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苇 《中国档案》2003,(12):46-48
2001年APEC会议期间,中国书协篆刻委员会副主席韩天衡,亲自制作了20枚方印,由江泽民主席送给20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当时他说:“印章非常民族化,非常有民族文化底蕴和追求,我感觉中国印章在最近若干年会愈来愈走向国际。”韩先生的预言在两年之后得到印证,2003年8月3日,一枚名为“中国印”的徽章再次引起世人的瞩目。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将把中国传统的书法篆刻艺术带向全世界。印章与档案也有着不解之缘。玺印产生之初,其作用就是一种凭信物。在历朝历代的档案中,印章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档案局正在开展的“印鉴的保护与修复”课题研究,正是把印章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希望通过研究进一步理清中国档案印鉴方面的一些基本数据与发展规律,为国家重点档案的保护计划提供客观依据。为了让读者对中国传统的印章篆刻艺术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我们特意邀请浙江省文史馆馆员、西泠印社社员、我国著名书法篆刻家85岁高龄的叶一苇老先生撰文,介绍中国的印章篆刻艺术。  相似文献   

2.
刘江 《新闻天地》2006,(8):61-62
刘泽荣同志早年曾仿黄牧甫“但视其字知其人”一印成“视其印知其人”。今观刘君近作篆刻作品,可换一字:“但视其印知其人”,以作其印之评介。刘泽荣,字龙文,号无闲居土,别署江南一痕。1954年3月出生于湖南津市一个贫苦家庭。17岁时因“文革”而辍学入伍。14年的军旅生涯,锻造了他吃苦耐劳、好学上进的优良品质。他从小热爱书法篆刻,先后得到了高石农、韩天衡、张牧石等篆刻艺术名宿指导。对秦玺汉印用功最多,同时对明清流派印风及当代篆刻名家的优秀作品亦广收博取,为后来的创作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我对刘泽荣的了解是从他寄给我的资料中得知的。1998年,他把刚出版  相似文献   

3.
李刚田,1946年3月生。河南省洛阳市人,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全国篆刻艺术展以及其他国内外重要展览活动。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西泠印社理事,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篆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  相似文献   

4.
单宝山篆刻     
单宝山 《新闻传播》2007,(2):I0002-I0002
1962年生于哈尔滨市,师承王田,钟福祥先生。擅篆刻,通书画,尤精刻石。  相似文献   

5.
明代前期的篆刻线条基本沿袭元代元朱文与仿汉印章两种流派;明末清初篆刻线条取法范围拓宽,出现了不同风格与不同流派;清中后期,在金石学盛行的氛围下,篆刻线条又受到了"印外求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篆刻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它是集书法和雕刻两者相结合的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是一种用线条、刀法造就的抽象美,在此我称之它为"篆刻之美".篆刻是一种将方寸天地的石头玩"活"了的艺术——方寸红白蕴古今.在这方寸天地之间具有极高的审美情趣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结合苏州市第一初级中学篆刻校本课程的教学,对初中引入篆刻作为校本课程而作了一些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献唐先生是著名学者,在国学诸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本文只就王献唐印学研究、创作作一梳理,以便人们了解王先生的印学方面的贡献和成就。  相似文献   

8.
吴昌硕是晚清最重要的艺术大师之一,素有诗、书、画、印四绝的美誉.尽管他四十岁左右才开始学习绘画,但在绘画上却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底,因此研究吴昌硕篆刻与绘画的联系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9.
10.
11.
明代前期的篆刻线条基本沿袭元代元朱文与仿汉印章两种流派;明末清初篆刻线条取法范围拓宽,出现了不同风格与不同流派;清中后期,在金石学盛行的氛围下,篆刻线条又受到了“印外求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齐白石的篆刻生涯跌宕起伏,富于变化。他而立之年始学篆刻,初显个性;后仿赵吴,印风逐渐形成;衰年变法,敢于创新;年届七旬,仍效法秦汉,孜孜不倦,风格自成。  相似文献   

13.
栾金广,号林远,1976年生,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大庆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牡丹江市国画院副院长。作品入展: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  相似文献   

14.
韩海彬 《出版广角》2015,(4):114-114
《钵园谈艺录》由钵园主人林汉涛编著,展现了林氏两代人艺事活动的记录、总结和展望,时间跨度近百年,真实地记录了林半觉先生一生的荣耀、欢乐和痛苦,见证了林汉涛创办纪念馆的辛酸、努力和坚持。  相似文献   

15.
齐白石的书法篆刻艺术不但有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根基,还有着巨大的创造性,真正实现了文学修养、个人品质及生活经验等的高度融合。他的书法篆刻理念不仅在于其诗书画印的完美融合,而且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洪玲 《浙江档案》2004,(2):38-39
在杭州西子湖畔孤山南麓,座落着驰名海内外的西冷印社,她历史悠久、名家辈出,学术与艺术并臻极至,是中国书画界影响最大的学术团体。2003年11月18日,西冷印社建社百年庆祝大会及西冷印社百年纪念碑揭碑仪式在西湖孤山大草坪举行。这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一件大事。中央有关部门,浙江省及杭州市的有关领导,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和日本、韩国、美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艺术团体,西冷印社社员、文化界专家学者等共两千多人出席了大会。浙江省委副书记梁平波、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在会上致辞。王书记说:西冷印社一百年来,俊采星驰,名家迭出,广大…  相似文献   

17.
萧娴     
鞠慧 《档案与建设》2006,(12):30-31
书法家萧娴(1902-1997),字稚秋。号蜕阁、枕琴室主。1902年出生于贵阳。幼年丧母,童年随父迁往广州。其父萧铁珊是孙中山的追随者,南社社员。工诗文,善书画。萧娴幼承庭训,聪慧好学,极喜写字,又习古琴、篆刻、绘画、诗词,小小年纪就以善作擘窠大字闻名乡里。她13岁便写得一手好邓隶,曾有“粤海神童”之称。  相似文献   

18.
纵观五百年流派印章艺术发展史,徽宗一系,显然是极为重要的一群人物;尽管明末清初的程避并没有特别鲜明的开派意识,但由于他不落陈俗,倾心创造,以更新的印艺面貌与文彭(1498-1573)、何震(生年不详,卒于1604年左右)及其他印人拉开了很大距离,程速还是坐在了徽派开宗的高高席位上,近三百年来,令人仰目。自程逡崛起印坛算起,而歙四家、邓石如直到吴让之,这些徽系印人以各自独有的篆刻风格和卓越成就,在篆刻艺术史上,写下了一页页炫赫夺目的不朽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在中国印学史上,藏书印占有独特的地位,藏书印随着藏书建设事业和篆刻艺术的发展而日益丰富多彩,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书法、篆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电影海报吸收使用了书法篆刻元素,以汉字书法独有的"形"和"意"作为电影海报片名字体传播的载体,不仅使得电影海报独具设计之美,同时收到了灼灼夺目的宣传效果.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国电影也使得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