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鹂》是以散文笔法写成的一篇艺术论文,情、景、理和谐统一,是一篇富于诗意的美学专论。它以黄鹂为描写对象,通过对不同场景的生动描绘,在美与丑的对比中写出了自己的审美理想,最终阐明了文艺理论上的“极致”——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作者用形象思维对这一理论问题作了艺术的解答。  相似文献   

2.
意境是我国古典文论独创的一个概念,它是华夏抒情文学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意境是指抒情型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3.
辩证法是人类早已产生的思维方法。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以他们睿智的思维和缜密的判断给后人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经典华章.同时也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等帮助人们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也帮助人们在阐述思想,抒发情感时增强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常用意境开阔、意境深邃来称赞一些优秀的作品,而用没有意境或意境不高来贬斥一些不好的作品。意境成了人们评价文艺作品好坏的一个标准。那么究竟什么是意境呢?简单地说,意境即是文艺作品中创造的艺术境界。它要求作者所创造的生活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达到融合无间的统一。它是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把握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存在。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在意境开拓方面,对后世的散文创作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黄鹂是文学乃至文艺的象征。童年,爱鸟却没见过黄鹂,以后几次遇到黄鹂,黄鹂的境遇各不相同。由黄鹂的“极致”想到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而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抒情诗在艺术手法上的最大特点之一,便是创造意境。何谓意境?“意”就是情思,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有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事物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李清照的作品就在于她以委婉的情思和超脱的襟怀相融合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7.
8.
9.
《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抒情散文。读完这篇文章,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浮现在我们面前:溶溶月色,田田荷叶,亭亭荷花。诗、情、画高度和谐地统一,读之如品美酒,愈品愈觉浓香醇郁,让人陶醉其中。  相似文献   

10.
《黄鹂》是孙犁散文的名篇 ,也是中学语文教材和《大学语文》课的范文。文章将黄鹂视为美的象征 ,精心描绘黄鹂在不同境遇中所呈现的不同神色形态 ,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痴爱、向往和追求。笔者捧读此文 ,在理清了该文的意境结构的基础上 ,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分析法 ,学生茅塞顿开 ,恍然大悟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什么叫“虚实相生的意境结构”呢 ?要想了解这个概念 ,须首先了解什么叫意境 ,所谓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它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欣赏《断章》是在“文广电台”的《夜色温柔》中。叮咚作响的泉水声是背景,男主播用富有磁性的嗓音低吟: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那时正是夜深人静之时,午夜的风偶尔从窗口钻入,我轻轻地伏在床边,闭着眼让泉水流进我的思绪。唯美的诗章在我的  相似文献   

12.
<黄鹂>以清新、明丽见长,是孙犁作品中倍受推崇的一篇.文章写的是日常生活琐事,零星散碎.不论是写黄鹂的叫声,还是写黄鹂的形态,抑或是写病中观鹂,写鸟市看鹂……似乎都是作者兴之所致,信手拈来,却有种耐人寻味的意韵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的散文讲究写法上的“漂亮和缜密”,被誉为“美文”,“白话美术的模范”.实在是“美”。笔者以为,这“美”就在于其意境的深邃隽永,让人觉得韵味无穷、美不胜收,从而获得审美享受。《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文)就是这样一篇意境清新优美的散文佳作。  相似文献   

14.
大凡好的散文,常印记着作者的心灵历程,以饱满的感情波涛来激起读者心潮之浪花.以清新隽永的诗情画意来叩动读者的心扉。《荔枝蜜》正是印记作者情感波澜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诗章”。时下虽然研究其构思之精巧、寓意之深刻的论述和文章颇多,但未深入分析其诗境的创造方法,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在此对本篇如何运用虚实相生的手法来营造诗化意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虚实相生是中国占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也是抒情文学意境美的重要标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艺苑中,古典诗词可以说是最具有虚实相生的意境美的艺术。诗词作家们通过自己巧妙构思、精心创作往往能使自己的作品呈现出“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网《诗品》)的艺术意境:作家如何才能创造虚实相生的艺术意境呢?对此,清代画家邹一挂论绘画的一段话可谓深得要理:“人言绘雪者:不能绘其清;绘月者,不能绘其明;绘花者,不能绘其馨;绘人者,不能绘其情;此数者虚,不可以形求也.不知实者逼肖,虚者自出,故画北风图则生凉,画云汉图则生热,画水于壁则夜闻水声。谓不能者,固不知蜮也。”(《小山画谱》)在描写变境上表达出虚境,做到寓无于有、以有托无、以形写神、以景传神,同时又以虚境来统摄实境,藏虚于实,这样就能达到神境自现。诗画相通,在.占代众多的诗词作家中.巾帼词人李清照的词是颇富虚实相生的艺术意趣的。其后期名作《声声慢》称得上是这方面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力图深入细致地阐释鲁迅的散文名篇《野草·秋夜》的艺术魅力和象征意义构成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美学偏重于感性形态.但在感性形态中又充满着古典的理想主义。这首先表现在它闪耀着艺术辩证法的光辉。其中大量成双成对的范畴。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如神与形,虚与实,情与景,情与理,动与静等等。每一件艺术品。每一个艺术形象,都是这一组组矛盾关系的对立统一体。清画家石涛说:“山川万物之具体,有反有正。有侧有偏。有聚有散,有远有近,有内有外,有虚有实,有断有连。有层次,有剥落,有丰致,有缥缈此生活之大端也。”(《苦瓜和尚画语录》)。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层次结构上、修辞手法上、声律的运用上,将十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罗列在一起,让读者的想象将它们连接成一幅深秋夕照图。它们连成一体,共同表达了游子漂泊他乡的那份感伤之情,从而让读者领悟到这首小令的结构美和意境美。  相似文献   

19.
20.
小学生对宋词比较生疏,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小学生解析和欣赏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本文探究的重点。作者认为除了有效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其优美的意境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外,还应把李清照放进具体的、历史的生活背景,联系她其他代表性的词作,来体悟作者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