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大连理工大学体育舞蹈课程在校教改基金资助下,将改革从课程组织形式向内容体系构建进行了加深,并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更适应社会的"有能力、有教养、有热情"的运动者[1]确定为学校教改的方向。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学校尝试在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中实施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运动教育模式"。该模式力图通过竞赛表演的方式训练大学生,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最终成为"健全的运动者"。目前,学校经过对2009~2011级本科生1800多人开展专项体育舞蹈课程实践,改变了  相似文献   

2.
为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运用文献研究、专家访谈等方法,对武化教育概念进行厘定,在研究武化教育助力学校勇武特色形成的内部理路基础上,探讨学校武化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认为:(1)以"武的形式"为手段,以技能、道德和精神的内容策略,以培养"心力""胆力"和"体力"为目标策略,采用"打练并进、德艺兼修"模式策略、通过"尚武""品武"欣赏教学的方法策略,使学生成为未来生存"强者"、生活"能人"和生命"英雄",是学校武化教育的教学策略;(2)完善课程,铸就"坚韧不拔、自强不息"校风特色、聚焦"强化套路,突出技击"课程特色、彰显"功力自修、展演激励"课外活动特色,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课程策略;(3)学校勇武特色办学理念的形成、武化教育师资培养状况、"武的形式"互惠课程开发程度、勇武特色校园文化形成的评价方案,是学校武化教育的评价策略。  相似文献   

3.
北京石油学院附属小学,一所坐落在北京八大学院文化圈中的六年制全日制公办小学。近几年,学校坚持"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的办学理念,恪守"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素质全面、管理规范"的办学原则,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多种尝试,培养兴趣,形成个性,全面发展,逐步形成特长。体育  相似文献   

4.
樊淑娟  赵峰  魏换强 《体育教学》2010,(2):I0002-I0002
石家庄市光明路小学为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学校以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入开展教育科研,设立“武术教育”为学校校本课程。 学校以此项研究为抓手.本着“以武养德,以德立教“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人人懂武.爱武的校园氛围。  相似文献   

5.
高中体育课选项教学是高中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的设置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个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与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选项教学的健康开展,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正>体育是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重庆市高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是一所伴随着全国第八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成长起来的年轻学校。学校秉承"为学生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注重营造学校体育氛围和文化,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为载体,从以下五个维度打造并形成了学校体育特色。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特色密云县南菜园小学全面实施"阳光教育",以"让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洒满阳光"为办学宗旨,根据师资、生源实际,确立了"文武双修,德才兼备"的特色办学思路,促进学生快乐成长。近三年来,南菜园小学的学生参加北京市中小学生武术比赛,获得金牌5块,银牌和铜牌9块的好成绩。由于重视学校体育与学生体质健康,学校先后  相似文献   

8.
高朋 《体育教学》2006,(1):I0006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给学校带来的最大活力是学校可以根据地域特点、自身条件和学校已有的传统.选择适合的体育项目开发为学校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为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兴趣.使学生学会必要的运动技能.养成终身锻炼习惯.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了一条有效而可行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全社会提升体育舞蹈教育的认知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享受体育舞蹈教育是学生的权利和义务。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中体育舞蹈在学生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意识中的特有作用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的,体育舞蹈教育紧紧围绕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意识等核心,以全面培养学生体育舞蹈方面的兴趣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基础动力,向学生全面素质提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10.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开展校本课程既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又可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彰显学校特色,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强化、补充、拓展。校本教材作为校本课程的外显和校本课程实施的载体,能有效实现校本课程目标,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在此,笔者就体育校本教材的编写提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体育舞蹈作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产物,受到学生热烈的欢迎。本文通过查找文献的方法,对学生在进行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培养进行深入的总结分析,并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论述。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学习动机不强特点,制定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为广大体育舞蹈教师更好地开展课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北京市顺义区杨镇小学现有1600名学生,在"激活潜质,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引领下,学校以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快乐向上的小学生"为育人目标,走特色办学之路,崇尚"活力"教育、润泽生命,致力于让校园充满成长气息,让主动精神点亮智慧人生,让孩子的未来充满七彩阳光,逐步构建了杨镇小学"活力"教育体系,包括为孩子打造多彩童年梦的活力课程、彰显师生无限魅力的活力课堂、专业化快速发展的活力教师队伍、引领课改前沿的活力课改项目、为孩子梦想插上翅膀的  相似文献   

