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文学创作经历了两次高潮,在战时阶段的创作中,突出了舍生忘死、保家卫国的主题;战后由于某些社会原因,创作陷入低潮;六七十年代重新繁荣时,战争文学已转向对人的价值的探索,关注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尤其是关注普通苏联兵士兵的生命。着重表现战火中生命的可贵,表明苏联卫国战争文学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
苏德战争初期,德军对苏联实施了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闪电战,苏联的领导阶层和部队对此几乎毫无准备。由于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对内外态势判断失误,加之军事思想陈旧失灵,并且军事战略明显失策,因此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损失惨重。  相似文献   

3.
(一) 学习商品和货币一章是理解全部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从商品的分析开始,这是马克思对唯物辩证法的天才的具体运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建立在商品生产的基础上的。商品生产虽然在历史上先于资本主义生产,但是只是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才具有了统治的、普遍的性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阶段。人们为了要发现自然界或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从研究该领域内大量重复着的、最简单、最普遍的现象着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是资本主义社会中  相似文献   

4.
<正> 如何制订社会主义商品价格,是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生产以来就颇有争议的问题。苏联较早意识到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存在,在三十年代就开始了这一问题的争论.在我国最早见诸于众的是1959年《经济研究》第九期上发表的孙冶方同志的《论价值》一文。这篇文章从社会主义利润等问题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价格问  相似文献   

5.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苏联女性积极参加工业生产,在国防工业、轻纺工业、社会主义竞赛中取得了突出贡献。她们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功臣和苏联历史的创造者,她们改写了两性关系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人类生产从来都是社会的生产。在社会生产中,人们必然发生如马克思所说“互相交换其活动。”人们互相交换活动采取的经济形式,在人类历史上是循着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向前发展的。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大进步。由商品经济过渡到产品经济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的未来事情。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并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尽头。能否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问题,是组织社会主义生产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带有全局性的问题。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第二章和“答亚历山大·伊里奇·诺特京同志”第三点中,对这个问题作了详尽的论述,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的命运、存在的原因和特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劳动力是不是商品的问题,首先是从苏联理论界60年代末70年代初开始讨论的,我国理论界在80年代末期对此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这一讨论到目前仍未停止.社会主义劳动力是不是商品问题的讨论,虽然还未突破社会主义劳动力非商品论的传统观念,但为这一突破作了非常有益的理论先  相似文献   

8.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中 ,中国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棋子 ,每个阶段都穿插着中美中苏关系。第一阶段 ( 2 0世纪 50年代中期~ 6 0年代初期 ) ,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 ,美国敌视中国 ,遏制中国 ;苏联一方面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 ,美苏合作 ,共同主宰世界 ,一方面企图控制中国 ,造成中苏关系逐步恶化。 2 0世纪 6 0年代初 ,中苏之间原有的合作荡然无存。由于这一时期美苏关系出现“缓和”态势 ,因而中美、中苏关系都落入低谷。第二阶段 (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 7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是苏联处于攻势 ,美国转攻为守的时期。苏联用“缓和”战略麻痹西方的同…  相似文献   

9.
中国苏联东欧学会于1985年6月6日至12日在上海外国语学院召开了苏联东欧国家教育问题学术讨论会.与会代表围绕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这一主题,着重讨论了苏联东欧国家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等问题.本文是综合高等教育问题讨论情况和参考会议部分学术论文撰写而成的.东欧国家,自1945年建立新政权后,都重视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成绩显著.例如,捷克斯洛伐克建国40年来,高等学校已达36所,有110个院系,共217个专业,1983年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19.2万人,在职大学生3.75万人.同50年代相比,大学生人数增加了三倍.波兰也是如此,60年代初,有高等学校75所,及至80年代  相似文献   

10.
勃列日涅夫提出的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是苏联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成了苏联理论界最热门的课题。依据这一理论制定了1977年苏联新宪法,还准备把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写进党的纲领,以取代1961年赫鲁晓夫主持制定的苏共纲领。但是,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之后,苏联新领导人对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态度就逐步转变。1986年2—3月苏共二十七大通过的党纲新修订本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的新理论,引人注目。由于这个党纲新修订本还保留了苏联已进入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因此一些同志对苏联领导人是不是否定了发达社会主义理论尚有疑问。最近的事态发展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1986年10月1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教研室主任会议的讲话中首次提出苏联今天的社会处于“发展中的社会主义”阶段,《真理报》国庆社论又重申了这一新提法。至此,勃列日涅夫发达社会主义理论的衰落,已明白无误。  相似文献   

