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默读     
默读是用不着把看到的每个字词都读出声音来(虽仍有隐蔽发音器官活动),就可以直接从文字符号转化为意义单位。由于默读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就一般读者来说,汉语朗读每分钟平均150—200字,默读每分钟达400—600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默读还有助于对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内容。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就应该重视默读。  相似文献   

2.
《课标》明确要求小学各学段课外阅读总量分别为:5万字、40万字、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段(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默读能力。现谈几点做法:1郾循序渐进。默读始于二年级下学期,《课标》中对第一学段的默读要求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教学时教师应教给学生默读的基本方法,并加以积极引导。首先,要在朗读上下功夫。读书读报时应要求学生坐端正,手捧书,眼看字,动口用心。朗读时,教师要穿梭于学生中间观其神、察其色、听其声,相机指导促其习惯的养成。当学生朗读能做到眼…  相似文献   

3.
默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不出声的读书,是语文教学上训练阅读能力的一种方法”。《语文课程标准》对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要求学生“学习默读”;第二学段(3—4年级),要求“初步学会默读”:第三学段(5-6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相似文献   

4.
默读,是众多阅读方式中的一种,有利于学生揣摩文字,近距离接触文本,适应不同的阅读目的,便于养成阅读习惯,培养正确的阅读态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低年级"学习默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高年级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可见,默读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这样的重视是有理由的。默读,它有着别的阅读形式不可比拟的价值与特性。  相似文献   

5.
正默读是小学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读书方式之一,贯穿于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之中,且不同学段的默读学习要求是有区别的。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分段来看:第一学段,学生开始学习默读;第二学段,学生初步学会默读,主要体现在不出声和不指读上;第三学段,强调的是阅读速度,要求学生读一般读物每分钟达到300字以上。默读是  相似文献   

6.
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阅读似乎与朗读划上了等号。这种阅读显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书声琅琅"固然重要,"静心默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讲,默读是一种比朗读更为重要的阅读能力。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都要靠默读去完成,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促进学生默读能力的形成,一定会影响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使新课标145万字的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教学建议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其中对初中生默读能力的阶段目标作了明确:“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评价建议还指出,评价默读,  相似文献   

8.
默读是阅读的主要方式。平常我们所说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看书报的能力和习惯”),实际上指的就是学生的默读能力和习惯。一、何谓默读速度粗略地说,就是学生在一定时间里能默读多少字,或是一定量的字需要读多少时间。严格地说,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默读的字数与理解系数之积,称之为“有效读速”。公式为:  相似文献   

9.
默读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我们应根据默读的特点,合理地确定评价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要发挥教师智慧,因"生"制宜,做好评价。通过评价反馈,强化优点,改进不足,这样让学生领会默读的真意,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默读能力,进而达到提高默读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关于默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阶段要达到“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许多专家也在各种场合呼吁广大语文教师要重视默读的指导与训练,把课标中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但是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关于默读只是强调“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至于到底如何进行指导、训练却没有提出可行性方案,各级各类的教材培训活动中也几乎听不到具体的操作措施的介绍。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了默读训练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  相似文献   

11.
“读”是理解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读一篇文章首先感知的是文字,经过一步步读懂字、词、句、段、篇,才能逐步理解这篇文章。“读”的形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朗读和默读。朗读要求学生必须眼看、口读和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要读得流利而有感情,符合不同口语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并要注意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而默读时语言器官发音被抑制,要依靠视觉和思维活动对读物内容进行分析概括,以达到理解。默读与朗…  相似文献   

12.
语文界普遍看好朗读,默读俨然成了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一堂公开课,只要朗读的形式五花八门,必定气氛热烈,出彩许多;如果默读时间长一点,学生就似乎没有主动参与。在《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速度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达到阅读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默读要求,默读的教学意义就有了一个基本定位。一、默读新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视界中的默读有其全新的理念。1.默读是无声的对话。作为不出声的阅读形式,默读主要诉诸大脑和眼睛,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由视觉直接吸收信号,由大脑直接认知,过程较为简单,有利于思考、比…  相似文献   

