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闻仲 《今传媒》2005,(7):58-59
据《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同志撰文介绍,近些年来,不断有人给《人民日报》理论部打电话,了解“理论新秀”蒋金锵同志的来历。其中缘由,有的可能是崇敬蒋金锵同志深厚的理论学养,想近距离地向他讨教或共同磋商理论难题,有的或许是想约他为自己供职的报刊撰写文章等,但无论是何  相似文献   

2.
梁衡 《新闻三昧》2005,(7):53-53
剑翔同志在地市报工作,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最初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那是2001年夏天,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购买我的《新闻三部曲》。他说在报刊上读了我的一些章,非常喜欢,很想系统地读读我的作品,而当地书店买不到这些书。他不认识我,怕我不寄书,特地随信寄来两篇他已经发表的新闻论复印件,说目前对新闻理论有兴趣。他的信很真诚,我没有理由拒绝,很快给他寄去了几本书,并每本书都为他签了名。  相似文献   

3.
梁衡 《今传媒》2005,(8X):57-57
剑翔同志在地市报工作,我和他有过一些接触。最初的交往是从书信开始的。那是2001年夏天,他给我写来一封信,要求购买我的《新闻三部曲》。他说在报刊上读了我的~些文章,非常喜欢,很想系统地读读我的作品,而当地书店买不到这些书。他不认识我,怕我不寄书,特地随信寄来2篇他已经发表的新闻论文复印件,说目前对新闻理论有兴趣。他的信很真诚,我没有理由拒绝,很快给他寄去了几本书,每本书都为他签了名。  相似文献   

4.
两年前,我到石家庄市召开一个座谈会,征求对报纸宣传的意见。一位在企业搞宣传工作的年轻同志,很幽默地讲了一段话。他说,报纸上理论文章我们很想看,有的题目也很吸引人,可就是有的文章太深奥,弄不懂的新名词一串一串,看起来云遮雾罩,有的似懂非懂,有的干脆就看不懂,实在难煞人。我们常在一起议论: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报纸上的文章发表出来就是让众多的人看的,为什么不能写得通俗易懂一点呢?有人说这主要怪作者、编者缺乏群众  相似文献   

5.
由陕西日报社、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西北政法学院联合举办的“何微同志新闻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3月23日、24日在西安召开。来自北京、武汉、南京、海口、广州、石家庄、太原等地的60多位分社社长、报纸总编、高级记及新闻学教授,汇聚一堂,参加了这次专题研讨。部分因故未能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有的会前寄来论,有的赋诗、题词或致函电祝贺。  相似文献   

6.
编辑工作究竟重要不重要?这个问题有的人解决了,有的人还没有解决。我想还得把鲁迅请出来解答。在出版界老前辈赵家璧同志的《编辑忆旧》一书里讲到他第一次见鲁迅时,在谈到出版编辑工作时鲁迅对他说:“这是一件非常需要而且很有意义的工作,我自己也是搞过这一行的,其中也大有学问啊!”短短两句话就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我们这里有的同志想报考复旦大学的新闻学研究生,但不知道应该学习和准备哪些专业课程? 读者宋友发宋友发同志: 据了解,复旦大学新闻系一九八六年招收新闻专业研究生时,测试了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业务、语文与写作和基础外语等课程。其中,新闻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掌握新闻研究的动态,了解某个方面理论研究的前沿,这是写好论文的前提。 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尤其是远离编辑部的记者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天不看报(包括电视、广播),就会闷得慌;一段时间不看报,就不知道写什么。这是因为没有媒介给你提供外界的信息,不知道当前在宣传什么,难以选准自己要报道的方向;不知道哪些已经作过报道,哪些还没有作过报道,失去了判别新闻事实价值量的参照系。 论文写作也有类似的问题。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第四媒体的论文,你起码要粗略了解理论期刊近期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发了些什么,研究已经拓展到了…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给我们留下绵长的哀思;邓小平同志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给我们留下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新闻工作者决心化悲痛为力量,认真学习他的理论,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队伍,把报纸、广播和电视事业办得更好。 邓小平同志创立的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我国人民在18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中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都是邓小平理论所结的硕果。尽管现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存在困难,但坚冰已经打破,航道已经开通,只要我们认真学习邓小平的理论,继承他的遗志,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金光大道迈进,前途就是一片光明。邓小平同志说;“思想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我们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我初学新闻写作时,和其他许多同志的境况一样,寄出去20余篇稿件,一份份石沉大海。就在我心灰意冷时,连队组织的一次讨论会,激起了我重新写稿的热情。记得那次讨论会是针对一名新战士私自离队回家受到记过处分的事,连队让大家谈谈如何从中吸取教训。我想,这教训无非就是要树立不怕苦、不怕累的思想,安心干好工作,别想家吧!讨论会上,其他同志除了持我这种观点外,有的谈了要有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的还讲了家中亲人应说服和鼓励我们安心服役。我觉得这些同志谈的比我周到、深刻,当即把自己和大家的观点归纳起来,写了一…  相似文献   

