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离之根本在于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之间的隔阂。破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两张皮"难题,需要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团结协作。站在教学论学科立场上看,教学理论必须从关注教学实践走向介入教学实践。教学理论要介入教学实践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论学科所具有的双重性格,即教学论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有四种基本的方式与途径:一是教学理论工作者将教学理论带入教学实践;二是教学实践工作者到教学理论工作者那里"取经";三是在区域性的教育实验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四是国家宏观教育改革过程中教学理论工作者与教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教学理论介入教学实践的价值在于发展教学理论,有效推进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
"教学细节"是一个理应得到重视的教学范畴。教学细节指的是学校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对教学具有一定影响的最基本的教学要素或教学行为。本质上看,教学细节是一种微型教学事件。把教学细节视为微型教学事件,有助于重视、提高教学细节在教学中的作用,增强教学细节设计意识;有助于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在教学过程的整体中研究、优化教学细节。教学细节具有指示性、微型化、生成性和情境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张廷亮 《江苏教育》2008,(24):10-11
所谓教学限度,是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效果等与教学有关的内容或要素,在教学实施中,具有适用性、有限性、局限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超越教学限度,要有效地控制教学要素的容量、进展,实现教学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教学限度不是某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一种临界的状态。与教学限度相对的概念是教学过度或教学无度。  相似文献   

4.
姜艳  李如密 《教育科学》2020,36(1):22-28
教学想象是课堂教学中一项蕴含艺术性的活动,富有想象的教学过程会促成教学美。教学想象中蕴含的美是基于教学构成性美的综合考量,包括要素、过程、形式与风格的美;它是指向教学生成性美的全面激发,表现在教学动态生成与发展中。教学想象之美表现为:借助教学想象达成教学目标的优化;依托教学想象实现教学内容的活化;凭借教学想象彰显教学主体的互动;依仗教学想象呈现教学过程的创生。为构建教学想象美化教学,需通过教学想象之外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形式美;教学想象之内使教学内容充满活力,确保教学内容美;批判已有教学想象给师生留有深度想象的自由,达成教学过程美;教学想象之上充实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审美的品位。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应用教学专业的教学存在学生的教学观和教学教学观落后、教学专业理论基础薄弱、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手段落后、教学评价单一等问题。高中教学新课程实施给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学与应用教学专业的教学带来了挑战。为此,必须树立先进的教学观和教学教学观;全面修订教学与应用教学专业的培养计划;制定合理的教学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手段;突出师范性;重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教学理念是人们为了某种教学的利益、在一定的教学理论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理想教学的基本观念。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是性质不同的两个系统。教学理念表达教学的理想,教学实践寓于教学的现实。教学理念,通过一定的渠道,走向教学实践,这就是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教学理念的操作转换分为以下步骤:发现教学理念中的教学思维,从教学思维中演绎出核心教学行为,分析教学行为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高中生物新课改呼唤优质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秀英 《林区教学》2009,(7):103-104
新课程呼唤有效教学和优质教学,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是追求的目标;有效教学未必是优质教学,而优质教学必然是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是更高层次的有效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改革的理念是优质教学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优质教学的根本目标;课程三维目标是优质教学的导向点和评价点。  相似文献   

8.
有效教学是对中小学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具体教学行为的要求。所以说,教学是否有效,关键在教师。目前,很多教师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对有效教学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导致教学随意化、去目标化等现象的发生,影响了教学的效果。基于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主要策略有:理清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教科书之间的关系,确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有效承载教学目标;分析学情,为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奠定基础;以教学目标统领教学过程,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基于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评价,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相似文献   

9.
职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正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职前教师的教学人格控制着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形成、发展及运用。教师的教学人格由教学天赋、教学表现、教学理想构成。培养职前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前提是探明其教学天赋、教学表现、教学理想及其相互关系。影响职前教师教学人格形成的因素是教学监控、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人格,高师院校应加强模拟教学时学习表现真实性的创设,加强培养职前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开设教学艺术课程;教育管理部门与学校应不断改变在职中小学教师不良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的教学脉络。教学思路涉及教师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是深深烙下教师教学个性特征的意识力量。主流教学思路往往是新教育教学理念所倡导的意识力量,但主流教学思路的最终树立必须通过影响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加强特色高职专业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创建高职示范专业;精心编订教学计划,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为专业建设服务;产学结合,建立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抓好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基于ERP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开设好经管类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类院校的重点探讨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经管类实践教学特点,并在实践探索基础上提出构建基于ERP企业仿真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3.
在高等理工教育"强化基础、理工融合、工借理势、理势工发"的新思想新理念指导下,教学培养计划中对于化学和化工类专业在技术基础课程阶段的教学中愈来愈倾向于建立理工统一的教学平台,化工原理课程就是理工统一平台中的课程之一。化工和化学类各专业均必修化工原理Ⅰ和化工原理实验。在此基础之上,为了保障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要求,该专业学生进一步修化工原理Ⅱ。文章对化工原理课程分阶段教学研究及实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胡桂兰 《高教论坛》2011,(8):93-95,98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是财政部和教育部高校"质量工程"的重要的举措之一,实践教学改革是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以嘉兴学院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的教学改革为例,在分析现行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专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专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将人文学科知识贯穿到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通识教育。这种教学模式符合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观。有利于实现通专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改革措施是修改教学目标,加强素质训练,改变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开展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教学评估是保障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有待拓展。筹划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质量评估,构建学校教学工作评估与专业教学质量评估相结合的高职院校外部教学评估体系,对完善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评估体系、保障教学质量及不断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职高专专业目录对于专业名称、专业内涵、专业培养目标以及专业职业能力的规定都不明确,而且也没有在国家层面形成规范的专业教学标准框架,严重影响了高职教学质量。因此,要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职业性为主线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专业教学标准,实现高职专业建设的标准化,为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加强基层教学组织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提升内涵、提高质量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障。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按照强化职教性、延升高教性的基本要求,兼顾规范性和灵活性的考虑,积极构建以专业群为单元、以教研室为基础,以专业带头人为运作骨干的基础教学组织体系。同时也应当处理好专业教研室与公共教研室、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确保教学组织工作有效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会计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应运用模块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数学课教学存在着内容脱离专业、学生数学基础较差、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等问题,数学课改革势在必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数学课教学需提高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改革教学内容,向专业渗透,在专业应用中进行教学,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分层教学等方式,多方位进行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