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所谓“《春秋》笔法”(也说“春秋笔法”),是指一种“寓褒贬于记事”的写作手法。它的主要特点是回避了明确的褒贬之词,而在“微言”之中流露出“大义”,让人们自己去揣摩、体会作者的倾向性。这种写作手法据说一开始主要用于历史著作《春秋》,后来广泛地用于一切需要表达作者倾向性的文史作品,在中国的文化史上具有很深远的渊源和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建《行宫词》诗中“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人世嫌旧”一句,乃为“开元歌舞百草头,梁州乐世人嫌旧”之误。  相似文献   

3.
帛书《春秋事语》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王堆汉墓帛书《春秋事语》在语言运用上不如《左传》精炼、生动,在史实把握上不如《左传》缜密、细致,在思想倾向上与《左传》也有一种时代的先后关系。据此,我们可以大致推测:《春秋事语》应当是《左传》之前的史学作品,是《左传》广采博取的史料中的一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证了《中国现代文学总书目》中蓝文海翻译的屠格涅夫小说《父与子》的出版年代,指出它的出版时间应为1936年,而不是该书目中所说的1896年。  相似文献   

5.
《孔子家语》佚文献疑及辨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及今人所辑《家语》“佚文”,其实很多并非今本佚文。而就佚文很少这一点来看,唐以来《家语》的流传基本是稳定的。前人所作的今本《家语》损伤过半的推测,是不实的。  相似文献   

6.
巩曰国 《图书馆杂志》2006,25(12):78-80
关于《管子补注》的刊刻年代,前人论说多有不同。本文认为:《管子补注》的作者为明代江夏人刘绩,大约刊刻于明弘治年间。郭沫若认为该书是“辽人著书入金翻刻,金本入宋再被翻刻”,其所依据的宋讳、辽讳、金讳并不可靠;丁日昌、莫友之称其为元刊本,是将黄丕烈所说“元(原)版”之“元”误解为“宋元”之“元”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清代张敦仁博学广闻,深于校雠考订,是著名的校勘家、刻书家。所刻诸书均以版本精美著称,《盐铁论》即为其一。  相似文献   

8.
科研人员聚焦的研究领域经常涉及专业期刊的利用,多学科杂志[1]内容也被广泛引用。本文介绍了世界三大著名期刊——《自然》《科学》与《美国科学院学报》及其对科研的传播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文从标记符号、复分表和体系结构三个方面对《中图法》与《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给出了两者的类号对照表。  相似文献   

10.
张晓源 《图书馆论坛》2006,26(6):113-118,298
通过事实数据,比较分析了《图书馆论坛》与《新周刊》的专题策划。《新周刊》通过层次金字塔结构的专题策划,以“主题”“聚焦”“概念”三层次构建了一个刊物与社会生活的传播互动模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媒体。《图书馆论坛》通过专题策划,以高素质作者、高质量论文和高密度特征推出“图书情报专家学者论坛专辑”,具有“观点领袖”传播模式特征,在全国图书情报界形成了影响力。《图书馆论坛》的专题策划能否达到《新周刊》层次金字塔的第三层,是一个值得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夷狄交侵,周人赖以维护统治的宗法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需要,列国常常通过联姻的形式来改善彼此间的政治关系。在国家政治利益的驱使下,摆脱"同姓不婚"之制的窠臼就成为当时各国政治外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张珉 《山西档案》2007,(2):50-53
太原起义的当天,时年二十八岁的阎锡山被推举为都督,这个在风云变幻的民国政坛中绝无仅有的不倒翁从此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山西的民国历史,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个人的历史。阎锡山出生于山西五台县河边镇一个以经商为主的小地主家庭,接受过五年的传统教育,1900年与父亲在金融投机生意中的失败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乱世山西因此少了一位杰出的商人而成就了一个集五千年权术于一身的政治奇人。避债太原的阎锡山弃商从戎,考取山西武备学堂,并在两年后被选送东渡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臭名昭著的冈村宁茨和板垣征四郎分别是他的队长和教官,而…  相似文献   

