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影响因素主要是:企业先验知识、研发投入程度、员工培训与制度支持、企业变革态度、外部支持,将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分为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两个维度,并研究了潜在吸收能力和实现吸收能力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上述五个影响因素与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都显著正相关,吸收能力的两个维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实证分析结果为指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强知识管理、提高知识吸收能力,从而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吸收能力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产学研合作企业吸收能力提升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亚信科技的产学研合作实践为样本,探析企业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维度提升影响吸收能力的组织内外部因素。研究表明,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充分利用外部优势知识资源,同时积极有效配置企业内部组织资源,推进社会支持体系和企业内部支持体系相结合,对吸收能力的提升起到了有利的促进作用,吸收能力的提升积极有效的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吸收能力理论认为外部资源对于企业获取独特资源至关重要,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吸收外部资源。文章回顾了吸收能力内涵的发展,从层面和权变两大类分析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关注吸收能力的知识转移、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三种组织产出,并详尽地分析吸收能力与组织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企业国际并购知识吸收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吸收能力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技术能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现代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国际并购是一种复杂性组织的复杂组织行为,加之文化障碍、技术障碍、组织障碍和知识距离的客观存在,将会对国际并购中的知识吸收能力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从而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和并购战略效果。在跨文化、跨组织、跨环境背景下,客观、系统地分析国际并购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能力状况是至关重要的。研究将基于知识管理、企业能力、组织学习、国际并购和复杂性等学科理论,提出符合国际并购特点的知识吸收能力内涵、知识要素及影响因素,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知识吸收能力提升仿真模型,并提出今后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Zahra和George的知识吸收能力的维度能力划分,融合知识吸收能力和信息技术采纳理论,利用结构方程建模方法,从知识吸收能力角度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吸收能力中介调节潜在吸收能力和信息系统应用效果,而且先验知识的不足仍然是我国企业信息系统项目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将知识吸收能力分为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消化能力、知识转化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清除能力5个维度,构建了企业吸收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基于模糊一致偏好关系的评价方法,借助该方法对吸收能力的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进行权重的排序评价,研究结果对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5,(7):89-93
以文献分析为基础,分析影响企业吸收能力的组织内部因素、组织间因素和环境因素,描述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过程。结合大型企业,提出中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及其各环节能力均不及大型企业的特征假设,再基于苏州企业的调研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假设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有假设得到验证,且中小企业的知识获取能力相对最好,转化能力次之,应用能力较差,消化能力最弱,中小企业提升整体吸收能力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薄弱环节的投入。  相似文献   

8.
邹波  张巍  王晨 《科研管理》2019,40(1):32-41
吸收能力是如何从个体层次上升到组织层次的,一直是理论关注的焦点。与既往研究采取相对静态的解释视角不同,本研究基于个体间互动的视角,提出个体间知识共享是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中介变量,通过运用275家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本研究部分证实了这一假设。同时,实证结果还表明,知识交流平台和组织共同愿景正向影响个体间知识共享绩效,组织决策集中化程度负向影响组织吸收能力。本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由个体吸收能力向组织吸收能力演化的内在机制,研究结论对于指导企业提升吸收能力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基于吸收能力的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韬 《科学学研究》2009,27(3):445-452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观点,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探索企业吸收能力、创新能力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验证并建立一个新的竞争优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动态能力的两个重要维度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吸收能力不仅对竞争优势存在直接影响作用,还存在间接影响作用;同时,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从而证实了吸收能力在动态能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揭示了动态能力内在结构的非平行关系,进一步完善了战略相关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0.
苏中锋  李嘉 《科研管理》2014,35(5):62-69
由于对现有产品的微小改进已无法保证竞争优势,企业要开发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产品创新性与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投入的知识密切相关。吸收能力能将新知识引入到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对产品创新性有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吸收能力与产品创新性的关系以及知识创造能力在该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通过对212家企业调研数据的实证检验,本文发现吸收能力和产品创新性及知识创造能力都呈倒U形关系,知识创造能力对产品创新性有正向影响,知识创造能力在吸收能力与产品创新性关系中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引入知识属性的三个维度,知识宽度、知识深度与知识相似性,研究其对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在知识属性三个维度与企业绩效间关系的中介作用。通过调查问卷设计,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知识宽度、知识相似性对吸收能力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吸收能力在知识相似性与企业绩效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但并未发现知识属性对企业绩效的直接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讨了溢出水平、吸收能力与补贴政策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它们在激励R&D活动方面的功效,其结论显示了:一方面吸收能力的提高不但带来更低的产出成本,还降低了有效的溢出水平,另一方面补贴力度不仅与R&D活动的溢出水平正相关,更与吸收能力正相关,这一结论显示了与补贴溢出水平带来的损失相比,对吸收能力进行补贴更能提高补贴政策的激励功效,从而公共研发政策有必要加大针对吸收能力较强的企业的优惠措施,以提高公共研发政策的激励功效.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技术创新的开放度增加,吸收能力作为企业获取外部知识的理论工具而备受学术界的青睐.尽管企业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堪称丰富,但许多学者对该领域仍存在认识的误区.为此,本文从企业吸收能力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出发,对它的前因变量、结果变量和实证测量等研究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剖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选取组织成员关系为研究视角,将成员关系划分为工具性关系、义务性关系和情感性关系3个维度,并以知识吸收能力为中介变量,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3种成员关系对知识整合的影响机制。实证研究发现,工具性关系对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均没有显著正向影响;义务性关系对知识吸收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义务性关系与知识整合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情感性关系对知识吸收能力和知识整合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在情感性关系与知识整合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智力资本及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并且吸收能力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宁东玲 《现代情报》2014,34(12):168
吸收能力早已用于IT治理,IT创新,IT商业价值等方面的研究,但是信息技术领域吸收能力的概念、分析层面、测量的研究结论不一,甚至存在矛盾。文章阐明信息技术领域吸收能力概念起源,从资源观和动态能力观视角分析现有研究,探讨IT知识、IT吸收、知识转移、IT商业价值四个研究主题,最后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网络节点行为变量引入知识生产函数,对模型进行扩展,基于扩展后的模型考察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1)区域间知识溢出模式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通过模仿结构相似的竞争者的行为获取外部知识;在生物医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在互惠网络中获取新知识。(2)知识吸收能力对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吸收能力高的区域和吸收能力低的区域,都可以通过嵌入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8.
宁东玲 《现代情报》2013,33(7):130-133
以我国企业为研究对象,对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知识整合机制与知识吸收能力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化机制和系统化机制通过现实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而协调机制通过潜在吸收能力对信息系统应用效果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获取外部知识是联盟成员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将吸收能力和学习成本引入收益函数中,根据不同学习策略时企业收益的比较,分析了学习策略的选择问题,得出了联盟成员间相对吸收能力和知识折扣率会交互影响企业的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20.
基于知识的企业吸收能力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艳秋  王向阳  靖续迪 《情报科学》2008,28(11):1622-1629
在对企业吸收能力内涵、构成等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从人才市场供给、企业知识共享、新技术利益驱动、技术溢出、竞争机制以及生产要素供给的变化六个方面对企业吸收能力形成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从知识获得、知识消化、知识转化以及知识利用四个层次对企业吸收能力进行剖析,揭示企业吸收能力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