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级是高等学校学生组织的基本单位,其凝聚力正在不断弱化。群体多样性理论聚焦社会群体内部成员的差异,关注如何最大化地发挥群体多样性的价值,提升群体效能,增强群体凝聚力。从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分析了高校班集体凝聚力现状。群体多样性理论适用于班级凝聚力建设研究,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将相同类型的学生个体组合成多个群体,激发每一个学生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推动班级凝聚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三个心理因素,即:归属感、认同感和满足感。归属感是一种情感倾向,它是人们合群性的一种表现;认同感是一种情感移入过程,是自己被别人同化,或别人被自己同化的过程;满足感是群体成员期望通过群体活动能使自己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三个心理因素,即:归属感、认同感和满足感。归属感是一种情感倾向,它是人们合群性的一种表现;认同感是一种情感移入过程,是自己被别人同化,或别人被自己同化的过程;满足感是群体成员期望通过群体活动能使自己的某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群体的凝聚力对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建设势在必行。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强建设:利用学生入学阶段开展思想教育,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创建高职教育特有的文化氛围,重视必要的教育形式,努力使目标平衡,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间的相互吸引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其成员的归属感强,群体内部人际关系融洽、和谐,从而群体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学校中的班级作为一种正式有机群体,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  相似文献   

6.
学校管理最主要的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一般来说,群体凝聚力越强,管理的成效和质量就越显著,办学水平就会相应提高。所以,学校管理的关键是加强群体的凝聚力。要加强群体的凝聚力,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增强群体凝聚力是当前高等学校创新管理的重要课题。高校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群体实力和水平,改善人际关系,确定积极的群体目标和规范,改进领导作风,才能优化高校的管理效能,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办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八字方针,其中合并作为联合办学的最高形式,已被全国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所接受,扬州大学就是合并类高校之一。从总体看,高校合并带来了许多共生效益,如学科优势互补、形成联合规模效应等等,这种改革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其中学校管理干部群体凝聚力弱化已成为合并类高校在改革初期所出现的一个共性问题。高校的主体是教学与科研队伍,但是高校内部的管理队伍又是一个渗透范围广、人员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群体凝聚力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入手,阐述当前高校学生会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就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四个维度分析新时期如何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群体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凝聚力是运动群体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内在动力要素.通过对群体凝聚力在体育运动中的作用与影响因素的研究,探讨如何增强运动群体凝聚力的途径与方法,为进一步加强运动队的凝聚力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杨晓红 《成才之路》2010,(15):80-80
班级由形形色色的学生组成,群体特点鲜明。相对于这个由学校构建的“正式群体”而言,由青少年学生自发组成的广泛地存在于初中生之中的“非正式群体”,其群体效应及影响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体育教师角色认知与相关群体对其期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帕累托分析法就高校体育教师角色认知与相关群体对其角色、基本素质和具体形象的期待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厦门市高校体育教师对自身角色有比较正确的自我认知.厦门市高校体育教师相关群体对其角色、基本素质和具体形象的期待均各有侧重.建议高校体育教师有针对性地根据社会相关群体期待、职业特征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价值系统具有重群体轻个体的特征。中国社会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观念和模式,并对体育教师的教育创新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行的各种制度为教育创新、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极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教学实验探讨侧重于个人项目和侧重于集体项目的定向课程对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影响,发现侧重于个人项目的定向运动课程对大学生群体凝聚力的发展没有明显影响,侧重于集体项目的定向运动课程能明显提高大学生的群体任务一致性,但对群体社交一致性的影响可能具有双向性,其方向可能受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与培养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从群体建设的角度提出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群体凝聚力的观点,并以淮南师范学院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为例,探究如何增强高校学生党员群体凝聚力、影响力和战斗力。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关于群体凝聚力研究的综述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群体凝聚力(Cohesion)是反映运动群体、特别是集体性项目群体心理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已成为现代群体性运动项目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部分。国外在群体凝聚力的基本理论、测量工具等领域的研究比较成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有些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体育教师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师在高校往往属于"弱势"群体,许多合理需求得不到重视,而且在饱受非议中工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因此,高校必须结合有关需求激励理论,从体育教师的独特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一定是一个处处洋溢关爱、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优秀班集体。构建班级凝聚力就像是开动一部汽车,激励是加油站,关爱是润滑剂,引导是方向盘。  相似文献   

19.
凝聚作用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功能。为了更好地发挥此功能,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必须有较高的素质、较好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是指通过激发和鼓励的办法 ,促使他们产生体育教学、体育科研、体育训练、体育改革等行动的热情和主动性。高校体育教师积极性的激励 ,又必须通过恰当地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 ,确立恰当的工作目标 ,正确运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和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