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重 《现代企业教育》2012,(16):166-168
通常的测量放大器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上述要求,但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多数是采用电位器进行调节的,通常仅具有有限的几档,线性度较差,差模放大倍数不可预置和显示,而且调节范围有限。若将数字电路技术与模拟电子技术相结合,进行差模电压放大倍数预置和显示,则放大器有放大倍数调节方便、调节范围大、直观明了等优点。设计这样新型测量放大器,本文对该测量放大器系统的组成以及原理、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系统主要由信号变换器、数据放大器、预置、显示电路及电源电路几部分组成。从本次的系统设计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放大器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大,并可根据输出要求,预置、显示差模电压放大倍数,具有直观明了、线性度好、非线性误差小、共模抑制比高、通频带宽的特点,可在较大范围内高精度地满足小信号测量放大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宋立范 《考试周刊》2013,(82):131-132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称集成运放.是由多级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组成的高增益模拟集成电路。它是一种高放大倍数、高输入电阻、低输出电阻、集成化了的直接耦合多级放大器。它在自动控制、测量设备、计算技术和电信等几乎一切电子技术领域中获得了日益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1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根据参考资料的讨论可知单级阻容耦合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在中频区输出与输入的电压相位差是180°。负反馈引入后可以改善放大器的一些性能:如降低放大倍数,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改变输入输出电阻等。但不管情况如何负反馈的反馈信号总是削弱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但是当负反馈的反馈深度D=0时,将会出现反馈放大电路在没有信号输入的情况下会有信号输出,这种现象违背了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使放大器变为自激振荡。那么负反馈是D>1的,为什么会出现D=0的呢?这是因为单级共射放大器在中频段满足输…  相似文献   

4.
负反馈放大器拆环分析计算基本放大倍数,过程烦琐难以理解。网络分析法将负反馈放大电路按作用进行分解后,各部分均视做双端双口网络进行分析,简单方便易于理解。该方法也可分析级问负反馈和反馈网络含源的负反馈放大器。  相似文献   

5.
为了放大微弱的高频信号,需要使用LC谐振放大器。以三极管等分立元件构建的单调谐放大器,具有功耗小,噪声低等优点。三级谐振放大器级联实现较大的增益,级间通过高频变压器互感耦合,便于调整谐振频率,并减少损耗。经测试,本LC谐振放大器放大中心谐振频率15.1MHz,偏差100kHz,-3dB带宽300kHz,实现80dB的放大倍数,功耗324mW。输入50μV微弱信号时,输出无明显失真。结果表明,该LC谐振放大器具有低噪声、低功耗、高增益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基于网络的A参数,利用网络分析法分析了由OTA组成的4种组态负反馈放大器的闭环特性,结果表明:对OTA施加负反馈,闭环放大倍数,闭环输入、输出电阻的改变量,形式上仍为1 AF,这与由传统电压型运放构成的负反馈放大器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7.
主要分析反馈放大器类型的判别和在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如何近似计算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  相似文献   

8.
大信号作用下的差动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常用传输特性来表示。在模拟电路实验教学中,若采用具有X—YA、YB工作方式的双踪通用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交流电压表可以同时显示出差动放大器两管的传输特性曲线;利用此特性曲线能够观测差动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的线性度,测试出差动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过这一测试过程也能够加深学生对双踪示波器工作方式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示波器的技能。  相似文献   

9.
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和输入交流信号频率的关系,称为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或称频率响应,本文从输入交流信号的三个相对频段即高频、中频和低频来分析阻容耦合放大器的不同频率响应。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基本放大倍数Ao两种计算方法的差异,证明了负反馈作用会掩盖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Ao产生的误差.  相似文献   

11.
[1]中第二章晶体管低频放大器,第七小节负反馈放大器中用方框图法计算电压并联负反馈放大电路中第(4)步计算电流放大倍数(第103页,倒数第4行)的原文如下: “因为是并联负反馈,所以已知开环电流增益为:  相似文献   

