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是一个神圣的称呼,也是知识的化身。学生总是对老师很信任,很崇敬,认为老师讲的都是正确的,不容怀疑的。老师必须做到这一点,但老师不可能事事都正确。因此,学生不能迷信老师,不能盲从,而要有勇于质疑的精神。一般说,学生这样做起来有困难。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教师替学生思考,如同替学生吃饭一样,都是害学生。——魏书生现在的教育假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德育假的东西也非常多。一位学生来信说:"现在老师讲的,不是我们想的;我们想的,恰恰没有人讲。"假德育的具体表现是:一、脱离学生的心灵;二、形式主义猖獗;三、剥夺孩子的童年。——李镇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学校管理逐步趋向规范化、科学化,但学生的德育质量却一直得不到提高,学校的德育管理滞步不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校有管理,但一些学校没有德育管理,有的教育部门、学校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标,学校管理单一化。二、学校有德育管理,但只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只对学生冷冷冰冰、干巴巴地政治说教,因而学生反感,只在考试前按条条死记硬背一番,没有化为自己的思想。三、有些学校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德育和教学对立起来。一抓德育,似乎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就不对了;一抓教学,也就把德育挤得无影无踪。岂不知,教…  相似文献   

4.
关注教学过程中的道德引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让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一直是困扰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平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错,学习热情也很高,但对他们一提起德育的内容,他们总是缺乏兴致。道德教育又是每个时代、每个教师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如何才能让学生乐于接受道德教育?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和策略呢?  相似文献   

5.
没有不爱听表扬的人,每个学生都想做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事实上,有许多学生总是不能被老师所喜欢或重视。这里面,往往就有一个能否与老师融洽相处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作文教学存在许多不足 :语文课本每单元之后几乎都有写作训练内容 ,但没有具体的写法指导 ;范文很难找 ,很大一部分课文都不能作为范文让学生充分利用 ;作文教学的模式僵硬死板 ,囿于技法的传授 ,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某种角度上说 ,当前的作文教学已陷入了困境。造成这种处境的原因很多 :没有权威的作文教材 ;学生阅读量小 ,视野狭窄 ;课文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课文很难作为范文启发学生 ;部分教者误以为大讲特讲技法就是“授人以渔” ,殊不知那些抽象的名词、术语并不能让学生心领神会。如何使学生走出作文的困境 ?指导学生投入到…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古代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宝库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德育思想遗产,其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过了时的东西也有可资借鉴的东西.我们要发展德育理论,必须继承其中优秀的部分,没有继承也就没有发展.而吸收或继承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它首先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明确地说,不论是继承还是批判,不沦是肯定还是否定,都首先有一个分辨问题.研究分辨问题,是研究如何继承传统德育优秀遗产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能科学地分辨是非,继承或批判,肯定或否定,都是没有根据的、盲目的.因此,提高继承主体对传统德育精华与糟粕分辨问题的认识,明确分辨的原则和方法,是继承传统德育优秀遗产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我是初中语文教师。我给学生讲《〈论语〉二则》,学生对孔子不甚了解;讲《孟姜女》,学生不知道秦始皇是什么人;讲《老山界》、《草地晚餐》,有的学生甚至不理解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不知道陕北在祖国的南方还是北方,不知道四川、甘肃是省份!我很生气,又很纳闷,这些史地知识按道理都已经学过了,学生为什么没有掌握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中旬,我向来自各地小学的我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个别调查。发现不少小学五年级的史地教学,都没有完成部颁教学计划。有的学校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章节没有讲完。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课用来上语文、数学;有的同学说,他们学校的史地老师很少讲课,只叫学生自己看书;还有的同学说,他们的史地课由校长兼任,而校长外出时间多,课讲不完(附带提一下,当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好,越细越好,课堂上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说、去想、去做,生怕学生不能按老师的思路展开教学,课堂目标不能完成。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基本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也没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只能被动地接受,其结果是教师越讲越累,学生越听越烦,甚至不愿意去学。于是便有老师埋怨学生太笨了,一道题都讲了好几遍还是不会  相似文献   

10.
考试成绩揭晓之时总是有学生抱怨说:某些知识点是不应当错的,还有就是什么问题的条件没有看清楚从而导致失误等等。这都是非典型性失误,但就是这些问题让不少学生栽了跟头,特别是化学实验部分很多学生都把它归纳为铁定失分的部  相似文献   

