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新文学运动发生以来,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研究就一直没有停止过,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提供了许多新的视角,却也存在一些问题。全文通过对“五四”新文学源流的评述,来反思其中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的价值关系是近年来学界已开始意识到的话题.从"新浪漫主义"入手探寻五四文学的存在主义倾向是一种新的"问题意识"生成点."新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五四启蒙现代性的历史语境,它以非理性主义为文化价值立场和审美思维形态,以现代主义为时代精神表征和艺术诉求方式,以生命哲学,生命诗学为创作话语的意义本体内涵.正是通过上述话语知识结构的建构"新浪漫主义"确证了五四文学与存在主义之间价值关系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是理性精神的显现,这首先体现在对人的认识,对个人自我价值的认识上;其次体现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具备了世界视野,认识到了盲目自大、帝王君亲等落后观念;第三体现在众多有识之士基于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思考而选择了文学事业,这些选择本身就蕴涵着理性的力量。但五四新文学同时也相应地体现了某些非理性的因素,五四对个人价值的发现与推崇,也在某种程度上为新的个人崇拜与偶像塑造埋下了伏笔。五四虽然带来了先进的世界视野,却也带来了对外来事物的过分崇拜甚至迷信,接受过多而消化过少;那么多人不约而同地选择文学实际上过分抬高了文学的地位,夸大了文学的作用,将文学与社会人生过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五四新文学的深远影响同时体现出了理性与非理性两种因素,深入思考这两种因素的共存与纠缠对总结五四新文学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存有异同 :五四新文学主张的自我与日本近代文学的自我存在着明显差异 ,分析形成不同自我意识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 ,有助于研究文学作品与统治者及其政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5.
对比中国五四新文学与日本近代文学的异同,指出五四新文学主张的自我与日本近代文学的自我存在着明显差异,分析形成不同自我意识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胡适首倡五四文学革命、革新文学观念、创建新文体的实绩来说明他对五四文学革命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散文家许地山的作品《暗途》为例,深入揭示五四新文学对现实生活和人生的启发意义,也希望能借此文更深入地帮助读者去感受那个激情燃烧岁月中的冷静与睿智,体悟五四新文学的经典内涵。  相似文献   

8.
五四新文学是在对传统文学的否定中确立自身的,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五四新文学最重要的本质之一.五四新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否定是对"自己以前的存在形式"的否定.是中国文学历史发展中的一次质的飞跃.从诗三百篇到明清小说,从楚辞对诗歌形式的革新到晚清文学改良运动,中国文学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是这一质的飞跃前的量变的积累.外国文学的影响只能是一种不起根本性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学的理想和日本白桦派的人道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始于文学革命的五四时期新文学运动的中心课题,在于打倒文言体的封建旧文学,创造新文学。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对于推进这个运动的人们来说,继打倒旧文学之后到来的新文学是什么样子,决不是从一开始就很清楚的,不能不伴随着失败和挫折,在黑暗中一步步摸索着前进。很自然地人们意识到这要否定到当时为止的一切旧文学,因此面对这种情况,为了创造新文学,只有求助于外国的文学作品和文艺思潮。最早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鲁迅的《任人日记》,借鉴于果戈理、安特莱夫等的作品,就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事实上,以《新青年》为首的五四时…  相似文献   

10.
《新潮》在其存在期间 ,一方面与《新青年》等紧密配合 ,对传统的封建文学以及新文学反对派展开了激烈批判 ;另一方面对文学观念、语言形式等进行深入探讨 ,在创作上积极实践 ,出现了一大批“有所为”的小说和诗歌 ,从而丰富和扩展了五四新文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五四”文学革命承担了打破旧传统、开拓华夏文学新传统的历史重任。“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留给我们的新传统就是文学思想开放的传统,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解放、关心人性的重造的传统,就是文学家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崇高精神传统。有人怀疑“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甚至说“五四”是“文革”的前驱,这种看法至少是一种糊涂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仅开辟了新文学的广阔前途,而且它的长久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每一个时代的文学繁荣都有它的特别的际遇,那么“五四”时期便是中国新文学繁荣的黄金时代。翻阅现代文学这一段历史的人,都极为重视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结束了封建时代旧文学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现代文学的第一章。这个时期,不仅成为新文学的第一个收获期,而且孕育了中国整整一代新文艺工作者。下面,对于五四时期新文学的繁荣原因试作一些探索解释。  相似文献   

