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以往人们对义净的了解,多从他是传法僧的角度,而实际上他在逻辑方面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主要体现在他翻译的因明典籍上。义净所译的因明典籍,可以与玄奘大师所译的因明论著相互补全、补正,使人们对佛家逻辑的认识更加全面。本文通过对义净所译因明典籍内容的述评,把新因明祖师陈那的逻辑与哲学思想粗略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虞愚先生在因明人才的培养,因明文献翻译与编纂,因明研究方法,尤其是因明学术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对因明义理、因明学者的思想、因明发展史,以及三大逻辑间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作为一种传统逻辑,因明虽然没有在现代通常意义上对逻辑基本规律进行明确的理论阐述,但是在其逻辑思想中却有相当的篇幅用元语言的方式表述了逻辑规律的初步认识,表明佛家逻辑与世界逻辑的共通性及特殊性,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如果把因明仅仅定义为关于三支论式及其规则之学,重读古典,走进文本,则可以从文本里衍生出因明的知识谱系:从因明的发展演进来看,实现了印度因明到中国化因明的转换;从因明理论来看,三支论式是五支论式的完善,有与亚里士多德三段论不同的概念群;从研究范围来看,涵摄因明理论与应用。因明知识谱系的分析表明,与有效性推理不同,因明有着自己的一套概念体系和应用范围。从产生之初,逻辑就是思想的论证工具。研究逻辑史、写作逻辑史理应从思想论证视角进入,从逻辑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发现并总结不同逻辑的各自特征,这是文明互鉴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演绎推理必须遵守逻辑的基本规律。比较了因明与墨辩关于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相关论述,从中可以看到,因明中的共许要求、相违过的产生以及九句因中的第五句因的产生就是为了避免违反三大基本规律的结果,而墨辩中的"彼彼止于彼,此此止于此,彼此止于彼此"、"攸,不可两不可"等也是如此,从而证明了在因明与墨辩中也同样有对逻辑规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12月8日,经民政部批准,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在燕山大学挂牌成立,该委员会是目前我国惟一的因明学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7.
虞愚在逻辑研究上的成就主要在因明方面,但他对中国古代名辩学和西方逻辑学也有许多独到的认识。他充分认识到墨辩、因明和逻辑三者可通,可以互相解释,通过用因明和逻辑来比较分析墨辩,既看到三者之间的共性,又发现其各自不同的特点。其间,也存在一些今天依然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怀疑主义思想的发生和西方哲学的发展有关,早期哲学家的思想是怀疑论哲学的思想来源。怀疑论中的思辨探究成分经过皮浪主义的发展,再经过阿格里帕总结最终形成怀疑主义五大论式。该论式形成之后常被哲学家们作为辩论和反思的工具。怀疑主义五大论式被提出具有必然性,其原因包括柏拉图学院派发展的历史状况以及亚里士多德三段论当中的不完善因素,而因明学说的发展包括其从五支变为三支、因三项的规范化则部分解决了西方逻辑发展中产生的这些问题,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汉传因明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论证法称因明的演绎逻辑体系与陈那因明的非演绎逻辑体系有根本的差别.本文以玄奘的"唯识比量"作为标尺,论述法称因明在认识论、逻辑和辩论术三方面全面改造了陈那因明.论述了法称建立因后二相的思路与陈那有根本差别,是导致体系差别的根本原因.通过分析近似于"所闻性"因的实例,指出陈那的不共不定因在法称因明中不复存在.这是法称对陈那因明作体系性变革的重要特征.从法称<滴论>和法上疏找到根据,批评百年以来流行的归纳说.本文还找到了藏传研究者误用法称因三相来解读陈那因三相的原因.简明扼要地阐明不可得因在逻辑上没有独立性.设立此因主要为方便建立论式.文章最后解释了法称因明异法式独自成立的逻辑依据.要之,本文对当今国内因明研究中的诸多重要问题作出了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10.
因明处由昙无谶(Dharmaksema)第一次带入汉语体系;玄奘的译讲及使用,使得因明业已成为佛教论辩、推理体系的主题词;因明处和因明所对应的原语面世的确切时间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11.
词项逻辑所有的推理都可以借助于类的关系和类的性质清楚而简洁地表述出来。本文借鉴集合论的语言重新表述性质命题推理,给出了相应的集合语义,论证了在逻辑通识课上用这种新逻辑取代词项逻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预言悖论是关于“知道”的严格意义的逻辑悖论,在当代悖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诸多名称中,“预言悖论”这一名称更好地体现了该悖论的本质。博弈论的思想和分析方法较为恰当地揭示并刻画出预言悖论中所包含的关于认知主体的意图和行动的语用成分,因而成为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3.
知识史观:一种新的社会历史方法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史观认为应从知识总体性发展历程中考察知识生产方式的内在动力,考察知识与个人的关系以及划分知识类型的历史转变问题。主张只有把知识划分为社会知识和个人知识才能解决知识经济社会里“知识社会化和知识创造个人性”的主要矛盾;才能形成作为未来社会价值观雏型的新知识评价系统;并在此基础上生成社会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全面发展的新个人。  相似文献   

14.
对辩证唯物主义中人所特有的主观能动性理论进行扩展性论述,认为其在反映、改造世界过程中依赖的思维模式不可能是预先设定的机器语言式的机械逻辑,而是包含了丰富唯物辩证法的模糊逻辑思维;进而联系实际发掘其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道尔顿的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 ,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 ,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 .这一矛盾的外化 ,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问题 .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问题 ,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 ,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 ,引入了分子概念 ,提出了分子假说 ,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问题 .在此基础上 ,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 -分子”理论体系 ,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矛盾问题 .本文通过对“半个原子”矛盾问题的形成、提出和解决过程的历史考察 ,总结出了科学发展的几点规律性的结论 .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及其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格拉底假定了某种现象背后的"先在本质"的存在。知识就是认识者透过事物的现象把握本质,这就是杜威所嘲讽的"旁观者知识观"。缘自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旁观者知识观经苏格拉底等人的维护使"接受学习"长时间地主导了人类的求知方式。苏格拉底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在知识面前没有了自由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学科体系逻辑、学生学习心理逻辑和教材编写逻辑是中学教材必须体现的逻辑。本文探讨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应该如何理顺这三种逻辑关系,并以此为视角对《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及相关教材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传播研究中最基础的概念之一。首先对受众的历史渊源、现代受众的产生进行了追溯,进而分析了受众学说建立的社会背景和理论前提,认为在促进传播研究的"受众"研究诞生的诸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是重要的:一是统计学方法的应用;另一是"大众社会"理论的兴起。在受众学说的产生过程中,拉扎斯菲尔德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夸美纽斯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提出了一系列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革新措施,在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上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为近代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并对以后的学校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夸美纽斯关于教育的目的与作用、教育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论普及教育与统一学制、关于课程与教科书、论学校工作制度和教学原则等方面进行论述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