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丽慧 《出版参考》2005,(15):36-38
华文出版重新洗牌打破了固有的中心概念,出版整合与市场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针对各地不同的出版环境,如何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打造大华文市场成为各地业者关注的课题,笔者试图通过集合两岸五地业者的观点集中探讨华文出版圈内各地出版业者的困境及发展优势,并对如何整合资源,共创华文出版出路提出参考意见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记者安琪)目前,港台及海外地区华文出版同仁往来中国大陆频繁,特别是港台业者与内地出版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但这些出版同仁都面临着一个共同问题,即:对内地的政策及法规了解不够,对内地图书市场的各环节不明晰、市场分析与判断不客观。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内地图书市场的  相似文献   

3.
开尘 《出版参考》2005,(3S):32-32
在刚刚结束的台北书展上,两岸三地业者以“华文出版的现状与发展”为主题共同探讨未来的华文出版。他们从各地的出版现象和出现的问题,谈到跨界合作的可能,并提出了共创华文出版新未来的发展规划。  相似文献   

4.
业界动向     
《出版参考》2013,(16):55
台湾业者支招应对萎缩台湾出版产业近年来逐渐萎缩,不少业者转往同是华文市场的大陆发展,却不知过程中的种种困难与关卡,多数都失败而归。对于想去大陆发展的出版商,有业者以自身经验提出建议,出发前一定要先做好完善的准备,包括资金是否足够、擅长出版的书类是否符合大陆市场、对大陆出版法令的熟悉程度等。另外,他强调,最好要替公司设好停损点,并与当地管理人员共享公司股权,一同承担公司营业  相似文献   

5.
随着华文出版市场格局的逐渐变化,华文出版走向国际化与出版资源整合成为两岸四地甚至全球华文出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对于两岸三地出版资源的整合各地业界也曾提出过许多设想与规划,如共同出资成立公司共同开发选题共同制作利润分成、共同引进版权翻译而后各自出版等.也正是出于资源整合的考虑,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商务印书馆合资在大陆成立国际商务有限公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司也在陆续成立,他们或单方出资或共同合资小心翼翼地努力尝试着.而由大陆、台湾、韩国和日本四地共同策划制作、各自以不同字体印刷发行策划制作的<东亚四地书的新文化>引起了各地业者的关注,这种关注不仅表现在对该书内容方面,同时他们更为关注这种合作模式所带来的效果.他们更希望看到他们所要的答案,资源整合是各地业者公认的方式,但至今仍无特别成功的案例来验证他们的畅想,他们都在努力寻找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6.
(记者缪立平)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整个华文出版市场的格局调整,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加快,为适应这一变化,更好地为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人服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决定结合世界各地华文出版人的力量,编写出版《世界华文出版年鉴》。此书将汇集世界各地的华文出版  相似文献   

7.
港澳台之窗     
台湾锦绣文化企业与大陆业者的交流、合作已有12年的历史。其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可以说在台湾业者中居于前列地位。锦绣文化企业董事长许钟荣此次来京参加第三届华文出版联谊会议,他以亲身的实践和感受,畅谈了他与大陆出版业界精诚合作的经验与  相似文献   

8.
地处西半球美洲大陆的美国,中文图书仅仅供应给少数中国人聚集的城市里的少数读者。因此,在美国的华文图书业者经营华文图书,有一些普遍遭遇的困难,希望国内主管单位及业者有所了解,并对如何开拓华文图书在美国之新市场进行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日臻成熟的美日等海外电子书市场,华文市场仍在摸索中.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苏拾平曾形容"让出版业心惊胆跳"的电子书,在2013年台北书展仍是热门话题,不同业者表达出他们对电子书市场的展望、忧虑及建议. 找寻出版业新获利模式 苏拾平直言台湾的电子书市场还没有出现,原因在于出版商认为无利可图,而消费者认为选择太少.苏拾平认为除非100本新书排行榜中,有60本都出版电子书,才能说电子书市场成型,而依美国经验,当电子书的销售占比大于10%时,市场便可起飞.  相似文献   

