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6年1月9日上午,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奖现场——人民大会堂,密密麻麻的镜头对着主席台。从相机取景器的方寸空间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面孔---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这位83岁高龄的老人,是我国医学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然而,无论是面孔还是名字,人们并不熟知。  相似文献   

2.
“无论获得多少荣誉,无论得到多少财富,我总觉得,一个医生能够留在人间的,只能是一些好的治疗方法。”面对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殊荣,王振义的淡然态度一如从前。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11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会上,我国著名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非线性科学”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谷超豪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象征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4.
公元2009年1月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如期举行。会上,正值米寿之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徐光宪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象征中国科技界最高荣誉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励证书。这一刻,对于已是耄耋之年的徐光究来说,既是对他多年从事化学研究的认可,更是对他所缔造的稀土研究领域“中国冲击”的鉴证。  相似文献   

5.
正1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自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颁给半个世纪前为那声东方巨响呕心沥血的我国著名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人和领路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开甲。"程开甲"这个名字对于我们来  相似文献   

6.
当镜头、话筒拥向获奖代表们时,我们把视线移向帷幕背后的评委们——经过他们审慎、客观的评审,372项成果从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走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  相似文献   

7.
正程开甲,男,1918年8月出生,江苏吴江人,194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1946年留学英国,1948年获英国爱丁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英国皇家化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回国后,历任浙江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副主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基地副司令员,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常任委员、顾问,现任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1980年当选中国科  相似文献   

8.
登高者望远     
2001年2月1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200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吴文俊院士和袁隆平院士颁发获奖证书和500万元奖金,领奖台上灯光闪耀,台下掌声雷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奖励》2011,(7):18-18
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初评工作历时2个多月,于6月17日顺利结束。  相似文献   

10.
余玮 《职业技术》2006,(4):12-15
2006年1月9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叶笃正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吴孟超,获得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获奖证书,在闪光灯的明灭闪耀中,叶笃正院士平静地说“:这个崇高的荣誉不只是对我个人科学生涯的肯定,更是授予气象科学界这个群体的。”传说,有一个国家每年臣民们都会把国王置于天平的一端,在天平另一端放入黄金,直至两者平衡,最后的黄金量就是臣民当年的奉献。而要赢得中国国家科技最…  相似文献   

11.
《青年教师》2007,(10):57-58
吴文俊,上海人。1940年毕业于第一交通大学(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1949年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数学机械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1950年代在示性类、示嵌类等研究方面取得吴文俊公式、吴文俊示性类等一系列突出成果,并有许多重要应用。1970年代创立了定理机器证明的"吴方法",影响巨大,有重要应用价值,它将引起数学研究方式的变革。1957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获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相似文献   

12.
时代需要楷模,时代呼唤精神。 在我们的社会,总有一些人,在他们身上聚合了英勇、忠诚、信义、创新、开拓、关爱、忘我、无畏等足以让我们震撼与感动的元素,他们的人生展现及心路历程,清晰地承载着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他们是我们社会的楷模。他们就像苍茫大海上的航标灯,就像漫漫黑夜中的灯塔,指引并照亮着我们前进的航程。  相似文献   

13.
郑哲敏:只雪中送炭,不锦上添花郑哲敏是我国爆炸力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著名力学家。他阐明了爆炸成形的机理和模型律,与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体弹塑性模型,  相似文献   

14.
200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遗传学家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为他颁奖。谈起这项殊荣,李振声院士表示,荣誉归于集体。他将牢记“发展农业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用科技造福亿万农民,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做出新的贡献,向党和政府、向广大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新的、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国歌、掌声响彻人民大会堂,这一幕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记忆中。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约而至。他们都是耄耋老人,出生在上世纪20年代,同为留美科学家,冲破万难毅然回国参加国家建设。谢家麟先生是我国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吴良镛先生是建筑与规划界的大师。此刻,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的他们,睿智执著、严谨求实。他们中有至精首善为医者,有耕耘于地头田间的玉米专家、有企业自主创新的开拓者、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他们来自不同行业领域。此刻,站在国家科学技术奖领奖台的他们,勤奋专注、坚毅踏实。  相似文献   

16.
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王莜磊):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共有9位科学家获得了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当我们提起这些名字的时候,心中升起了无限的崇敬和感怀。正是这些人,他们构建了一个令人向往的科学圣殿。那么在今天,又有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将和他们并肩而立,这位科学巨擎,就是接下来为你介绍的这位——  相似文献   

18.
1月8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为我国石油炼制与石油化工技术创新默默耕耘半个多世纪的闭恩泽院士,从国家主席胡锦涛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面对这项我国科技界的最高奖励,84岁的闽恩泽院士显得平静而谦虚。“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个奖项是几代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9.
回顾1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光辉履历,他们个人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交织在一起——既烙上了新中国成长的印记,又铸就了新中国一个又一个不朽的辉煌。  相似文献   

20.
田心 《湖南教育》2010,(2):25-25
1月10日,著名数学家谷超豪院士获得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这是数学家第二次获得这项殊荣.谷先生是我读中学时就熟悉的名字,崇拜的数学家.今日收集谷先生的资料时,重读先生的“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细细体会这句话的意蕴,我感想良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