11.
王娜  杨杏来 《考试周刊》2007,(7):102-103
曾听到有老师这样抱怨过,这些知识我都讲过,而且有些知识点我讲过多遍,讲得很透彻,学生怎么还是不会呢?很多老师工作不能谓之不努力,态度不能谓之不端正。课堂之上尽力去讲,课堂之下尽心辅导,用去的时间很多,但学生成绩没有太大的起色。这又是为何呢?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想谈谈差生问题。一说到差生,人们习惯于认为是指学习差的学生,其实,德育与智育是不分离的。首先,智育是德育的基础,德育的确定和发展离不开文化程度这个基础。其次,智育又是德育的延伸,道德对于中学生来讲,总是要在求知方面表现出来。中学生应该以“为祖国昌盛而学习”为己任,摒弃荒废学业、不思进取的不道德现象和行为。 于是,我们研究德育,是不是还应该注意对智育的研究。实践证明,差生,或者说后进生已经成为智育方面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德育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什么是差生,怎样对待差生,解决差生问题的出路何在,为什么差生问题会越来越严重,这恐怕是智育和德育共同面临的课题。我今天想就这个问题讲  相似文献   

13.
郭倩 《中国教师》2012,(16):55-57
<正>有人曾抱怨"鲁迅的精神常青,作品却成教材的鸡肋"。教师们一教到鲁迅的作品就犯愁,学生不爱听,自己讲得也没有激情;学生们说鲁迅的作品晦涩难懂,读完之后不知道他到底要说些什么。以往教师讲授鲁迅时,总是要先介绍鲁迅是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各种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主、和谐的发展.可以说,主体性是新课程改革的灵魂.因此,在德育教学中如何把课讲活,讲得吸引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应当成为德育教师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负责人张健同志,曾在全国大中学校团干部讲习班的讲话中,把德育、智育、体育形象地比作一部汽车上的方向盘、发动机、车架子,说它们各有不同的任务,但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者缺一不可。这对我们理解、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很有启发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虽讲了二、三十年,但至今违背这一规律的错误作法仍然不少,忽视德育、以智育取代德育,就是一个突出表现。有些地方和学校,领导对德育没有明确要求和具体措施,因而班主任满足于维持纪律;科任老师只顾抓分数;政治课教学不联系学生思想实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本中的科学说明文真难讲,《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枯燥无味。”“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导言是名篇,可我不太懂,简单说说算了。”有的中学语文教师这样说。听了诸如此类的对话,我想起一些学生的话:“我们老师很少讲说明文,总是让我们自己看,也不知道该怎么看!”难道中学语文课本中的科学说明文真的没有讲头,没有学头吗? 语文教学要面向现代化,语文教师讲好科学说明文是必要的。科学说明文逻辑性强,说理清楚,教师在讲授时要因势利导,引领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懂文中阐发的道理,这对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以及将来研究自然科学,撰写科技论文都是有益  相似文献   

17.
许多教育专家都说过,初二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分水岭,因为初一是对小学内容的一个回顾和发展,并给初中的学习打基础,初二则是真正的中学数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初二学生也说,“现在虽然老师讲的好像都听得懂,但几何成绩总是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正>在高三年级听课时,一个学生和我交谈了她的困惑.她告诉我现在已经是高三第一轮复习了,可自己的数学成绩不稳定,很着急.我问其原因,她说了以下一些情况:有时是审题不清;有时是一道题拿到手花费较多时间也不能顺利地找到解题的入口,总是停留在题目中一些不是关键的信息上;有些是老师都讲过的题目,可考试时就是不能顺利地解完,或者解题过程比老师讲解的要繁杂一些;有些问题感觉自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德育总是把少年儿童当成被塑造者。老师也习惯于把德育的条文、价值喋喋不休地灌输给他们,而很少考虑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那些高深的、抽象的、价值取向唯一的概念,以致他们对家长的说教不感兴趣,对德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很低,甚至是不参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陆士桢说,我们讲热爱祖国,讲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讲为共产主义奋斗。可什么是热爱祖国?什么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儿童难以理解。他尤其无法把这种概念与具体的行为联系到一起。如果我们在讲热爱祖国的时候,告诉学生,升国旗、奏国歌时要自觉肃立,不要嬉笑打闹、随意走动。他…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德育的策略——隐蔽德育意图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是目前学校德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从方法论上讲 ,影响学校德育成效的因素很多 ,有学校内部的 ,也有学校外部的 ;有心理学方面的 ,也有社会学方面的等等。但在讲究策略 ,减少不利因素 ,增加有利因素以求得德育实效的过程中 ,现代德育至关重要的一条策略是 :隐蔽德育的“教育”意图 ,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识。所谓隐蔽德育意图 ,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德育内涵的基础上 ,在工作中尽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 ,改变当前学生总是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去接受德育的状况 ,淡化他们“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 ,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