,是没能写出会议的特点。任何会议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许多作者写会议新闻,,往往只抓了共性,忽视了个性,写出的新闻必然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八  相似文献   

7.
一、报道城市要善于抓特点人们说,写一个城市要抓住一个城市的特点,那么写上海这样一个国际闻名的城市,就更应该抓住它的特点了。下面介绍的是法新社记者伊丽莎白·张所写的特稿,这是一篇抓住特点做文章的报道。记者从个三方面抓上海的特点。首先是抓住它在全国的几个突出之处。这也就是西方新闻学中经常强调的利用事物的“显著性”:上海是世界上十个最大港口之一,上海人口又特  相似文献   

8.
我们说新闻要新,要开第一腔,要抓独家新闻, 其实质都是讲要抓个性,抓特点。而事物的个性特点又是在比较中才能显现出来的。比较有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纵向比较一般是指事物自己跟自己比,而且往往是现在与过去比.看看有什么变化, 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新问题,以此来发现和挖掘新闻。横向比较一般是指一事物与它事物(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看看一事物与它事物之间有何不同之处,并以此进行报道。在判断一事物的新闻价值的时候,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往往是同时进行的。当作者在最后判断出一事物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时候,一般都笼统地说是比较出来的。如果我们深入分析一下比较的过程,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时期宣传某种指导思想或新精神时,大量内容相似、面目相仿的稿件会连篇累牍地(扌翁)进编辑部。编辑看到这些稿子,常常为其缺乏“个性”而发愁。这时候,如果遇上一篇与众不同,具有鲜明的新闻个性的报道,就会使编辑如获至宝。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和写出有“个性”的新闻呢?这就要在采写中抓住事物中具有与众不同、新鲜、特殊的新闻事实。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抓“个性”,就要善于从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形态寻找事物的特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经济新闻不精彩,其主要原因在于共性的内容多了,个性的内容少了。内容上的一般化,写作上的公式化,使经济新闻失去了个性特征。广播新闻如何反映如火如荼的经济生活,笔者以为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运用音响特点,发挥广播长处。广播是给人听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质。同样,每个新闻事件也都具有区别于其他新闻事件的独特个性,如果我们在采访中注意捕捉新闻事件的突出特点,就能够写出质量较高的新闻。"[1]除了善于"捕捉"外,还要深入"探究"。广播长消息  相似文献   

12.
怎样写活新闻,是许多新闻工作者热心探索而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笔者体会到,要写好一条新闻,一个重要方面即必须善于抓细节描写。先举一个例子:1985年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中,有一篇获一等奖的新闻《六孔秤盘卖鱼翁》。这篇新闻不长,不妨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重点涉及的是一个事物的一些部分与另外一些部分的区别,一些发展阶段与另一些发展阶段的区别,是事物本身结构和发展上不平衡的问题。 人们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重点。记者要善于将重点与事物的一般部分区别开来,着重抓重点。这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也是新闻采访的要着。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开幕》,是郭玲春写的一篇风格独具的会议新闻。作者突破了千篇一律的会议新闻的陈格旧套。这篇新闻写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写标题要找到题眼,写新闻要善于发现新闻眼.一条消息,在众多的新闻中能被人一眼相中.往往是因为它有与众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好标题是好新闻不可或缺的要件。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标题来看,发现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就是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制作技巧。这些技巧归纳起来主要有:——标出“个性”来。采写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抓特点,抓取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点。这也是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  相似文献   

16.
一篇感人的通讯必须有感人的典型环境和事实。一、要善于抓特点任何事物都有其特点,这是此事物和彼事物的区别所在。画家在画人物肖像时,特别注意那一双眼睛,漫画家在作画时就善于抓事物的特征,并进行夸大,使其更加突出。通讯也应该像画家一样,在采写人物或事件时善于抓其特点。一次,我接受任务到获鹿县采访。获鹿县是农业生产步子迈得较大的一个先进县。对这个县的先进事迹,笔者早有了解,勿需多采访,便可以很省力气地写一篇通讯。但那样的稿子只能是平平淡淡。究竟什么是获鹿的特点呢?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没有匆匆忙忙找人开座…  相似文献   

17.
记者要善于从当前政治生活与各种社会现象中,挑选最有意义最新鲜的事物进行报道,写新闻需要这样,写通讯也不例外。新闻要做到这样比较容易,因为能够构成为一条新闻的事物本身,就具有强烈的时间性。通讯由于大多是一种综合性的报道,特别是写一篇历史性的通讯,更需要应用大量的资料。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组织材料,特别是如何应用旧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宣传报道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会议报道的一般化,不生动,不能吸引受众的现象,要改进会议报道,克服"一般化"是我们一直研讨的课题.克服"一般化"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努力改革会议报道模式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条.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会议不可多报,但重要的会也不可不报,关键是要在报道的内容和形式上做文章,进到"会海"也要"沉",从中捉"鲜鱼",取真货,要从会议中找到有价值的新闻,形式要多样,打破老套套,冲破旧程序.  相似文献   

19.
何学元 《新闻界》2003,(3):61-61
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导载体,是传播信息的快速手段,也是记者、通讯员的常规武器。一篇消息,不仅要有深刻的主题引导读者,而且要有很强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怎样使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活起来,让读者喜闻乐见?我在20多年的报道实践中,采取抓特点、找亮点、碰热点,寻求共振点,写出消息的味道来,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抓特点,写出鲜味来。特点即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个性,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个性。采写一条消息时首先要考虑,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这篇消息的个性、特点,把焦点聚集到这一个性亮点上,集中笔墨写出它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写作的角度,就是指新闻写作时选取或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入点。同样一条新闻,挖掘的深浅和表现的角度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不同,新闻价值也不同。选择角度既要求符合写作要求,又要注意写出新意,这是新闻"新"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样一条新闻,这个人写可能就枯燥无味,另一个人换个角度写就会引人入胜。那么,新闻写作的角度应该怎样去选择?抓特点,找角度特点,是一篇新闻稿件的魂,围绕特点选角度,就要注意报道对象的特征,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