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教材文言文中“是”字用法比较复杂。古汉语判断句不用判断动词是,“是”做判断动词用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先秦文学作品中的“是”均不是判断动词。中学教材中“是”字用法可规纳分类为:一、指示代词“是”。1.做主语;2.做谓语;3.做宾语;4.做定语。二、形容词“是”。三、动词“是”。四、判动词“是”。五、助词“是”。  相似文献   

2.
古汉语习惯句式“如何”可做句子的谓语;做句子状语时,都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原因,一律译作“怎么能”;做宾语时,谓语动词一般是“无”字,这时的习惯格式都不是询问办法,而表示一个名词“办法”,和动词谓语合在一起译成“没办法”  相似文献   

3.
<正>吉林辽源李墨林同志问:者字用在动词、动词词组、形容词或数词之后,是指示代词(或特别指示代词)还是动词?有人说“求人可使报秦者”中的者字在这种倒装句中起煞尾作用兼表提顿,是吗?又,“今”字是名词是还副词?有人说用在动词前边时是马上、即将、就要的意思。到底应该怎么看?  相似文献   

4.
古汉语“何+V”中“何”字功能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论语》中的具体句例,对古汉语“何+V”结构中的“何”字性质加以研究分析,界定“何”字为疑问代词,而不作疑问副词,解决了把词性与句子成分错误关联的问题。遵循古汉语语法规则,探讨了判断“何+V”结构中“何”是前置宾语还是状语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论语》中"是"的辨析--并论"是"作判断词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在《论语》中共出现58次,几乎包含了它在古汉语中的全部用法。“是”从指示代词演变为判断动词,取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上古汉语判断句普遍不用判断动词,由此形成“句法空位”表示判断的形式。二是作为指示代词,“是”因在判断句中常做主语、宾语、状语而贴近“句法空位”,并接受“句法空位”赋予的判断性。由于“句法空位”处于无形状态,“是”在句中同时占有主语和谓语、或宾语和谓语、或状语和谓语等位置,因而产生“这是”、“是这”、“只是”等语法意义,并削弱“是”的指代作用。如果其前后的主语宾语不需指代且明确,“是”就只做判断动词了。副词修饰“是”,则是对这一演变结果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中的“相”字有一种特殊用法,即放在及物动词前作状语.不表示相互之间而只是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和行为,动词后面的宾语不再出现。吕叔湘先生早在40年代就注意到了这一现象.指出“此类偏指用法先秦经籍不数数见,两汉渐多,魏晋以后滋盛。”吕先生把具有偏指用法的“相”字看作代词性副词(1942)。吕氏的看法得到了学界的认同。王力先生说:“在先秦时代,‘相’的基本意义是‘交互’,就词汇意义说,  相似文献   

7.
“何”是指物的疑问代词,在古汉语中运用很广。既能和实词中的名词、动词、代词和数词结合,也能和虚词中的介词、副词和助词结合。充当句子中的宾语、谓语、定语和状语。充当宾语一、“何”一般用在动词前,作动词的宾语。相当于现代汉语“什么”、“哪里”等。如: 〈1〉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2〉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相似文献   

8.
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都可以修饰动词。因此,时间名词和时间副词就容易混淆。区别这两类词的方法如下: (1)时间名词前可以加介词,和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时间副词前不能加介词。 例:我明天去北京。 我马上去北京。 在“明天”前可以加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做句子的状语。“明天”是时间名词。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中,普通名词作状语与名词作主语比较难分辨。"我们可根据名词和它后面的动词能否构成陈述关系,来区分主谓、状谓结构。"另据名词不受副词、助动词修饰的语法特征,可断定若这个名词前紧接副词、助动词的是状语,而不是主语。  相似文献   

10.
“何以……为”是古汉语中.袁示反问的固定结构,由“以……为何”句式发展而来,其中“何”是疑问代词(或称语气副词)作状语;“以”是动词或助动词,语义较复杂;“为”经常出现于句末,虚化为语气词,但虚化的时间不可一刀切。  相似文献   

11.
从语法功能来看 ,“莫”是作主语和状语的。“莫”字后面出现“者”字词组的时候 ,“者”字词组便充当名词谓语 ,“莫”字作主语。“莫”作主语时 ,是代词 ;作状语时 ,是副词  相似文献   

12.
“自我”一词,《辞源》、《辞海》均未收入。其古今语法功能有别。 1.作介宾词组(短语) 古汉语中,“自”、“我”分属两个词。“自”,介词,训从:“我”,人称代词,同现代汉语的“我”。它们组成介宾词组(短语),置动词前,作状语,表示动作的所从。如“夫自我作故,无所准绳”(唐刘知几《史通·申左》。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和“僝工鸠材,自我作古”(《宋史·礼志四》)中的“自”、“我”即是。  相似文献   