13.
李晶  赵承  刘壮 《体育教学》2011,(8):45-45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坐落于哈尔滨市香坊区较为中心的地段,是所属区域规模较大,人数较多的五年全日制公办学校,黑龙江省级一类学校。"练精师,沁书香儒雅、创名校、润人本厚德"是学校在近年来办学实践中确定的办学方向,同时香安小学在快速稳定的发展中,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特点,经过不断思考,确立了"以艺体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突破口的办学特色,为师生搭建共同成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正>2016年12月14日下午,在广州市鹤洞小学的操场上,一场以体操为主要内容的大课间和校本课程展示,令1000多位观摩专家与教师赞赏不已。近年来,鹤洞小学以"体育大课间"活动为突破口践行幸福人生教育,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及意志品格,实现"建设精品名校,培育优质新人"的办学目标。围绕建设特色学校、发展特色体育大课间、构建特色课程、打造四大精品项目等活动,学校在营造特色体育文化上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15.
孙静 《体育科技》2013,(1):131-135
通过对江苏省六所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1)江苏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均重点突出,能适应现代教育发展要求的中小学体育师资,具备从事学校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体育竞赛工作的人才,人才培养趋向为从"一专人才"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转变;(2)学校的必修课程内容选择较为相近,从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各学校均能够从根本认识到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知识和技能的培养;(3)学校均设置选修课程来弥补必修课程知识的不全面,课程设置门数相对较多,能够体现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理念,也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知识的学习。(4)存在的不足之处为:大多数学校培养目标忽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校课程设置缺乏地域性特色课程的开展;学校实践课程设置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且教育实习较为集中;大多数学校选修课程安排相对偏多。  相似文献   

16.
<正>创建特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荔湾区林凤娥小学按照广州市和荔湾区教育局有关"一校一品"特色学校创建活动要求,以篮球项目为依托,传承"以球养德、以球启智、以球会友、以球健体"的篮球文化,创建篮球特色学校。学校以开发校本课程、队伍建设、大课间、特色活动和课余训练等途径探索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有效提升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经过几年的努力,学校从篮球特色创建之路,走向特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一、以学生发展为本,"一校多品"课程育人本次活动的开幕式在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经纬剧场举行,松江区教育局副局长付炳建致辞,并向来宾介绍松江区教育整体情况和学校体育发展新动态,他对松江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提高育人成效,"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课程改革的具体做法进行了介绍,并对试点体育项目进校园,落实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情况进行了经验总结。东华大学附属实验学校校长周卫斌作了题为《让每个孩子爱上运动》的报告,  相似文献   

18.
杨宇坤 《体育教学》2023,(S1):124-125
伴随新课改的推进,各学校对于学生的教育都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核心素养为主,而小学生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身体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小学篮球特色项目便是以培养小学生身体素质为主的教育课程,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小学生各项篮球运动技能测评达标的基础。对于小学篮球特色项目运动技能的测评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标准,本文就调查结果对于小学篮球运动的技能测评做出浅要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建设,对阳光体育在学校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兴趣、能力、习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是对国家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是凸显学校体育特色的主要平台。对此,制订了《城关区学校特色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确立了"以阳光体育运动为主线,以特色体  相似文献   

20.
基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学校体育虽经多年改革尝试,却收效甚微的现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做法:以健身育人理念,重新定位体育课程;拓展课程体系,真正形成课内外结合,从小学到大学不间断的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考评的导向和杠杆作用;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抓手,建立各级学校体育课程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体育课程实效,真正发挥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创新型人才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