13.
张珉 《山西档案》2005,(1):49-52
公元1430年,明朝政府决定任命一批“部级干部”出任“省长”.明宣宗亲手书写了于谦的名字授予吏部,昔日因义正辞严出口成章面斥汉王谋逆而深受明宣宗赏识的于谦被任命为河南、山西巡抚。于谦在33岁这个年富力强的年龄赴任之后,轻车简从,足迹踏遍了河南、山西各地,体察民情,革除时弊,政绩卓。一年旱情严重,于谦星夜启程,亲赴晋祠祈雨,竟然求得甘霖普降,“愿将一掬灵祠水.  相似文献   

14.
刘巍  赵萍 《兰台世界》2016,(16):126-129
赏赐是春秋时期一种重要的治国手段,《左传》中记载了春秋晋国大量的赏赐活动。晋国赏赐原因多种多样,以军功为主的唯功是赏和唯贤是赏并存;赏赐内容丰富,以土地为主,亦有食物和金石之乐。赏赐对象不仅局限于本国,对其他国家的赏赐也很常见。这些赏赐活动有效地增强了晋国的国力,同时也为卿大夫的势力做大提供了条件,导致了春秋末年卿大夫分晋的一个后果。  相似文献   

15.
由于"凡例"一词源出杜预《春秋左氏传序》,今人每言图书之有凡例,多以《春秋》为最早,但图书之有凡例并非自《春秋》而始。从《春秋》与其他编年体史书的编纂、《尚书》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诗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周易》古经的成书时间及其凡例四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论证图书凡例在《春秋》之前就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16.
《文艺春秋》杂志创刊于1944年10月,终刊于1949年4月,前后近五年共出版44期,这是四十年代上海及其后整个国统区坚持时期最长,基本上按月出版,罗致了当时国统区绝大多数重要作家,有着十分明显进步倾向的一种文艺刊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 基于古籍数字化和古文智能处理的古籍人文计算研究,是近年来古文信息处理的新焦点,而以数据为基础的量化分析方法能为古籍相关的传统研究问题带来新的视角和思路。[方法/过程] 以《春秋》三传中女性人物为研究对象,以多角度的女性人物知识标注为数据来源,进行了包括女性人物"姓、国、氏"、排行、谥号、尊称和年份分布的女性人物知识量化分析,以及以女性人物知识为线索的以联姻参与度为主的诸侯国联姻关系量化分析。[结果/结论] 对《春秋》三传女性人物进行了新角度的解读,提供了一种可度量、可视化的研究思路,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可信的数据验证。  相似文献   

18.
侯步云 《兰台世界》2016,(16):124-125
《春秋》学在北宋时期为显学。刘敞是北宋《春秋》学重要代表人物,著有《七经小传》、《春秋》五书。刘敞主张《春秋》为经非史,但史为基础;批判《春秋》传与注,但对传和注采取了不同态度,而评判的标准是《春秋》经文本,尊经信义。刘敞成为宋初庆历之际开经学新风的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19.
《资料收集管理》2012,37(3-4):271-293
The CARM (CAVAL Archive and Research Materials) Centre was developed in the nineteen-nineties by CAVAL, a not-for-profit cooperative owned by a group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Victoria, Australia. The Centre was developed as a shared last copy repository for low-use published materials and, as it filled, a market assessment of demand was commission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how a new business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tage 2 (CARM2). It also outlines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management of the original facility, ongoing issues associated with ownership and governance and trends away from the shared colle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New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have transformed the archival enterprise in less than a quarter century. They have changed the way we work and, more importantly,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wider society. Access to archives has increased immeasurably and spurred demand for use of archives. At the same time, in a painful irony, public support for archival work is under attack. The democracy studies movement suggests ways of thinking about archives and their role in civil society. Archivists must continue to assert the case for archives in our larger civic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