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西和境内的漾水河是西汉水的源头,其流域至今还存有独具特色的乞巧文化.传统农耕社会及女性地位的低下造就了西和乞巧节是一种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女性人格的安全阀.周期性的地位逆转让长期生活在三从四德观念下的西和女性存有一丝慰藉,并为她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起到了保护作用.随着时代变迁,当代西和乞巧节已经转变为全体女性的狂欢节.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西和乞巧文化出现了传承主体与保护主体责任不明确的问题,严重影响乞巧节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广"阅读四环节"教学模式最重要的价值在于:督促广大教师提高备课质量;二、唤醒大家对"生本教育"的重视。该模式由以下四个环节组成:定向导读、自主预习;合作学习、交流解惑;释疑导讲、深入探究;系统小结、拓展延伸。  相似文献   

3.
李勃 《职大学报》2011,(1):18-22
墨子"节用"思想从衣、食、住、行、性、葬、乐等方面揭示了当时君主横征暴敛、奢侈荒淫的现状,并以古代圣王作对照,阐明了自己的主张,奉告君主贵族"俭节则昌,淫佚则亡"。从人与自然界、社会和人自身的关系看,"节用"仍具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节日文化遗产在当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和价值日益突出,其可持续发展和合理化保护尤显重要。花腰傣花街节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应该遵循文化生态原则,呼唤本民族的文化自觉,发挥专家学者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表明:水族端节赛马活动是一种仪式性文化,具有非常态性、表演性和象征性;通过周期性的展演,它执行着记忆族群历史生活方式,强化和延续本民族文化以及整合水族村寨秩序等文化功能;竞技性跑马方式的引入,改变了水族端节仪式性赛马的局部符号及其象征意义,但是具有文化识别意义的符号仍然保留在现有的赛马活动中.  相似文献   

6.
“姓”从女从生,与古老、原始的群始习俗有关,反映了原始女权的印迹和先民生育崇拜的文化观念。姓的渊源与古代图腾关系密切。姓是氏族的称号,氏是姓的分支。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时空观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当下,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常会有故地重游的经历,在故地重游的时候人们往往又会有物是人非的感叹或故地重游感慨多的情感经历。揭开这一微妙情感的面纱,不难发现人的实践活动是推动这一情感变化的主体。只是在这一情感形成的过程中时间,空间同人的活成交织状态发展着。  相似文献   

8.
“发而皆中节”是指武术功夫无过不及的身体权变能力或境界,这需要经历合规矩的习拳规之 “中”、用规矩的查拳理之“中”、脱规矩的现主体之“中”的习拳历程。武术功夫习练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而皆中节”的创新传承与实践,武术功夫习练与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辅相成,在合文化规矩之“中”与合自我天赋天性之“中”的功夫技艺中实现身心改变并生成身体主体,身体能力成为武术主体自我确证的依据,这是武术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智慧,也是武术研究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9.
"天"字的形义及其演变显示,其本义似应为"天空",即"头顶上的太空"。从哲学上来看,"天"是万物之本原,主要表现为中国哲学的天和天道产生万事万物的思想;从伦理学上来看,"天""天道""天良"等概念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所应该考虑的重要方面;从美学上来看,道家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籁之声""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天成的审美观,对中华美学自然、含蓄的审美自由境界的形成,对于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艺术高峰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可是也带来了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后果。重新审视老子的"无为"思想,挖掘其内在的"低碳"意蕴,为低碳生活、低碳文化和低碳哲学提供传统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的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不是一种认识过程中的认知方式,也不是情感的沟通过程, 而是筹划并实现生命的可能性,是人的存在方式, 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这意味着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探寻是人的一切活动的起点和归宿,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解",把教育引向了意义世界,"理解"使得教育终极目标从知识转向了生命.理解能使知识对生活的意义显现出来.是联结教育与个体精神的根本方式.理解使得教学成为实现师生生命可能性的舞台.通过理解,师生在教学中达到乐而忘己的诗意境界.  相似文献   

12.
自习总书记提出建设"平安中国"以来,各级政法机关以"平安"和"法治"作为工作中的基础性工程,与此同时,各地党委、政府也围绕"平安"和"法治"开展工作。据此,本文尝试从法学的角度探讨"平安"的意蕴,从而说明"平安中国"建设应当坚持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春”不仅有“春天”、“青春年少”、“生”、“希望”等各种语言文字常见的意义,还包含有“情爱”、“美丽”、“酒”这三重独具中华特色的文化意蕴。汉字“春”丰富的文化意蕴表明汉字具有诗意化特色,这种特色强化了汉语言文化的诗性传统。  相似文献   

14.
西南联大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她奋勇诞生,毅然挺立,不仅集中了一大批著名教授和学者,做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而且为国家培养、造就了相当可观的人才。西南联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作"艰卓刚毅"的不懈奋斗,高举理想主义大旗,弦歌不辍。罗庸创作的校歌《满江红》歌词描述了西南联大学人的心路历程,彰显了中国...  相似文献   

15.
青海蒙古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又称为“德都蒙古”.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较好地传承了游牧民族的文化传统,其中“剪发礼”是伴随着特定年龄举行的人生通过仪式,且与蒙古族早期原始宗教信仰萨满教息息相关.研究青海蒙古族“剪发礼”的过程和功能,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陆九渊"心学"影响深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心学"是对人类精神活动特性的解释。人类凭借精神特性超越动物,有自由的意识活动,要"认识自己",认识、解释和改变世界。意识活动的表现方式是信息,生命是信息的载体,人类意识活动包含无限丰富广阔的世界。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表明,"心"的范围无限广大,不断创造更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教育"概念理论研究的滞后,使教育实践创生出对心理教育的多种理解,使心理教育实践出现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的窘境,也直接影响到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对学校心理教育基本概念的澄清与诠释,不仅对学校心理教育自身的理论建设关系重大,而且对学校心理教育的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克己复礼”诠释史上,“克去己私,复返天理”的思路虽具有典范性意义,但在宋儒杨慈湖那里遭遇了挑战.慈湖从心学的角度出发,通过赋予“克”、“己”、“礼”等概念新的内涵,提供了异于传统的颠覆性理解.慈湖对“克己复礼”的全新阐释在阳明后学那里得到了积极回应,他们对该问题的理解与慈湖有颇多契合之处.由此可见,经典文本具有开放性,通过思想家们创造性的解读,往往可以生发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末著名文论家司空图继承了先秦以来的理论研究成果,总结了唐代,特别是王、韦、柳诗歌创作的经验,对诗歌的"味"作了更深入的探索,并提出了以"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为核心的"韵味说"理论,其影响深远。文章就从"韵味说"的意蕴内涵、"韵味说"的具体要求、"韵味说"的评析三个方面加以阐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植物词汇是英汉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中许多植物词汇都反映出各自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自然生物,"桃"在中西方民族的审美视野中,不断被赋予种种精神意蕴,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