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朋友,我们讨论了新闻与美学的关系,你说:新闻审美旨在感染受众掀起情感波涛,神思驰骋,这有些笼统,能否具体谈谈新闻审美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我们承认总的历史发展是物质的东西决定精神的东西,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是同时又承认而且必须承认精神的东西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形态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新闻天职是传播信息,真实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动,但新闻毕竟是一种精神产品,是客观事物经过新闻工作者的大脑思考、分析之后反映出来的东西。它带着意识形态的印记,对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社会档案意识是一种对档案和档案工作带普遍性认识程度的社会性观念,它对档案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种社会和某个国家的文明发达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闻客观真实性与政治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是因为: 第一、新闻客观真实性与政治倾向性的关系是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意识辩证统一关系的真实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新闻的本源是事实即物质东西,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形式,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客观的。新  相似文献   

4.
电视谈话节目的文化意义和电视节目经营的观念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央电视台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以其真诚的平民化追求表现出它的后现代文化标本的特征。大众文化经历了一百几十多年发展至今,社会走上了后现代,电视成了后现代生活之镜。后现代的价值取向是平民化。当代中国的文化观念呈现出混乱和四不像的性态,中国电视也不例外,中国电视人的观念普遍落后,他们不易看清社会发展趋势和观众的深层需求,因此节目普遍缺乏创造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社会变革时,观念意识却发挥出决定性的反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太快,这种反作用形成了不断的链条,因此使观念对于社会发展的引导意义极为凸显。但是中国商界文化意识极其淡薄,中国电视人要有大的作为,非要从把握社会趋势和先进观念上突破不可。电视谈话节目体现出电视传播的本质特性,它一方面制作便捷,投资少,一方面又特别需要创造者对社会趋势和先进观念的把握。因此它又是非常困难的节目。  相似文献   

5.
试论舆论社会预警机制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永亮 《新闻传播》2005,(6):7-9,27
作为一种社会集合意识,舆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社会存在决定,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这种反作用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对社会变动的预警功能。本文通过论述舆论社会预警功能进而提出舆论社会预警机制的构成,并试图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构舆论社会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于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社会过程的认识。”意识时物质的反映是能动的,意识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反过采对物质过程起巨大的作用。档案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它的发展变化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反过来,它又对档案事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就档案意识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新闻本体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定一对新闻报道(作品)的定义中包含着唯物主义本体论前提,但后来的研究者对此重视不够。·“新闻是属于精神世界”与“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提法,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没有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的新闻,也不可能有与人类社会不发生关系的新闻本体。新闻本体深深植根于人类社会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中。·新闻不是事实的反映,不是事实的报道,也不是事实的信息。新闻就是事实。新闻依存于人类社会,但并不依存于人的主观意识。新闻属于社会存在范畴,不属于社会意识范畴。·哪些事实是新闻,哪些不是,其决定因素不是事实本身,更不是传播者或传播媒介,而是人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产生和发展的“知”的需要以及事实本身满足这种需要的程度。·从实践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新闻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验并关注的新鲜事实。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共产党80年新闻工作历史中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工作都有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 ,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学说 ,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伟大指南。一、毛泽东新闻思想毛泽东根据中国国情和中国共产党党情 ,运用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 ,特别是列宁、斯大林的新闻思想 ,形成了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术光辉 ,又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思想。毛泽东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 :第一 ,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毛泽东根据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的原理 ,认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 ,是一种上层建筑 ,…  相似文献   

9.
新闻是最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客观世界的如实反映。其本质是主体(新闻报道者)对客体(新闻事实)的如实反映,新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 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既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新闻的力量,是新闻的共同要求。只有全面、深刻地理解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才能准确把握新闻的真  相似文献   

10.
文化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通过具体、生动、感人的形象(包括音、像形象)来反映现实社会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特殊美学形式。社会意识运动规律的理论表明。一定的社会存在必然要求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需要更多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的满足;改革开放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促使文化艺术与经济活动、工商企业“联姻”;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添了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如调频立体声广播、音乐电视、激光视听、卡拉OK、数字音响技术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各种  相似文献   

11.
金昕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35-136
社会体制改革中,文化体制改革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而网络,作为一个新兴因素,又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充当了主力军,这篇文章主要是探讨起文化产业产值将会超越传统文化产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妨害舆论监督的官文化因素 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一直就存在着一种政治神秘主义的倾向,各级官员都惯于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唯我独尊,除非上司,本地盘上的任何人都对其行为无可奈何,根本谈不上接受监督。历史上周厉王“防人之口甚于防川”的典故就是实例。社会意识不同于社会存在变革的那么迅速,它具有一定的历史延续性。目前.在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中,公仆意识不强,或多或少地还有“父母官”为民做主的官僚主义落后意识。  相似文献   

13.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本源论:新闻来源于现场按照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即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反映在真实记录历史的新闻上,则是事实决定新闻。即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那么,事实是从哪里来的呢?现场。现场是事实的载体,事实是新闻的命脉,所以,新闻来源于现场。正如演员表演要有舞台,球类比赛要有球场一样,没有现场便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又被称作“软新闻”。近年来,各个城市电视台社会新闻栏目的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甚至超过了某些热播电视连续剧。然而,社会上一些消极、落后的思想和情绪在无形中也被带人社会新闻节目里,反作用于社会心理,妨碍整个社会精神明的进程。关于这点,在社会新闻对女性题材的报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新闻写作的必经程序。新闻采访的作用在于,沟通从属于社会意识的新闻同从属于社会存在的事实之间的联系,沟通社会信息同信息需求者(受众)之间的联系。因此说,成功的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前提。 从采访关系上来考察,采访者对采访对象熟悉,便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一是采访者易获取新闻线索;二是对采访对象的把握和认识会更加准确、真切、深刻;三是可以缩短采访者和采访对象之间的距离,采访活动因此更加直接、快捷。  相似文献   

17.
任何传播都是有目的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任何传播都是宣传。新闻传播当然更是如此。我国公开宣称新闻媒介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强调新闻传播的思想性、指导性和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所以我们常称新闻传播为新闻宣传。新闻宣传的目的无非是企图影响受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这种影响力究竟多大?充分发挥这种影响力需要哪些条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在1988年用等误差分层抽样法在江苏城乡进行了一次受众调查,寻求问题的解答。本文即是对这次调查结果所作的初步分析。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是有限  相似文献   

18.
试论新闻媒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正义是一个历史实践过程,正义的观念和原则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它反映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的社会存在方式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式.  相似文献   

19.
档案是一个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档案功能对档案结构都有反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功能影响结构,社会先进的需求与落后的档案结构之间的矛盾达到极致,才能推动档案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20.
档案是一个系统,在不同历史阶段,档案功能对档案结构都有反作用,社会环境的变化导致功能影响结构,社会先进的需求与落后的档案结构之间的矛盾达到极致,才能推动档案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