13.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崇为"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大革新。五四新文学则被誉为"是以启蒙主义为重心的文学现代化运动"。以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为例,分析了五四时期翻译现代性的特征,重点探讨了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五四新文化运动被推崇为"中国的启蒙运动",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大革新。五四新文学则被誉为"是以启蒙主义为重心的文学现代化运动"。以五四时期翻译活动为例,分析了五四时期翻译现代性的特征,重点探讨了五四时期翻译对中国传统文学的现代化转型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虽然中国现代现实主义主流文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哲学基础的,但纵观整个五四文学,却是以西方现代非理性的人本主义哲学为其主要哲学基础的。如果说,马克思主义给中国现代文学以感时、忧国、反抗、革命的特有品格的话,那么,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则赋予五四文学家以强烈的主体意识,加深拓展了五四文学对人和人生全面反思的主题意义,更新了五四文学的审美观念,丰富了五四文学的艺术技巧,从而激发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生命活力,加速了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五四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刘为民五四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和民主是五四新文学的灵魂。探讨科学精神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或许能够为我们洞察“赛先生”的历史命运与中国特色,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视野、思路和经验教训。1915年1月创刊的《科...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新文学和新时期文学都是政治大动荡中,为寻求文学的解放和自由而发生的,都是大变革、大转型之中的文学,且都具有开局的性质。但是,前者具有政治、思想、文化、历史全方位的视野,而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却是囿于政治的眼光,缺乏历史的观照。寻根文学和朦胧诗虽有历史的视野和中西方的观照,却又缺乏政治的热情和参与精神;前者描写的是具有历史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性格和心态,后者的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反思文学的视点却只是政治路线,而寻根文学和朦胧诗却又往往囿于文化方面。总的说来,五四新文学的胸襟要比新时期文学宽阔得多,因而它的影响也要大得多。由此说明,我们的作家不但要有对于国家前途的牵念,还要有纵观历史、眼望世界的气概,当然还要坚持文学的自觉性和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诸多学者无法纾解的心理情结。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作为五四文学的亲历者,由于他们的文化立场不同,解读五四文学发生的视角不同,于是众说纷纭。尽管后人对五四文学的创建主体的自我言说有所涉猎,但对五四文学的发生研究一直没有形成热点。直到20世纪80年代黄子平等人提出了“20世纪中国文学”概念后,五四文学的发生论研究才获得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但从新式教育与五四文学发生的互动关系来解读五四文学的发生,一直是一个盲区。事实上,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创建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也正是新式教育,促成了五四文学接受主体现代文化心理结构的建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由一批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对中国文坛择优拔萃形成的文学作品集,而其中编选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巨擘的鲁迅先生。我们可以从他《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的字里行间中感受到他对待文学,尤其是对“五四”及其前后十年间文学明确的态度,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一向被作为传统的终结和现代的开端,那么,文学的五四精神是什么呢?夏志清认为,感时忧国是中国新文学的传统和精林,然而,这种观点无法将五四新文学与中国传统文学区分开来,因为感时忧国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传统精神。以“新民主主义”一词来概括五四发端的新文学,是一种由来已久的作法。但是,以政治术语来规范文学现象,本身就很成问题。诚然,陈独秀倡导“德先生”(民主),但是,新文化运动中很少有几篇象样的讨论民主的论文,而显示了文学革命实绩的鲁迅.则带有明显的反民主的倾向——从(文化偏至论)的“反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