11.
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同志本来是想参加这次武汉图书馆新馆开馆典礼,他因为有事不能前来,所以我在这里代他宣读一下他在开馆典礼上的致词。  相似文献   

12.
纪实与真实(探索与争鸣)杨田村初读《纪实不是真实》时,我想说一点看法,只是由于可能是不必要的思虑,才一直没有动笔。最近从地方小台来的一位同志说,他正在编辑一本关于电视理论问题的书,其中包括专题片是不是纪录片、纪实是不是真实……这样一些问题。我问他对纪...  相似文献   

13.
听了处级干部2004年度的工作述职报告,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一、绝大多数同志的总结能够力求实事求是,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说出了自己的“闪光点”,基本上勾画出了自己的形象;二、风上有所改进,大话套话少了,贴近实际的话多了,务实的语言丰富了,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了。也正如有的同志所说的那样,程度不同的都说了些心里话。  相似文献   

14.
五、整顿党的队伍与作风刘晓同志懂得领导方法主要有二条:一是出主意,二是能用人。他经过数个月的工作,对上海地下党干部的历史面目有了一定的了解,他特别注意混入党的特务、叛徒坏分子、投机动摇分子,他把个别有这样那样问题、情况比较严重的党员调出上海,到游击区考察,有的则坚决开除,切断关系。关于如何管理党员问题,因为条件限制怕出事故,不能由组织部集中管理,而是由各个委员会自己掌握,有事请示省委处理。这个方法,现在叫做“权力下放”,实际上是实行了党的民主。刘晓同志的作风是民主的,他有事必然同大家商议,在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中国档案》2005,(9):68-68
内蒙古昊祥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茂林同志是一位热心于公益事业和光彩事业的企业家,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与上级领导贾才及著名书法家刘佑华共同发起成立了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此后又在总结、倡导、弘扬昭君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理论贡献和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成立4年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同时,工作中还有一些认识问题有待探讨。我想从《中国广播电视学刊》这个侧面所感受到的讲点个人意见。 1.如何估价学会成立以来广播电视理论研究工作所取得的进展许多同志对此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有的评价还比较高。但是,也有些同志认为,这几年的广播电视理论研究,没有起什么好作  相似文献   

17.
对旅游者而言,有个好向导,你才能步步不虚渐入佳景,并在观赏风光文物的同时,了解诸多神奇的传说和自然知识,既饱眼福,又幸富头脑。对于初涉新闻写作领域的同志来说,也需要有个好向导领路才好。初学写作的人,大都这也想写,那也想写,写稿选不准素材,老想一曰吃个胖子,结果,费劲不小,弯路不少。此时,就十分需要有人指点他们,怎样写才能收效更好,不走弯路。如有的同志单凭兴趣和爱好写作,不结合工作实际,这就需要有人指点和引导他们深入实际,认识生活,增强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鉴赏能力;有的同志感到稿难写、报准上,信心不足…  相似文献   

18.
刘杲同志的四部论著的中心议题是研究和探讨建设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学。文章从编辑出版学的研究取向以及普通编辑学的内容构成和覆盖范围两方面,阐述了刘杲同志的理论创新以及他对构建我国编辑出版学学科体系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忆白石老人     
艾青 《出版参考》2005,(2):42-43
1949年我进北京城不久.就打听白石老人的情况,知道他还健在.我就想看望这位老画家。我约了沙可夫和江丰两个同志,由李可染同志陪同去看他。他住在西城跨车胡同十三号。进门的小房间住了一个小老头子,没有胡子,后来听说是清皇室的一名小太监.给他看门的。  相似文献   

20.
张芸 《云南档案》2007,(1):16-16
作序,我不敢。但作为一起共事的同事,对杨汝鉴同志的档案事业心,有几句话想说。 “想干事,能干事”是云南省档案界对杨汝鉴同志的一致评价。自从踏进档案的门槛,“冷门热心干”就是他挂在嘴边的常用语,既鼓舞别人,又激励自己。在他不断干事的征程中,云南档案事业在不断前进。2002年,杨汝鉴同志从楚雄州副州长任上调任省档案局馆长,迅速转变角色,以“不问收获,但问耕耘”的精神,融入到档案工作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