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力求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并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2.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的态度和意识。具体表现为善于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找出数学模型;善于用数学的方法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学建立起联系。那么,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感并使之生根呢?  相似文献   

3.
数感的建立能使学生会用数学知识理解和解释现实问题,并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建立起联系,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应力求让学生在体验中建立数感,在比较中发展数感,在表达与交流中促进数感的形成,并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  相似文献   

4.
季彬 《广西教育》2014,(13):37-37
数感是一种主动、自觉的理解数和运用数及数量关系的态度与意识,简单说是感觉,深层说是感悟。正如球员要有球感、歌手要有乐感、演讲要有语感一样,数感是一项基本技能,也是重要的数学素养。在教学时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认识数,把握数量关系,进行合理的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相似文献   

5.
数感被作为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而“数的认识”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主要途径,我就“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在培养学生数感方面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6.
陈乐秋 《成才之路》2011,(10):67-67
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新课标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事物,通过各种活动深切体会数的价值,初步培养和建立数感。  相似文献   

8.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在生活情景中诱发,在探索活动中体验,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是建立——发展——内化数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素养,是人主动自觉地理解和应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而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经历数数过程,建立良好的数感。  相似文献   

10.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知数学,教师应该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建立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对以《让课堂与生活相遇,培养学生数感》为主题的教学实践做了初步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数感使人眼中看到的世界有了量的意味、数学的影子,当我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就能自然地、有意识地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试图进一步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处理解决,即会“数学地”思考。但人们对数感的认识不尽相同,那么,应该如何认识数感并培养学习的数感,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20,(31):53-54
作为小学数学新课标中十个核心概念之首的"数感",其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在乡村工作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的数感普遍较弱。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小学生数感的建立和培养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数感在农村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立和培养农村小学生数感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数感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数的意义,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数感,新课程标准中对此作了说明:"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郭森明 《江西教育》2002,(21):18-19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分析、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了解数学价值、增进对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在情感态度方面也能得到发展。为此,义务教育阶段的九年学习时间中的每个学段(第一学段是指1~3年级,第二学段是指4~6年级,第三学段是指7~9年级),《…  相似文献   

16.
课标把"数感"摆在十个核心概念之首,充分表明培养学生的"数感"应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寻找各种着眼点,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场景。  相似文献   

17.
"数感"及其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感”是对数字关系和数字模式的意识,以及运用这种意识灵活地解决数字问题的能力.形成“数感”有赖于对数字知识和数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悉,对运算知识和运算的简便性的把握与熟练,并体现在把数字、运算的知识及其简便性应用到需要用数字进行推理的问题解决当中.培育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关键是,在熟悉“相互独立的”标准的计算程序过程中辨别数字模式和数字关系,并在这两者之间建立起恰当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数感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标准》)指出:“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里,全面阐述了数感的含义,指明了数感培养的方向与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此为指导,把对学生数感的培养落实到位。一、观察历史上许多数学…  相似文献   

19.
数感是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是学生理解数和运用数进行有效运算的能力。改"用心地教"为"自主地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养成和学习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数感的培养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因为是个新生事物,所以目前的研究还有其局限性.本文浅显地探讨了课堂教学中数感培养的重要性和一些方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