10.
台湾出版产业受经济不景气波及的衰退,相较于大陆打开大门、面向世界后出版业的成长,似乎有明显的差距。而‘大陆出版发行代表团在两岸加人WTO后,于2002年11月24日来台访问考察市场现况,双方热烈探讨相互投资经营、经验交流的可能。说明两岸业者在共同打造大华文出版市场的目标一致,未来仍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1.
据报道,新加坡教育部政务部长在中国内地考察华文教学回来后,向业者透露,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将与中国内地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华文教材和课外读物。他认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是中国出版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教科书的重点单位,并且他们也对此项的合作充满兴趣。  相似文献   

12.
全球电子书发展真是进入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奇特境界. 一方面硬件厂商勇往直前,如飞蛾扑火一般冲锋陷阵,全心投入.且不说市场最热的美国,仅台湾本地,不只电子大厂个个有电子阅读器的开发计划,连小资本的生产企业,也得力于台湾优良的代工传统,推出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的阅读器.甚至与传统出版产业素无渊源的电信、手机业者,也积极强赶数字风潮,从系统到商城,全力抢攻这个即将出现的市场大饼.  相似文献   

13.
自中国加入WTO后,华文出版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华文出版的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动,作为出版人我们有必要了解中国大陆、港澳台及新马等地区的出版情况如何?整个华文市场到底有多大?未来的华文出版融合程度有多少?针对这些问题本刊记者有幸采访了华文出版领域知名学者辛广伟.  相似文献   

14.
田建平 《出版广角》2016,(20):26-29
华文出版,指的是承载中华文化,并以中华民族的任一民族语言文字作为出版语言的出版.世界华文出版,特别是中国的出版,理应继承和发扬华文出版的优秀精神及传统,继承和发扬世界出版的优秀精神及传统,超越出版商业属性及其他一般属性,放眼全球,放眼未来,为全人类的进步,为全人类的文化,将出版事业进行到底,为全人类的文明做出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出版市场主力群移居大陆,台湾出版市场每年为此将流失15亿元台币的商机。尽管“钱”进大陆仍然受盗版、仿冒等困扰,但业者应该利用台湾出版品现存优势,做好产业规划和分析。 大陆每年的经济增长率高达8%,加上13亿的阅读人口,已经使得大陆成为全球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资料指出,2002年,大陆图书销售量就高达155.9亿册,销售总额达956.7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最新新闻媒体报道,台湾当局将在近日开放大陆出版品进口,其法律依据也做成草案进入有关部门进行研讨,许多业者也借福州全国书市摩拳擦掌进行相关准备,并针对问题症结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促使大陆出版品能以平常心、正当性、合法化进入台湾本岛,让华文市场两大版块密切联系,使文化传播不再受政治束缚和限制,双方携手合作共同营造中华文化知识市场的运筹。 实际运作模式和现状: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日臻成熟的美日等海外电子书市场,华文市场仍在摸索中。大雁出版基地董事长苏拾平曾形容"让出版业心惊胆跳"的电子书,在2013年台北书展仍是热门话题,不同业者表达出他们对电子书市场的展望、忧虑及建议。找寻出版业新获利模式苏拾平直言台湾的电子书市场还没有出现,原因在于出版商认为无利可图,而消费者认为选择太少。苏拾平认为除非100本新书排行榜中,有60本都出版电子书,才能说电子书市场成型,而依美国经验,当电子书的销售占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文热不断升温,华文出版市场不再只是两岸三地之间的连结.两岸出版人如何携手合作,开拓全球华文市场,现在正是凝聚共识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两岸三地的出版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这本是一个巨无霸的超级大市场,但是在全世界的出版市场上,目前华文出版的市场销售却非常滞后。资料显示,整个华文出版的销售额约为60亿美元,划分如下:大陆约34亿美元(约267亿人民币);台湾约为20亿美元(500-600亿新台币);港澳地区约占5亿美元(约40亿港币)。其他地区(新、马、美、加等  相似文献   

20.
大师王选的十个梦想 1.发展激光照排系统,告别铅与火 2.发展基于页面描述语言的远程传版,告别报纸传真机 3.发展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 4.发展新闻采编和资料检索系统,告别纸和笔 5.开拓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6.发展激光直接制版,告别软片 7.开拓日本日文出版系统市场 8.出版系统的栅格图像处理器进军欧美西文市场 9.进军广电业 10.从地图出版系统着手,进入地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