13.
古汉语中的动词,是古汉语的主要词类之一。它一般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存在或变化的词。如“走”、“行”、“惊”、“惧”、“浮”、“游”、“生”、“死”、“征”、“伐”、“倾覆”、“离散”等。动词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其中有许多能带宾语,可受副词的修饰限制,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有时及物动词对所带的宾语并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有时动词可以用作名词,有时又可用作状语。总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动词可以活用。动词的活用,常见的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4.
在古汉语中,“何”、“以”连用的情况甚为多见,仅初、高中课本就达26例.对于这一重要的语法现象,目前认识上还有分歧,这主要表现在对“何以”结构关系的看法上.有人认为“何以”的结构既可视为介宾,又可视为动宾,甚至还可视为偏正(视“以”为动词,“何”作“以”的状语).语文课本里也有“何以”的误注.由于不能准确把握住“何以”的结构关系,那么对“何以”作出既悖词义、又违文法的解释就在所难免了.关于“何以”的结构,廖振佑的《古汉语特殊语法》一书说:“‘何以’的 ‘何’是疑问代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放在‘以’的前面.”何乐士等编著的《文言虚词浅释》一书指出:“何”字“常用在介词前作状语,如‘何以’.”我同意“何以”属介宾倒装结  相似文献   

15.
从《论语》看上古“者”“所”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有关《论语》中“者”“所”解释的几点探讨“所”和“者”是一对很有个性的古汉语常用词,主要是做特殊指示代词。因为它们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总要附着在其它词或词组上,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所以有人又称之为结构助词。这也不无道理,叫什么倒无关紧要,关键是应该掌握它独特的功用。比如:“所”字,总是附于动词或动词词组前,而“者”字是附在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后面;所字结构的含义是“所”字所附动词的宾语,而者字结构的含义是  相似文献   

16.
“为”字使用范围广泛而用法相当灵活:一、用作动词“为”作动词,可根据上下文理解为多种不同含义。还可以和介词“以”、助词“所”、疑问代词“何”组合成不同的固定格式。共六种情况。二、用作介词“为”作介词,其用法也比较复杂,大致有四种情况。总的来说,介词“为”大都和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构成介宾词组作状语。三、用作语气助词“为”作语气动词.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有疑问代词“何与其呼应,译为“呢”四、用作连词“为”作连词,一种情况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表因果关系,另一种是表假设关系的。五、用作副词由于“为”字用法灵活,在个别句子中也可作副词。  相似文献   

17.
1 本文有四个句子用了“焉”字,但用法各不相同。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是语气词,兼有指代作用,含有“在那儿”之意。②“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硿硿焉”。“焉”用如形容词词尾,与“然”相当。③“微波入焉”。“焉”兼有介词和指示代词的作用,含有“于是”的意思。④“如乐作焉”。“焉”语助词,表决定语气。2 三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提前。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应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状语在动词前,而古汉语则有状语放在动词后边。例: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除了形容词、副词及介宾短语作状语外,名词、动词也可以作状语。名词作状语,书中(包括一些资料)多有论述,而关于动词作状语却很少涉及,现将动词作状语的情况作一介绍。一、动词直接作状语,一般用来刻画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例如:①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相似文献   

19.
“相”,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个虚字。“相”的词性,《马氏文通》卷二把它跟“自、交”诸字,都当作“互指代词”。刘復《中国文法讲话》拿汉语与英语比较后,认为“相、交”是副词,“自”是代词。①按“相”字的语法功能论,作副词是恰当的,而马氏分析“相”与动词结合时,含有彼此交互义,有一定的称代作用,也基本符合古汉语实际。但是“相”不能独立作代词使用,它总是附着在动词之前,表示动作有关的方面,所以后来人称它为特殊副词,就比马、刘两家更全面、贴切。②特殊副词“相”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呢?在使用中又有什么特点?对此,许多语法  相似文献   

20.
《古代汉语》是中文、文秘两专业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学员们学起来常常感到困难很大,有些语言现象分辨不清,把握不准。笔者在长期的古汉语教学和自考辅导过程中,对一些现象进行了思考,现归纳出来供广大学员参考,以期有益于自学的学员,同时,也恳请专家批评指正。 一、动词“请”和副词“请” “请”可以用作动词,一般充任谓语中心,也可以用作副词,一般充任状语。两种用法的区别是: (一)“请”后面紧跟的如果是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的短语,那么,“请”是动词,译为“请求”。如: (1)请京。 (2)为之请制。 (3)请君讨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