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北漂”指到北京寻找发展机遇抑或已经找到“饭碗”,但一无住房、二无户口,尚未在京城“扎根”的人。其实北京历来就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漂现象”在清末民初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2.
(一)1903年,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全校都在传唱着一首歌,歌名叫《男儿第一志气高》,它的曲调来自日本童谣《手戏》,教唱者为该校乐歌课老师沈心工。此歌标志着中国学堂乐歌的正式诞生。所谓“学堂乐歌”,其实就是清末民初新式学堂的学校歌曲,就是我国学校校歌的源头。  相似文献   

3.
1904年,"癸卯学制"的公布标志着中国近代义务教育的发轫。但义务教育体制未能在短期内造成,传统私塾教育形式也未即刻退出历史舞台,近代教育呈现新旧并存的二元格局。私塾对义务教育产生了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辅助和补充作用。在新式小学堂没有得到普及时,私塾继续扮演了它普及蒙学的重要角色;在新式小学堂无法满足基础教育需求时,经过改良的私塾对义务教育形成有益补充。其二,阻碍作用。私塾的大量存在,阻碍了义务教育在乡村的普及;私塾改良往往流于口号,无益于义务教育的全面落实。私塾和学堂并存互动的历史,有助于反思和推进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4.
苏玲 《林区教学》2021,(6):56-59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陷入严重的瓜分危机和民族危机.为挽救民族危难,资产阶级维新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等不同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都以自己的方式寻求国家出路,运用"改良""灭洋""革命"等政治手段,先后发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在这些爱国运动中,他们提出君主立宪制及民主共和制等形式各异的政体,具有变革社会...  相似文献   

5.
揭春雁 《教育》2013,(23):58
新生入学的第一门必修课就是军训。将近一个月的军训让不少学生叫苦连天,但民国时期的军训课历时一年甚至两年,且每周不间断。长达两年的必修课清末民初,国家积弱已久,社会皆认为是长久以来重文轻武教育所致。为此,蔡锷疾呼实施军国民教育,以"怯文弱、振国势、扬国威"。1929年,当局颁布了《高中以上学校军事教育方案》,其中规了"凡大学、高级中学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中国妇女的政治意识主要表现为一种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戊戌辛亥年间,其主要表现为知识女性“天下兴亡,匹妇有责”的爱国意识和“驱逐鞑虏”的革命意识;在五四运动期间,主要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反帝爱国意识。清末民初妇女的政治表现和要求体现了她们政治参与上的醒悟自觉。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北京旅馆主要有西式旅馆、中西式旅馆、旧式旅馆、招待所和公寓。当时北京旅馆特别是西式旅馆和中西式旅馆普遍采用现代的管理体制和经营策略,并注重员工的选拔、培训与管理。总体来看,民国时期北京旅馆业呈现出类型层次多样化、服务理念现代化、管理体制现代化、经营业务多元化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清末民国中学教育发展过程的考察,从整体上理清20世纪前半期我国中学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核心问题。为达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分别从制度、课程、训育等中学教育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入手,以专题研究的形式展开论述。而后试图在对有关统计资料进行归整分析的基础上,以量化形式描述清末民国时期中学教育规模和结构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9.
清末民国时期在社会大变革的推动下,遵义教育逐步地从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变迁,从开蒙学到兴女学,从职业教育到社会教育的发展,笔者针对这一变迁历程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国是中小学教案发生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对此时期的中小学教案进行梳理,不仅可以透视当时中小学教案的特点,而且可以为今天教案的撰写以及课堂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在天津的商业流通领域曾经出现过一种称作“红帖”的纸券(见下图)。红帖是作为私帖的一种形式出现的,所谓“私帖”是钱庄和商号用买进的印有花边和图案的帖料,加印自行编排的字号、面额和印鉴,便可抛出市面,充当债务凭证的一般等价物。而红帖则是过年时分私帖的一种别称,是一些“益无生涯之路,不过出使红票,聊借殷实亲友之力得以糊口的商人迫于时局影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他们声称辛亥革命以后,全国商业流通异常窘滞,大部分商家因为货运阻滞的关系相继倒闭,从而导致失业人数上升。为了生存,他们这些贫苦无力的商人,借着人们逢年过节送礼、馈赠和赏赐的机会而刷印红帖以供其使用,并以此获得一点蝇头之利,以作年关周转之资。  相似文献   

12.
荀子是先秦集诸子大成的儒家大师,关于其人其学的研究在清代大盛.而到了清末民初,则呈现出不同的面向.本文拟就清末民初历史巨变背景下的,不同“荀学”研究作出初步的分析与探索,以展现出此时期研究与当时社会、思潮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经梳理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政策及发展概况,总结清末直隶蒙养院的类型及民国时期河北省顺应全国教育形势而制定的各项学前教育政策.清末民国时期河北省学前教育有学前教育普及程度逐步提高、学前教育经费保障、幼稚园师资状况明显改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日益完备等四方面主要成就,为河北省学前教育的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女性诗"从性别、时间、文体三个角度限定考察对象,我们自然从女性、断代、分体,甚至结合地域文学等其他交错研究角度,探求其已有深度,以备参阅。  相似文献   

15.
清代民国时,百忍堂在天津胜芳镇开设粮栈,留有《集宝册》规程一本。百忍堂位于胜芳镇,为粮栈。《集宝册》显示该商号主要经营胜芳镇与直隶、山东、山西、河南、口外、东北六地粮食的长途贩运,共涉及水路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该商号规模宏大,涉及范围广,经营种类单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清代民国时期胜芳镇粮食转运的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清末民初传教士“医学传播”的方式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在传教的过程中,也将西方的医学传入中国,并利用“传医”获取国人的信任,方便其“传教”活动。同时这种“传教”活动,也促进了医疗事业的进展,并从沿海逐步深入到内地,给中国近代医学事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四个方面分析传教士在中国的“医学传播”活动,提出“传医”与“传教”的关系,及传教士在中国医学领域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是指地方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在国家政治制度、政治生活尤其是国家的构建、中央与地方权力和利益的分配以及重大政治问题上的观点和主张。是中央集团与地方集团利益与意志矛盾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的产物。其基本架构是在认同国家的前提下 ,以与中央对立意识为基础 ,以地方的“自主”、“自治”意识为核心 ,以自保和扩张意识为动态特征 ;其本质是地方集团追求自我利益的扩大化和自我政治价值的实现 ;其存在形态只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 ;它不仅是地方心理观念的偏执在政治生活中的某种反映 ,也成为其地方政治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9.
“火险联保”是清末民初广州地方社会呼唤出来的一种保险互助组织,也是在西方现代保险制度传入中国后广州民间社会的一种自觉应对,是粤地商民的一种创造。对其兴衰沉浮的历史考察,不仅能细化近代保险史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清末民初的广州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20.
乡土志是清末民初教育改革的产物,是乡土教材的发端,随着地域不同其纂修情况也各异。贵州乡土志出现于清末,受地方志的影响。整理清末及民国时期贵州乡土志,评述其纂修特色,对研究贵州地方性知识,探讨贵州乡土教材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