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记:从研究的角度和理论的高度您怎么看待留学生的回国创业? 周:首先我觉得应该从广义上来谈回国创业,创业并不局限于回国办公司、做企业,回国工作都可以看做是回国创业。从作用上来讲,意义是一样的。实际上,多年以来,已有许多回国留学生在各个不同领域承担着重要的((褪旅窿))2。一门粉戮侧遗工作,比如,在北航的博士中,有三分之一是从国外回来的。 我认为,看待回国创业这个问题,要把它放到教育的大环境里,从留学生整体来看。 留学生是这样特殊的一群人: 借助国外的教育资源培养出的流动人才群体. 与时俱进的不断更新的青年群体。 与世界有着…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2009,(2)
曾几何时,我们为大批留学生不能回国工作叹息、指责,继而反思。时过境迁。如今,留学生回国已淡去了回国是作贡献的光环,逐渐归位至个人的就业选择。特别随着金融风暴影响不断加深,不少国家实体经济受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一词系外来词,由日本人发明。早在我国唐代,由于国力强盛,文化、科技发展很快,东边的日本政府就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由于遣唐使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呆很久,所以日本政府第二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时,还派遣了“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是当遣唐使回国以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而“还学生”则是指在遣唐使回国时随之一起回国的学生。后来,“留学生”这个词就一直沿用下来,现在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作“留学生”。何为“留学生”?@张胜年  相似文献   

4.
《留学生》2010,(2):61-61
“留学生”这个词是日本人创造的。 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团是外交使节,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不能过长.因而难以更好地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起,就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就是当遣唐使等回国后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回国创业组织呼之欲出(本刊驻加记者李谷) 近日召开的“留学生创业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圆桌会议”,对海外人士回国创业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议由“欧美同学会”、“全国工商联”或“中国侨联”等社会团体牵头成立留学生回国创业组织机构,为更多的回国人员提供服务。 回国参会学者和企业人士界定了新时代国际人才的概念,他们认为,具备国际人才资格的海外人士已不仅是海外留学生,还包括出国的移民人士,他们同样具有高等教育背景和海外技术背景。祖国的繁荣  相似文献   

6.
数字     
5000元留学生归国工作期望起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近日发布《中国留学生回国就业蓝皮书》(2014),在数十万的调查数据中显示,超过半数(57.94%)留学回国人员期望留在北上广深地区寻找职业发展机会,最受追捧的行业是金融业。绝大多数回国工作留学生的期望薪酬在5 000~10 000元,实际上半数本科生的待遇甚至低于5 000元。理想丰满现实骨感,看上去很美的留学却因为性价比过低,令人心碎。  相似文献   

7.
留学目的地选择是新加坡的中国留学生们,大多怀着以下三种目的。一是因为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水平高,有英语环境;二是因为费用较低,回国距离较近;三是新加坡可以作为中转站,在大学毕业后可以到欧美等国家继续读书,这方面的消息可以根据新加坡当地媒体调查看出来,参加调查的1/3的中国留学生表示将在有机会的时候到第三国深造或发展。  相似文献   

8.
到去年底,中国已在北京、上海、苏州、西安、武汉、烟台等23个城市建立了留学创业园区,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目前,全国由留学生自己创办的企业已逾千家。国家教育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艾方林日前在烟台留学生研究发展中心成立仪式上作上述表述。艾方林称,自80年代以来,中国到海外留学的人数逾30万,目前已经回国的有10万人。近三年来,留学生回国每年以13%的数量递增。艾方林说,中国留学生回国服务的形式包括进入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大中型企业、到留学生创业园区创办实业、建立研究发展基地等。近几年来,留学…  相似文献   

9.
1992年前后,我国有一系列新的留学政策先后出台,大批海外留学生相继回国寻找发展的出路。然而,他们回国以后的生活经历怎样,工作状况如何?4月中旬,本刊编辑部赴上海召开了一次了解留学生回国后情况的座谈会。会上,留学生们畅所欲言。现将他们在座谈会中涉及的一些主要问题摘要整理如下,希望对更多的海外学子有所借鉴和启发。 高校及科研单位:缺乏的仍然是经费,一些回国学者在与企业的合作中找到了发展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柯嘉囝 《留学生》2013,(7):56-57
甲午战争前,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实行直接授官的政策。1871年,清政府规定:这些官费留学生不准半途而废,不准加入外国国籍,学成后不准自谋职业。I890年,总理衙门又对留学生规定:出洋留学3年,回国后可保送各道府直接任职。根据规定,清政府对陆续回国的部分留学生实行了直接授官。当首届32名留欧学生相继回国后,清政府对其中成绩优异的7名留学生,实行了一定的官阶、军职的提拔。如刘步蟾、林泰曾、陈兆翱给予游击军职,魏瀚被任为知县。1886年,  相似文献   