11.
引言自30年代初期苏联经济工业化开始之时起,苏联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就有其持久不断的传统。由于苏联的工业企业和大学都归国家所有,教育机构和工业企业之间的必不可少的合作就甚为简化了。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会计理论一般从人类经济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来反映控制资本及其运动.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导致了资源配置不合理和过度耗费;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外部经济的恶性膨胀等许多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经济、社会、环境、生态学家就已开始讨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提出了:"会计要进行绿色革命"的口号,到90年代初会计学术界便出现了"绿色会计"理论.本文正是本着这一理论谈谈我国推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未富先老”一词的雏形最先出现在邬沧萍教授《漫谈人口老化》一书中——“穷国患了富国的人口病”.后来逐渐演化为未富先老,即我国在经济不富裕的情况下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但如何界定这一术语一直是学术界争议不断的话题.本文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将其划分为上世纪19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未富”指向阶段、后期的多方探讨阶段和目前人口结构转变下的预警阶段,并剖析了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和社会背景对这一术语讨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50年代苏联关于审美本质的讨论,标志着苏联马克思主义文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由长期以来对文艺的简单化和片面化的理解,转入了在更广泛的视野中进行阐释.其中社会派理论在这一讨论中影响最大,其主要代表人物为亚·布罗夫和列·斯托洛维奇,前者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框架中重新审视了艺术的本质,而后者则将这一问题在价值论层面上进行考察,对马克思主义主流文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苏联知识分子的结构就数量而言,五十年代缺乏,六十年代基本满足社会需要,七、八十年代比例失调。五十年代专家奇缺,原因在于缺乏师资,教育事业发展受限制,另外,卫国战争使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也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再则,在方针上也存  相似文献   

16.
美苏争霸     
一、阶段特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苏联。中国和英国等国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上台以后,提出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美苏合作、共同主宰世界的基本战略。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从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的格局逐渐形成。美苏争霸分为三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是美苏争霸的第一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既有缓和又有争夺。在缓和方面:1955年,苏联主动与西方国家合作,签订了对奥和约,解决了二次大战的一大遗留问题…  相似文献   

17.
由於在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在一定范围内保存有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由於价值法则依然在商品生产与商品流通的基础上发挥作用,所以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中还存在货币与货币制度。苏维埃经济中的货币金属是黄金。我们所熟知的“卢布”是苏联货币单位的名称。每卢布含纯金○.二二二一六八公分。我们知道,货币在原始公社解体时期产生以後,它的职能曾交替地固结在多种商品上,而最後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固结在黄金上。十月革命以前沙皇俄国经济中的货币金属已经是黄金。苏维埃经济中既然保存了货币这一经济范畴,自然也保存了黄金作为货币的社会垄断權。但是在苏联是不允许黄金自由流通与自由买卖的。无论国营的采金工业,或是采金合作社,它们所开采出来的黄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笔者在原苏联教育科学院劳动训练与职业定向研究所进修。现将了解到的有关资料简介如下,供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一、劳动训练和职业定向的历史沿革概而言之,建国70多年来,苏联普通学校学生的劳动训练和职业定向(即职业指导,下同)教育经历了“四起”(20年代、卫国战争期间、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四落”(30年代、1946—1956年、1964—1974年间、80年代末至苏联解体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农轻重次序理论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再生产的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及其战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60年代初的调整和1978年以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这一理论具有强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充分证明早在我国经济建设初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在经济建设领域里也和在其他一切领域一样,表现出同样的天才和创见。  相似文献   

20.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讨论,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以后开始的,并随着80年代后期(1987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系统化而走向兴盛。讨论主要集中在1988年,期间共发表有关论文72篇,占该课题全部126篇论著的60%左右。这是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论题。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教育的影响中共十三大指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还处在初级阶段。论者们纷纷把这一认识作为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中要理论前提,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和思想等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