12.
第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1.掌握反馈的概念,反馈的极性和类型及其判别方法。 2.掌握深度负反馈的条件,会估算此条件下的电压放大倍数A_(V(?))。 3.了解各种反馈形式对放大器性能指标的影响。 4.了解负反馈放大器产生自激振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详细论述了差动放大器电路能有效地抑制零点漂移的原理,提出了一种极值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差动放大电路进行调零设置;同时研究发现在动态电路中,共模输入形式下放大倍数趋于零,可有效抑制零点漂移;在差模输入形式下,提出了一种等比分析法,能更加简明地分析差动放大器的放大效果.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的提出 在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中,当发射极接有一只电阻R_E如图1所示时,放大器的输入电阻要大大增加,而放大倍数将明显下降,输入电阻r_i和电压放大倍数A_v可分别表示为 r_i=r_(be) (1 β)R_E (1) A_(uf)=u_0/u_i=-βR'_L/r_(be) (1 β)R_E (2)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MOS-FET的高频等效模型对MOS-FET共源极放大器的频率计算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并与双极型晶体管放大器相比较,得出了几点重要结论:MOS管有很高的输入电阻.因此在相同的输人电容影响下,很高的输入电阻将影响其高频响应变差;MOS管用作放大时不能象双极管那样大的电压放大倍数;MOS冒产生的电噪声比双极型管要小,故适应于低噪声放大器的输入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研究负反馈放大器的输入回路出发,引进了过渡电压放大倍数Autrs 等量,导出了并联和串联负放大器的等效输入回路.使电路的计算大为简化,物理解释也十分明显.本文称此种新的分析方法为输入回路等效法,简记为 INE 法.  相似文献   

17.
“反馈”是电子学中常用的术语。从提高或降低电路的增益情况来看,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把放大电路的输出回路中某一个电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回到输入回路中,可以提高放大倍数的叫正反馈,而降低放大倍数的叫负反馈。 对于反馈在电子工程中的作用,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从提高电路的放大倍数的角度来看,引入正反馈为好。不过,引入正反馈常常会出现放大器自激,使放大器工作不稳,而引入负反馈虽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降低了,但能使放大器的工作稳定,道频带加宽,音质得到改善,因而从提高电路的稳定性这个角度来说,引入负反馈为好。 反馈对电路的输出和输送能起调节和控制作用。控制输纽向被控制对象输入信息,反过来又可以从被控制对象方面获得反馈信息,然后再对电路的输出和输送加以调节和控制。 事物的运动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同事物的运动规律,有些是彼此相通的,因而也是可以互相借鉴的。目前反馈这个概念,已经被广泛地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我们进行教学改革,也可以从反馈的作用中借鉴某些有益的东西。那么,反馈具有什么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借鉴呢?根据体育课的具体情况,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基于单片机如何实现程控小信号放大电路。其中心思路是通过单片机扫描按键输入信号并通过数码管显示,再把这个数值作为放大增益作用于运算放大器AD811。对于这样一个系统,用户可以通过按键来实现自己想要的放大倍数并通过LED数码管表现出来。采用AT89C51作为微处理器,DAC0832和运放AD811组成的程控放大器作为核心,实现增益连续可调。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多级直流放大电路,由于放大器级间采用直接耦合,因此存在零点漂移现象。放大器级数越多,放大倍数越大,输出端的漂移越严重。产生零点漂移的主要原因是三极管的参数Vbe,B,Icbo受温度影响。温度变化时,上述参数均发生变化,导致放大器静态工作点不稳定。在阻容耦合放大器中由于耦合电容的存在,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因此,前级工作点的变化不会影响到后一级。而在直接耦合电路中,前一级工作点的变化会被以后电路逐级放大,使输出端产生很大漂移,严重时使放  相似文献   

20.
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是模拟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点内容。其中,放大倍数的估算是学习的难点。由于反馈放大器是一个闭环系统,其输入一输出关系比较复杂,要对一些量进行准确的计算是很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在需要进行定量分析时,往往采用估算的方法。放大倍数的估算就属于这种情况。这部分内容,各种教材中都涉及到,但都没有讲得很透。这就使得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都有一些困难。本文根据作者的教学经验,明确而又系统地将这部分内容归纳为两种估算方法,指出每种方法的理论依据、估算方法及估算过程中应注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