11.
身为留学生中的一员,傅强对留学生回国工作、留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有很多的思考,很深的体会,很具体和很实际的理解。傅强的爽快和谦逊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谈话中他所表现出的亲和力很快就消除了我们初次见面的拘谨。采访的话题从傅强留学开始,到回国工作,从留学生对中国现代社会的作用,留学生身上的优势与劣势,到回国  相似文献   

12.
锐话题     
正九成留学生回国因"恋家"《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披露,有90.9%的留学生的回国首要原因为"家庭团聚"。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与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的程度很高,家庭生活是他们最主要的回国原因。同时,不少留学生认为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把发达国家的经验复制到中国来,因为庞大的人口基数也可能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而国外正持  相似文献   

13.
论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的奖励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清末留学生出国的原因、经过及作用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论著和研究成果,但对留学生回国后所享受的各种待遇问题却很少涉及,即使偶有涉及也往往因资料欠缺而一笔带过。为此,本文仅就清政府对回国留学生所实行的直接、间接和考试奖励等政策作一探讨,以揭示其对清末留学教育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一甲午战前,清政府对数量稀少的回国留学生实行了直接奖励政策。早在派遣留学生出国的初期,清政府对其回国后所受的奖励已做了粗略规定。1871年,在清政府批准陆续派遣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前夕,曾国藩、李鸿章对其回国后所享受的待遇曾规定:“此系选  相似文献   

14.
正据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统计,2013年我国迎来了史上最大"海归"潮,留学归国人数达40万。对比2011年的18.62万、2012年的27.29万,2013年中国的"海归"人数涨幅十分惊人。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海外留学生回国人数将增长到66.6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则预计,未来5年内,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性拐点。为什么会出现"海归"热潮?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指出,家庭团聚是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其中有90.9%的留学生因为不想远离父母而回国,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发展有信心而回国,66.7%的  相似文献   

15.
张辉 《神州学人》2001,(4):47-47
读者蔡贤: 您好! 您来信问到的有关自费留学生回国工作的问题,我们请负责此项工作的教育部直属单位中国留学服务中心回国人才交流处的有关人士向您作以解答,希望能够给予您帮助。 ──编者 问:自费留学生回国工作是否可以纳入公派生计划内? 答:根据国家留学政策,自费留学人员与公派留学人员一视同仁,获得同等学位享受同等待遇,均由教育部负责办理回国工作的派遣、落户等有关手续。 问:自费留学生回国工作,应该与哪些部门联系?通过什么途径和手续? 答:自费留学生毕业后回国工作,可以与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联系,他们的联系方…  相似文献   

16.
《留学生》2006,(1)
随着时间的推移,海外归国人员回国创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创业的时机、模式和重点成了广大留学生甚至还在准备出国的准留学生及留学生家长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本刊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对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进行了全程的跟踪,以下是对会议做简单报道和对创业恳谈会现场报道实录。  相似文献   

17.
徐妍 《神州学人》2006,(6):42-44
总理承诺为留学生回国创业创造更好条件4月2日,温家宝总理出访澳大利亚期间,在西澳大利亚州首府珀斯与中澳学生座谈时说,海外留学人员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留学生工作,将继续本着“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报效祖国创造更好的条件。温总理的讲话,透露的正是这样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日前先后公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发展纲要和“十一五”规划中,都对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给予了明确表述。从中可以显见,在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战略中,立志于科学发展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中国,对包括海外留学…  相似文献   

18.
走向新天地     
近年来回国留学生增多,这些回国后的留学生又怎样在自己的国土上生存、发展,他们有哪些想法呢?为此我采访了日本留学生投资较为集中的上海徐家汇地铁商城。留学生二进二出上海第一条地铁去年4月份正式通车,由锦江乐园到上海火车站。中途经过徐家汇、淮海路、人民广场...  相似文献   

19.
回归的水手     
迈入21世纪,中国可谓好事连连,奥运申办成功了,中国加入 WTO 了,男足冲进世界杯了,大批的留学生也回国创业了。随着他们的回国,社会对他们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确有真才实学,有人说他们眼界开阔;也有人说他们是出去镀金,说他们只不过是见识多一点而已……近日,本刊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几位有代表性的留学生,他们当中有已经回国事业有成的,有回国后从事普通工作的,有刚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创业的,也有在国外生活想回国的,他们将从不同角度为我们解答以上问题。高素质、新项目、好心态。这三点成为了许多人对留学生归国创业取得成功的共识,不知这些看法对准备田国的海外学子能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广州留学服务中心最近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就“留学生回国就业、投资创业”问题进行了初步摸底调查,发现了几个新的现象。 立志回国 据调查,近年来留学生回国就业的创业者不断增加,究其原因,主要为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目前的留学工作政策宽松,体现了留学人员“来去自由”的精神;二是我国已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新阶段,展出了无限美好的社会前景,为各类留学人才提供了极好的创业和发展的机会。用留学生自己的话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