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一位很有趣的人物,当消息传开后,人们争相谈论,惊奇、钦佩、难以相信,还夹带着几分善意的哄笑,为这位容易招惹闲话的科学家更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不学无术这位别具一格的传奇人物是怎样的人呢?他的名字叫贾埃弗,美籍挪威人,父亲是名药剂师。贾埃弗  相似文献   

3.
闲话聪明     
中国人和犹太人是被世界上公认为最聪明的人。古代伟大的“四大发明“是中国人创造的.公元3世纪到16世纪,中国的科技遥遥领先于世界:而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正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独占鳌头.  相似文献   

4.
王辉 《科学中国人》2010,(11):98-99
<正>一千二百多年前,诗人杜甫在他的《曲江二首》(其一)里写下"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诗句。一千二百多年后,物理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取原诗之意来鞭策自己并激励  相似文献   

5.
Nobel laureate Prof. Daniel C.Tsui, of Princeton University, received an honorary title of chair of the CAS Institute of Physics during a visit to the Beijing institute on Nov. 17. He also agreed to set up a chair for which he will invite a visiting first-class scientist to the institute each year.  相似文献   

6.
爱因斯坦极其幸运:他出生于合适的时代,当物理学界面临着重重危机时,他的创造力正处于巅峰。换句话说,他有机会改写物理学的进程,这也许是自从牛顿时代以来独一无二的机遇。这种机遇少之又少。这个机会当然也对同时代的科学家们开放。可是他们都错失其重点.因为他们死守着旧观念。爱因斯坦没有错失重点是因为他对于时空有更自由的眼光。孤持、距离、自由眼光是互相联系的特征,是所有科学、艺术与文学创造活动中一个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很多科学界的英才回忆过去时经常说,他们儿时就确立了要当科学家的目标了,但乔治·安德鲁·欧拉不是这样。他获得了美国化学界最高奖——普里斯特利奖,还获得了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奖。但他从小主要只对历史、语言,以及哲学感兴趣,在他之前,家里也从未出现过任何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人。他怎么会踏上科学研究之路呢?为了就业选择化学学校的功课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他也喜爱学习,欧拉回想起来,他们那时并没有现在的电视那样让人分心的事物,所以,他贪婪地读着各种书籍。这个好习惯让欧拉受益匪浅,从小学到高中,欧拉一直是尖子生,尤其在他喜爱的文科…  相似文献   

8.
量子物理学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可能存在着某种特定的联系。发生于某一物体之上的事件,可能同时对其他物体也会产生影响。这种现象称为“量子纠缠”。不管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多遥远,信号传递的速度都可以超越光速,瞬间到达。这种鬼魅一般的现象令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许多著名科学家都难以接受。但是现在,新的实验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9.
10.
归根清华 这首《归根》诗,是杨振宁先生的咏怀之作。 从前年开始,《世纪之约》就开始和杨先生联系.后来,我们了解到杨先生将回国定居,而清华大学也为他修建了居所。在杨先生的小院墙壁上,悬挂着一块“归根居”的木牌。在他的家里陈列着  相似文献   

11.
华诺 《金秋科苑》2012,(20):73-75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 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上说,由=]二爱凶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足爱凶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贝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相似文献   

12.
《金秋科苑》2013,(18):3-3
一个好的科学研究具有怎样的价值?如何支持高质量的科研?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保罗·纳斯认为,良好的科学研究工作是开放的,证据充分,具有创新性,基于可以重复的观察与实验以及理性、客观的判断。好的科学家应当有批判精神,如果观察和试验结果与最初想法不符,就应该否定或者修正。  相似文献   

13.
今科 《金秋科苑》2010,(24):195-196
爱因斯坦发现光电效应1921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在公告中说,由于爱因斯坦发现了光电效应,所以决定把本年度的物理学奖授予他。许多科学家认为,光电效应的科学意义无法和相对论相提并论。因此,科学家们认为,不是爱因斯坦不够格,而是诺贝尔奖委员会选错了奖励项目。  相似文献   

14.
论科学家的科学良心:爱因斯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科学良心界定的基础上,以爱因斯坦为典型案例,从科学探索的动机、科学追求的目的、维护科学自主、捍卫学术自由、科学活动的行为、对研究后果的意识、对科学荣誉的态度等七个方面,论述了科学家的科学良心及其道德内涵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诺贝尔奖 1957年,是中国人在人类近代科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首次有两位中国科学家以革命性的深邃理论成就获得了在科学上有至高地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现在为止,这也是诺贝尔奖正式记录中仅有的两位登记为中国国籍的得主。 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名字从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骄傲。 曾涛:2001年,我们栏目转播了诺贝尔奖的百年盛典。在准备  相似文献   

16.
从1901年到2007年的107年间,全世界共有518位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而目前我国本土还没有出过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5%,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字达到了75%……  相似文献   

17.
费恩曼,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参加了原子弹研制计划,曾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一生研究成就斐然,以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名留青史.同时他有着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会撬保险柜、会敲邦戈鼓、开过个人画展的"科学顽童".  相似文献   

18.
文莱 《金秋科苑》2013,(13):47-50
1901年,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他的获奖原因是“发现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射线”。有人说,伦琴的发现是从废纸篓里捡回来的,事实上,是有一些科学家把他们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观察发现扔进了废纸篓。  相似文献   

19.
费恩曼,被誉为继爱因斯坦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参加了原子弹研制计划,曾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一一生研究成就斐然,以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名留青史。同时他有着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会撬保险柜、会敲邦戈鼓、开过个人画展的“科学顽童”。  相似文献   

20.
科学往往喜欢捉弄人,一些发现往往把科学家捉弄得失望甚至绝望的时候,它才千呼万唤始出来。例如在化学界就存在许多很促狭的化合物,曾捉弄过很多化学家,不但让他们虚耗精力,还让他们名誉扫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