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赏识教育     
育人之本在于传授知识、规范行为、陶冶情操、矫正心理、塑造人格等等。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最大限度地倾注情感,就很难有效地帮助那些在成长道路上需要“剪枝”、“浇水”、“施肥”的学生。所以,教师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悉心走进学生的内心。才能发挥教育的力量,实施有效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主体在于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看有什么样的教育。很显然,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人才,而教师是教育创新的主体,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只有创新型教师才能担当起教育创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关于创新型教师,国内外学者就其认知、人格、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征作过许多研究,而这一切都将通过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那么,创新型教师是怎样对待学生的呢?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  相似文献   

3.
一、什么是教师威信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这样抱怨:“我们班学生越来越不听话了,你说他一句,他项你两句,好像觉得他有理。”“现在的学生越来越没大没小,我有时管教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有时真的很生气。”诸如此类反映出来的缺失教育效果问题,仔细推敲起来,根本原因就是教师在学生面前缺失威信,这样教师的教育效果一定不会好。由此可见,教师具有威信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马卡连柯指出:“威信本身的意义在于它不要求任何的论证,在于它是一种不可怀疑的长者的尊严,他的力量和价值。”教师的威信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一种积极的、肯定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育大学化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其基本理念在于实现教师教育专业化和一体化。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变革力量包括政治驱动、大学参与和专业自治。国际上教师教育大学化具有多种模式,我国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正在进行之中。教师教育大学化改革涉及到相应的课程观、实践观、研究观和质量观。  相似文献   

5.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教育关系到教师高质量发展。21世纪以来,“师范教育”一词被“教师教育”替代、将教师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这三大事件都是着眼于教师高质量发展。教师教育联结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教育“基点”与高等教育“龙头”。基于基础教育“基点”的教师教育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基础教育能否“搞得越扎实”、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基点,从而起着基础性支撑作用。作为高等教育“龙头”的教师教育就在于引领与创生:引领意义包括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教师发展的方向,以及在“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教师教育模式中起主导作用;创生意义则在于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蕴含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教育体系构建这三大要义。在新的形势下,师范院校要守正创新,即扬师范院校的师范之长守教师教育之正,补师范院校的学科之短创教师教育之新。  相似文献   

6.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是需要“支持”的。”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学生寻找成功感,让推动他们进步的力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2010,(15):38-39
朱蒙:“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个热词——成长是必然的,问题是如何出发,或者说,教师成长的出发点建基于何处?于漪老师的一句话让人豁然开朗:“教育的力量在于教师的成长,而教师成长的根本在于深度的内心觉醒。”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在科研力量、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究其原因在于思想政治教育非学科化、教师宣传员化、科研价值虚化、科研定位的教学化。重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研应当更新意识观念、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王海英 《上海教育》2011,(24):66-67
提起教育智慧,人们总认为主要与教师素质相联,是教师的“教育力量”“教育素养”“教育机智”和“教育境界”等。其实,教育智慧的本意是指宏观领域的优质教育。美国的教育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它走过了从借鉴欧洲优质教育,到根据本国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的历程,逐步形成了具有美国特色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差异,并不简单在于校园环境和硬件条件的差异,还在于师资力量、学习资源等方面的差异,最根本的是学生获得知识、认知世界的途径的差异。信息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络去自主获取知识,充分认识世界。门头沟区教委通过建设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面向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基于需要的服务。改变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模式、教师的教的模式和学生学的模式,通过构建家校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有关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系统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教育研究,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学校的实际任务”,教师所作的研究是“选择方法,把理论原理变成人的活生生的思想和感情”,教师进行教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实践中面临的问题,而且在于教育研究能改变教师对自己劳动的态度,丰富教师的精神生活,促进教师更快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方案教学是瑞吉欧教育体系的核心部分,其生成性的课程特点、多样化的教师角色定位、多方参与的“集体学习”、互动为主的空间设计对我国当前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主要在于:师生共建课程,凸显儿童地位;转变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整合多方力量,优化课程资源;创设优质环境,支持课程实施。  相似文献   

13.
“激励”功过谈——由三则激励小故事说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一丹 《湖北教育》2007,(12):17-19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运用激励的方法,目的就是通过外部刺激,激活学生内在的推动力量,从而使学生的水平得到更好的发挥。然而很多时候却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4.
学校场域里的教育公正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学校场域里存在诸多教育不公,对此进行揭示和批判是创造良好教育的前提性条件。学校场域里教育公正得以实现的可能方式在于促进教育中的制度公正、营造宽容的氛围、使教师转变为教育设计师角色和走向师生幸福关怀。  相似文献   

15.
国家督学成尚荣说:“教师的教育情怀与教育力量,教师的专业尊严与专业价值,教师的灵性与智慧,教师的秩序与自由,无不蕴藏在教育阅读中。”  相似文献   

16.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强调非方法的艺术经验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价值。这种观点对当前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模仿”、“诗”来揭示教育教学真理。这种启示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多样关系,保持开放性,坚持理解与对话。  相似文献   

17.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在教育中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学校场域里存在诸多教育不公,对此进行揭示和批判是创造良好教育的前提性条件.学校场域里教育公正得以实现的可能方式在于促进教育中的制度公正、营造宽容的氛围、使教师转变为教育设计师角色和走向师生幸福关怀.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强调非方法的艺术经验在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价值。这种观点对当前教育的启示在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模仿”、“诗”来揭示教育教学真理。这种启示的本质特征在于:教师进行教育研究应该注重多样关系,保持开放性,坚持理解与对话。  相似文献   

19.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成功教学是由真理的力量、艺术的力量、人格的力量三种因素共同铸就的。高校“两课”教学的复杂性就在于要求三者之间高层次的结合。目前,“两课”教师对这三个方面的认识和研究程度很不均衡。尤其是对教学各个环节所内在蕴涵和必然应有的美学力量未能充分挖掘和运用,致使“重负”之下的“两课”失去美感和灵气,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两课”自身包含着美,“两课”教学应该追求美。借助美感力量,“两课”才能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