13.
<正>统编版语文教材在对默读这一语文要素的编排上呈现一定的序列性。学生从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应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年级学会“带着问题默读”,到了高年级则要求“默读要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这样的编排注重语文要素的前呼后应和逐步发展,体现了学习内容、学习能力的螺旋式上升。三年级是默读教学的关键年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了“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默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默读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提高默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是默读训练的最终目的立一。默读训练要在学生具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指导学生初学默读时,教师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不出声音,不动嘴唇,不用手指,并逐步提高默读速度。默读训练可以贯串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分析课文前的默读:要求学生通过默读,初步读懂课文,能说出课文的大意。以《草船借箭》为例,教师在默读之前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讲7一件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默读和速读应是同义词。要想快速阅读和筛选信息,舍默读莫属。因此,我们要养成默读的习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需要。默读无需利用发音器官,无需诉诸听觉,即不必经过声音的转化和输入,直接由视觉吸收信号,过程简单,所以速度比朗读和低诵快得多。就一般读音来说,有人统计,汉语朗读每分钟平均150-200字,默读每分钟可达400-600字,默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三倍左右。因此,要想提高阅读速度必须重视默读。  相似文献   

16.
徐勇 《教师》2012,(25):105-105
在书声琅琅的课堂,人们似乎忽视了默读的存在。其实,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语文课程标准》,你会发现这样一句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再仔细研究,你会发现各个年段的默读要求是不一样的:第一学段(1-2年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3-4年级)“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5-6年级)“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有了以上文字,默读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但是在现行的教育界中,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公开课上,人们似乎更加喜欢声情并茂的朗读、面红耳赤的争论,这些似乎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显得活泼、热闹。但是笔者认为。缺乏默读的课堂是浮躁的课堂.适时的“休止”与“空白”更可以体现出课堂的深度。因为没有思维的深度.就没有表达的深度。一、依托课堂默读,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17.
黄旭平 《文教资料》2005,(3):186-187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能“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碇以这一要求的人其实不多。从我参加多年高考监考的情况看,大多数的考生最后完成作文的时间只有四十五分钟左右,少的甚至只有半个小时,他们大部分的时间是花在了做阅读理解的题目上,换句话说,他们阅读的速度不快,效率不高。其实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存在重朗读、轻默读的现象,我认为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默读与朗读相比各有千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速度默读速度比朗读快,年级愈高默读和朗读的速度差异愈大。速…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阶段对朗读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关于朗读的训练也很多,语文课堂上指导朗读往往比较容易看得到成效。所以,语文课上朗读是备受关爱的"宠儿",而默读则成了被遗忘的"弃婴"。朗读和默读是阅读能力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是整个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中"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朗读能力是通过长期训练培养出来的,默读能力当然也不是天生形成的。因此,小学阶段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时,不能只偏爱朗读,也要将"特别的爱"给"特别的默读",不能忽视学生默  相似文献   

19.
实施《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阅读课堂洋溢着读书声,学生读出形象,读出感情,读出神韵,更展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成果。然而,静静想来,我们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得并不深刻。《语文课程标准》对于1耀2年级、3耀4年级、5耀6年级的默读要求分别是:"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  相似文献   

20.
《大纲》规定从二年级“开始练习默读课文”,三年级“能按要求默读课文”,四年级要求能默读课文,边读边思,到五年级则要求“养成默读的习惯”。对《大纲》中的这些要求贯彻得怎样呢? 从课堂教学的实际看,总的说完成的不好:学生默读能力不高,默读习惯没有养成。反映在教师的教学上,对学生默读的训练和培养抓得不经常。其表现是:没按《大纲》中各年级对默读的要求进行训练;不教给默读方法,不提出默读要求,有的不进行严格训练;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