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课堂观察作为课堂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受到广泛关注.课堂观察主要基于"交流展示"、"自学质疑"、"互动探究"、"精讲点拨"、"矫正反馈"、"迁移运用"等六个环节,包括课前准备阶段、课中观察阶段、课后分析阶段.通过开展课堂观察活动,发挥集体优势,为教师思考教学、研究教学提供交流平台,进而改善学生的课堂学习,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顾丽媛 《江西教育》2022,(11):68-69
"限时讲授"理念下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平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限时讲授"理念为指导构建课堂,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开发课程资源,创设更鲜活的任务情境,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  相似文献   

4.
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以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为研究主题,以"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金属性递变规律"课例为载体,从师生互动类型及时间分布、引发互动的问题目标指向和互动的参与度三个维度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了观察和研讨,探索了研究师生互动的课堂观察方法,促进了教师对师生互动内涵的理解,凸现了课例研究在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等方面的价值,提炼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和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课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课例研究"是一种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课例研究"的核心特征在于:长远目标的共享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学生研究的周密性;课例观察的鲜活性."课例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课堂行动研究,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体教学过程,又是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研讨的过程.有效的校本研修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以"精心预设,关注细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在课例研修中扎扎实实地推进群体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代文学研究式教学的课堂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后练习"这种传统的古代文学课堂结构往往强调系统的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前准备-协商会话-教师总结"的研究式教学课堂结构则更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真正落实了研究式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8.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有效课堂?这是教师们经常思考的最为关心的问题.有效课堂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追求有效课堂必须研究教师的教学行为和策略.笔者以嘉兴市"高质量高效率"课堂教学评选的参赛课"神奇的激素"教学为例,从上课者和听课者的不同视角来研究如何融合三维目标,构建有效课堂.  相似文献   

9.
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往往很难全面.以教研组为载体,通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实践探索,运用课前会议、课中观察、课后会议,借助观察点、观察量表定量反馈等具体措施,改进教学设计,提出走向专业研课、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建设和工程专业认证指导思想下,本文分析了智能控制课程特点、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融合成果导向教育与对分课堂理念的智能控制课程教学模式,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环节、以学生为中心的拓展环节、以成果为导向的考核环节等互相耦合的教学活动体系.中北大学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可有效提升智能控制课...  相似文献   

11.
翻转课堂通过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学习知识,课上进行知识内化的方式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巨大革新.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以教授的"中国文化地理概论"课程为试点,从教学准备、实施过程和效果分析三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教学效果,展现了这一先进教学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搭建沟通平台、扩充教学空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当代大学生因沉溺于智能手机的娱乐内容,在以考查为主的专业选修课程中成为"低头族";加之部分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模式,致使该类课程遭遇了授课内容中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教学环节内师生互动相对匮乏、考核制度松散下的"消极怠工"等教学困境,其教学模式改革迫在眉睫."翻转课堂"将学生的学习过程前置,实现了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能够将理论与现实有机关联,有助于营造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有利于系统化地考核学生课堂业绩,为摆脱专业选修课程的授课困境提供了实践可能.摆脱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困境之途在于,将"掌控型翻转课堂"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依托课程内容灵活地建构"慕课学习+翻转教学"的混合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商务英语写作》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和"互联网+"智慧教学技术体现不足等问题.本项目使用SP OC和课堂派智慧教学平台,通过在线资源构建和混合式教学设计,开展《商务英语写作》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主要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课前阶段教师推送SP OC预习任务,课中...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例研究"是在新课程深入推进的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校本教研活动方式,是围绕一堂地理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活动,是一种以成功"课例"为载体的教学研究,它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渗透或融入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也是一种"教学与研究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以地理课例为载体的地理课堂研究活动,成为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积极引入"巡课"机制,促进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引导自己的学习进程,从而改善学生学习的专业发展模式,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乃至专业化发展提供可行性支持。该校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建构以"准备阶段""观察阶段""反思阶段""提升阶段"为核心的结构化巡课体系。同时,基于学校爱心课堂实施,该校多角度建设合作、观察、反思、研究为保障的巡课制度,创建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磨课,是教师在一定时期内,在教研组成员的协助下,采取多种形式,对某课教学进行反复、深入地学习、研究和实践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过:"好的课是要磨的."有效的磨课,可以磨出精彩的、给人以启迪、给学生以享受的好课来.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学习理论、研讨教材,反复实践的磨课过程,体验优秀教学设计的产生过程,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7.
课例研究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在教育界引起了普遍关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教师有系统、有组织的合作教研活动.从课例研究中对于课堂实践进行设计—实施—反思的实质出发,探讨其在提高高校英语口译教学水平中的应用.课例研究是一个促使教师系统地对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的过程,通过课例研究,口译教师能够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等关键教学环节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分析,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虞国荣  王颖 《教育》2022,(3):30-31
问题缘起 上课前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集体备课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既能够帮助年轻教师把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又能够促进中老年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技术,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提供了交流、讨论、研究的平台.但我们也在集备过程中发现了"无思考、走过场"等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19.
正【编者按】"课例研究是一种以课例为载体,在教学行动中开展包括专业理论学习在内的教师教育模式"。具体地讲,课例研究是在专业理论引领下,同伴互助、实践反思的过程,紧紧围绕"问题"引发出新旧教学理念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碰撞和交锋,为专家与教师之间、同事之间的对话、合作、交流搭建合作的平台。在此过程中,教师是课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同课异构"已成为当下中小学教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研方式."同课异构"体现了不同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不同的理解与领悟,从而在教学设计、知识呈现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展现出不一样的思路与风格,并且,同样的教学课题由于执教者不同理念的设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2016年9月,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由鲁东大学承办的全国首届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本次比赛的参赛选手为来自全国70余所高校的130多名全日制学科教学(数学)专业教育硕士,通过展示他们的学科素养及从师技能,以推动全国教育硕士质量的提高与发展.本届比赛以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空间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方程的根和函数的零点"及"几何概型"四个内容为教学主题,并将参赛选手分成六组,每位选手随机抽取其中一题目后进行15分钟的模拟课堂授课,再进行不超过5分钟的回答问题,最后评委根据模拟授课与回答问题情况给选手进行综合评价.通过本次比赛,让我们看到了近年来我国数学教育硕士在学科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所发生的欣喜变化.笔者作为本届大赛的评委,在现场参与及赛后观看其他组选手比赛视频的基础上,选取了几节"同课异构"典型案例,从教学设计的视角探究其教学生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