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篇即事生议的记游文,王安石将深刻哲理寓于其中,情辞可观,事理可思,经得起推敲且耐得住咀嚼,为青少年启迪心智、涵养才性方面发挥着其他学科所无的陶冶功能,这恰恰是语文教学不可取代的独特价值所在。文中深思慎取、严谨求学的态度;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事业成功需要"志、力、物"三者辩证统一的观点依然灼灼其华,虽已千年,仍然闪烁着深刻的思想火花。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指出:“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同时加强学科间的相互配合,发挥综合育人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站在时代高度提出的新的教育任务.这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学科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中,在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章节中明确指出: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教师微行动     
教育改革"新常态"对教师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学会统筹整合,实现内心丰盈,在流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大数据时代寻找跨越机遇,教师才能加快专业成长步伐,享受幸福人生。课程育人做会"整合"的教师【回眸】2014年4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特别突出了"课程综合育人"的价值——"坚持系统设计,整体规划育人各个环节的改革,整合利用各种资源,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高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三全育人教学理念涵盖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层面,旨在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统筹各方面教育资源,充分集合各方的教育力量,形成大思政格局。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内涵,使思政课程与专业教学有效融合,采用协同育人的策略是大思政的重要内容。文章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就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专业课程的协同育人困境进行反思,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协同育人策略。  相似文献   

6.
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意见》的精髓就是要用立德树人的主旨来为现代学校课程“还魂”.以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系统化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蓝图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新”上,即课程与育人关系的新思维、课程功能的新定位与综合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育人是当代学校课程改革的灵魂,《意见》的精髓就是要用立德树人的主旨来为现代学校课程“还魂”,以此推进基础教育课程的立体化、综合化、系统化改革.本次新课程改革蓝图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新”上,即课程与育人关系的新思维、课程功能的新定位与综合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教学逐渐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数学"综合与实践"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四大内容领域之一,承担着发挥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使命.本文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为载体,深入挖掘数学"综合与实践"的内涵特征,发现数学"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特征有助...  相似文献   

9.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江苏省扬州市宝应中学根据《意见》要求重新审视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规划方案》和《课程纲要》,深化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以及"全方位育人"等推进策略,旨在为了培育每一个鲜活的生命,努力让师生的生命有尊严,生活更幸福。  相似文献   

10.
学科的本质是育人,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将学科育人的内涵具体表达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指出学科实践是落实学科育人的具体路径。学科实践以学科独有的方式学习学科,彰显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用实践的方式学习学科,使学科知识学习向发展素养转化;学科实践助力学科综合育人因素作用的发挥,实现学科知识与育人的统一。开展落实学科育人价值的学科实践活动,首先要将学科育人目标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学科实践目标;其次需基于学科特点设计高价值、多维度、形式多样的学科实践活动;再次要形成以问题为引领、活动为主线的学科实践运行逻辑;最后要提供多方面支持,促进学生独立地完成学科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改进课程育人,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要将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因此,价值观与文化理念,不只是人文学科、德育活动的任务要求和价值追求,而且与看似边缘化的体育课程息息相关.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文化理念与民族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12.
各市(州)人民政府、各相关部门: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教育科学论坛》2014,(7):80-80
教育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意见》强调,要着力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二是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相似文献   

14.
<正>《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不仅提出了“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的课程要求,而且还指出了“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的联系,强化学科内知识整合,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的教学建议。不难看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基于学科、强化整合、整体设计、协调育人为特征的学科实践活动。与之相应,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高中英语课程思政是指英语学科教学以英语语言学习为载体,承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进行学科育人价值引领。英语课程在学科思政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英语教师通过探析教材文本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和创造性地开展课程思政实践活动,落实学科育人价值,落地学科核心素养,使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是实现铸魂育人学科价值的重要教材。《读本》活动型学科课程教学要以价值为引领,擦亮教学底色;以素养为目标,提升育人成色;以情境为载体,增添课堂亮色;以评价为抓手,彰显学科本色。  相似文献   

17.
一、背景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到"要在发挥各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18.
袁欣 《辽宁教育》2022,(21):56-58
<正>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引发了全体教育工作者关于各学科育人功能的思考。《意见》要求研究并落实做好四个“统筹”,即统筹全学段、统筹各学科、统筹各环节、统筹人员力量和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课程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深入解读和有效落实地理学科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学科育人价值提供了政策引领与策略支撑。着眼课程性质,明确教学追求,有利于把握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的关系。在深入解读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上,学校应发挥学科育人优势,加强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学科育人高度,拓展学科育人宽度,增加学科育人厚度,提高育人温度,彰显地理学科的育人特点与内涵,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追求与功能,以更好地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担当。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主要的任务是"五大统筹",从多个维度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体系。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可以更好发挥《品德与生活》德育主阵地的作用。《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家长的配合是《品德与生活》课程取得成效的重要因素。作为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