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这是因为阅读既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感知和理解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又是对文字信息进行情感体验并产生共鸣的复杂的情感活动。阅读能力不仅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而且是听、说、写等能力的基础。随着考试方向的转变,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  相似文献   

2.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抓住重点词句品味妙处,启发思考,发展思维。我在平时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一.巧对比,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文本中句子的意思有的从字面看一目了然,而有些却另有隐含的意思,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加以引导,品味关键词句,读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正读懂课文。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司马光》一课时,为  相似文献   

3.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具备高昂的学习兴趣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的活动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创设趣味性教学环境。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为激发学生兴趣创设相应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民主性与和谐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感不但是指一个人感官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指情感的愉悦与心理压力的释放。因此,想要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产生内在驱动力,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曾说过:“一名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将重点迅速转移到内在动因上,并利用之前所积累的经验及逻辑操作方式帮助学生克服认知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优化教学的策略。”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兴趣,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性兴趣。二、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的质量掌握阅读方法是促进学生阅读的捷径,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两种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1.目标阅读法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与喜欢的读物确定阅读目标。大到文章主体、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都制定出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并通过各种途径达到目标,尽量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筛选,找到真正符合目标的实际内容。2.快速阅读法  相似文献   

4.
读中品味     
语文教学要切实提高效率和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在读中品味。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朗读又是阅读的重要方式。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先生说:“他们有个不二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重要板块.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话题。语文教师在苦苦探索的同时,也走入了一些误区,如只重视语文知识的讲解、灌输,而忽视语言材料的积累、内化和语感的积淀,急功近利,结果,不但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反而扼杀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近年来,我校开展“个性化阅读”的教研活动。本人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感受颇深:只有深入文本,读出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阅读过程是艰巨的脑力劳动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可忽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了阅读兴趣,学生会主动地去阅读,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阅读能力将得到提高。如果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甚至把阅读看作是“负担”,那么,无论如何是读不好的。既然兴趣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性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老师应注意激发并指导学生的阅读动机。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要使学习的兴趣产生于严肃的思想,而不是产生于一些与事无益的事物”。所以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来发展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学生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实现个人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在于让学生能够深入课文之中,进行细致的品味。随着阅读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虽然很多教师开始重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细读,但仍存在缺乏针对性、没有突出重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本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语文课标根据现代对话理论把阅读教学过程界定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实质是在平等的氛围中激活知识、引发体验、碰撞思想、分享收获、建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语文考核内容偏重知识性、概念性,缺乏情景性、实践性,教学过程固守于“照本宣科”、“满堂灌”,  相似文献   

9.
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会长赵镜中先生曾撰文说,我们常见的阅读教学,分析之风盛行,缺少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教导。笔者细揣,对学生进行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教导,是真正以生为本的教学,它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上来讲,它关注的是阅读本身,而非具体的文本理解。它培养的是学生对阅读本身的持续兴趣和能力,而非窄化的文本阅读。  相似文献   

10.
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学生能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与作者、与编者、与老师展开对话。然而,由于学生对文本的陌生感及学生知识储备、人生阅历的局限,上述多重对话很难有效展开,激发兴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的必须手段。  相似文献   

11.
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是指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本色的的认知。这一认知体现的是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强调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最原始也最语文的阅读。让学生真正的走进文本,这句话  相似文献   

12.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推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动力。《论语》中也提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都足以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3.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新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然而,当下中学生语文阅读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学生都死看语文课本,众所周知,语文课本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知识,如经典的诗歌文学应该熟知甚至背诵,都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但是其他的课外书却从来不阅读,殊不知这些书籍也是很好的语文教材,因此我们要大量阅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理解阅读教学的内涵 对高中学生而言,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他们个人素质的高低,而阅读教学担负的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阅读训练,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阅读能力培养是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它是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同时阅读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读写方法.品质情操等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大力提倡改革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阅读教学,要求学生主动阅渎,走进文本,用自己的眼睛触及、用自己的心灵感悟作品。近段时间,通过市优质课和骨干教师的参评授课和听课,探讨吸取了不少可贵的东西,我觉得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充分阅读文本,读出问题、读出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课的类型很单一,主要是讲读课。由于课的类型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语文课的类型应该是多样的。课的类型设计必须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从模仿性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运用。要以此为依据,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观察课、实验课、游戏课;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初中阅读教学具有工具性、基础性等特质,其教学的成效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成效。对于初中生而言,语文教学的成败不仅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还决定着学生人格与个人情感是否完整。此外,阅读教学关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效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丰  相似文献   

18.
19.
一、课题的提出 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在当今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在语言学习方面存在许多问题:许多学生阅读兴趣没有得到有效的激发和强化,阅读面狭窄,没有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在写作方面,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语句之间不连贯,缺乏条理性,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写作的兴趣和愿望。究其原因,是我们的语教学出了问题:教师在课堂上重内容分析并以讲授为主,不注重引导学生读书。即使有读书,也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呈线性发展,缺乏梯度,未能有效整合语学习中的各种因素。我们在语阅读教学中采用“读中整合”的策略,对语言表达所需要的语言图式的形成、语言知识的积累、语言能力的准备及语言运用机制的生成和发展都有很多的好处。阅读能力的提高还能部分地解决语言以外的诸如思想性、情感性、化性的诸多因素,以及在扩展阅读中强化大脑反应机制,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有助于改善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语文教材聚集了古今中外名人作家共同的智慧和精髓,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的教育资源。因此,在进行文本拓展阅读教学时,我们不能脱离教材,而应立足教材,以教材文本为出发点,有效地拓展延伸,以丰富阅读内容,加深学生对文本知识、思想内涵以及作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一、在兴趣点上进行拓展,激发学生阅读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主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