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8 0— 2 0 0 0年是现代写作学的蓬勃发展时期。其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一是以建构理论体系为中心的自觉—兴盛时期 ,其标志是 :进入了自为的新阶段 ;有了“自家”的学术刊物和写作学理论的自觉。二是以整合理论为表征的综合—梳理时期。在此时期 ,大陆写作界加强与台、港、澳的联系、交流 ;中青年成为学科建设的生力军 ;写作学界提出了跨世纪的口号 ,明确了写作学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征是随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和时代的需要而形成的。艺术歌曲这种艺术体裁形式自引入中国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大体分为早期(20—30年代)、发展期(40—60年代末)、文革时期及改革开放后这四个时期。每个时期,无论在歌词的选择上还是作曲技法的运用上都有其各自的创作特征,同时,在演唱方法上,各时期也都有其不同的演唱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知识结构图示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1919—1924) ▲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古代朝鲜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朝鲜时期(1392—1910)与中国明清两代(1368—1911)在时间上大致重合,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小说、尤其是通俗小说评点的繁荣时期,故中国古代小说在朝鲜时期的传播是以评点本为主体的,并影响了朝鲜古代汉文小说评点的产生和发展,还逐步改变了朝鲜朝文人对于小说的认识观念。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经历了四个时期 :世纪初 :传统写作理论的集大成时期 ;2 0年代至 40年代末 :白话“文章作法”时期 ;50年代至 70年代末 :“写作知识”时期 ;80年代至 2 0 0 0年 :现代写作学的勃兴时期。其理论高潮有两次 :一次出现在本世纪初 ;一次出现在 80年代后期。从逻辑角度看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有古代形态、近代形态和现代形态。它是沿着“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轨迹演变、推进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写作学教师,笔者研读过不少的写作学教材,其中不乏质量上乘者,如《高等师范写作教程》(林可夫主编)、《写作学新稿》(裴显生主编)以及《写作学高级教程》等,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写作学研究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其30年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978—1996年:基础写作学研究;1997—2008年:实用写作研究和专题研究。其发展历程呈现出鲜明的立体化建构与协调发展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是20世纪中国出版史上的经典丛书。在20世纪30年代文化界政治立场明显分裂的社会环境中,能够团结左、中、右三个不同阵营中的文学大师共同编辑出版这套丛书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主编赵家璧功不可没。《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出版在文化界和文学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圆周率计算的四个时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展示了圆周率计算的四个时期:(1)经验性获得时期(2)几何推算时期(3)解析计算时期(4)计算机运算时期  相似文献   

10.
陈春芳 《考试周刊》2009,(15):35-36
1949年到19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在短短的七年里,中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两次巨变: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1952年),再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1953—1956年)。在这七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蒙古秘史》,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它进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迄今为止,从教育的角度研究《蒙古秘史》者,并不多见,笔者认为,《蒙古秘史》的教育内涵十分丰富,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因此,笔者从生产、生活、技术、习俗、音乐、医学、道德、军事、管理等方面研究《蒙古秘史》,初步揭示了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2.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所取得的成绩是繁富的、多方面的。一是突出其本体与融合相关学科的新知;二是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三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四是“合编”与“专著”互补。它遗存的问题是:(1)写作理论的学科地位;(2)写作理论体系的建构;(3)写作理论的本源;(4)写作理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代出现的独幕话剧创作潮是继1920年代和1940年代之后中国独幕话剧创作的第三次高潮,论文论述了此次创作潮出现的原因、意义和缺陷,分析了创作潮中出现的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同时认为,作为一种创作潮流和文艺现象,它已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绝唱”。因而值得深思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0 0— 1919的写作理论 ,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新兴的写作理论 ,二是传统的写作理论。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 1)它处于新旧交替的矛盾斗争之中 ,既有相互间的排斥 ,又有融合 ;( 2 )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功利性 ,分别发挥了社会变革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的作用 ;( 3)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品位和经过系统归纳的理论形态。它综合弥纶、继往开来 ,为 2 0世纪中国写作理论的新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再进之阶  相似文献   

16.
192 0— 194 9年的写作理论发展过程 ,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92 0— 192 7年 ,属于新的写作理论建设初创时期 ;192 8— 1937年 ,属于新的写作理论深入发展时期 ;1938— 194 9年 ,属于新的写作理论持续发展时期。从总体看 ,这一时期的写作理论都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西方文化影响下开展的 ;现代写作理论的基本思想有了根本性的转变 ;格外侧重写作方法的研究 ,改变了以往以读促写或以读带写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学理论的发展和演化过程,是在全球文化演进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和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追求相一致,是中国不同时代知识分子不断努力创造的结果.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民国时期、共和国前期、改革开放以来和21世纪初期,在努力实现中国文学理论现代化和本土化的同时,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色.这四个时期的理论建构和教材编写,有前后的继承性和差异性,各有特色,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都为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的本土化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戊戌维新时期,《湘报》刊登了大量化类广告。通过对《湘报》广告的整理归类以及对化类广告的数量、内容及其特点的详细分析,我们可见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化领域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气象,同时,也可见维新派是如何以报馆为阵地,利用广告这种特殊的方式来推动新化运动发展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戊戌维新时期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9.
出于总结前代化遗产的现实需要,在学领域,无论初盛唐的骈家还是中唐古运动的先驱都能从政教作用出发反思前代创作经验。随着古的形成,骈从普遍的章形态逐渐转变为一种特殊的章体制,在此过程中,古家及其先驱又对作为一般章形态的骈偶体制加以批判。这两种批评潮流都促进了骈批评从一般章学向专门体学的转型。而唐人对本朝骈的批评因具有重视政教体的倾向,与宋代作为专门体学的四六批评已有相通之处。因此唐代骈批判呈现出破中有立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有被扭曲变形的一面,但也有值得继承和借鉴的一面。“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可分为前期(1966-1970年)与后期(1971-1976年)两个阶段。前期写作实践最突出的特点是:群众性和普遍性、盲目性和模仿性;后期写作实践和写作理论呈现的特点是:时代的局限性、明确的实用性和承前启后的过渡性,为以后的写作理论研究提供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