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高等农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健 《成人教育》2012,32(9):19-20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在于高素质的农业农村人才培养工作,高等农业教育作为整个农业教育体系的"领头雁",要主动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从办学理念、发展定位、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和构建方面努力,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建设和高校的发展都是实现社会和谐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的形式和手段,新农村建设离不开高校的支持,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着新农村建设提供的重大机遇。针对大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表现出的知识、能力、心理和思想瓶颈,着力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是高校当前乃至长期面临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面,它为新农村经济社会等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要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同农村经济建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4.
大丰市社区学院在发展过程中,着力提升农民学历水平,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有益贡献。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整体提升社区学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进一步加强社区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并力求在电大教育与社区学院之间寻求平衡点。  相似文献   

5.
美国“赠地学院”极大地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根本原因在于“赠地学院”的社会服务功能。借鉴美国“赠地学院”的经验,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应根据我国社会实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应加强实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临沂市“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调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临沂市农民素质的现状,决定了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培训新型农民任务的艰巨性和重要性。因此,要高度重视培养新农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加强农民五种意识的培养;从统筹城乡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从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资源支撑的高度,抓好农村人力资本队伍的培养;整合临沂市教育培训资源,构建临沂市农村劳动力综合技能培训人才的“梯次结构”。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条件——经济、政治、教育、文化和社会意识五要素进行了分析。经济需求、经济支持和经济竞争是新农村建设的直接动力、物质基础和刺激因素;政治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空间,政策和体制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道路,政治行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教育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教育程度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水平,教育的专门化决定了新农村建设的广度;健全的文化发展机制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前提,文化观和文化行为会对新农村建设产生重要影响;重视社会意识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重视先进意识形式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理论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是构建和谐区域社会的内在要求。实践中,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引领”这三个中心,着力构建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合作机制。同时,进一步深化认识,筑牢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思想基础;宣传引导,营造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舆论氛围;完善机制,奠定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共生双赢的组织保障;强化研究,夯实地方高校与新农村建设其生双赢的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依托系统、服务三农的专业建设路径,打造商贸流通业专业品牌;全面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围绕供销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努力构建社会服务体系;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贴近社会需求、契合地方实际、符合供销社特点的办学之路,实现了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和供销社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在社会、经济与文化方面得以快速的发展,但是与城市发展相比较,我国农村的发展明显滞后。开发农村人力资本,是解决农村现存问题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以贵州省X村为个案,分析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该村人力资本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力从社会学角度探索并分析了农村人力资本开发的现状,从而为实践操作提供一些参考性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学生不断向城镇学校集中,由此而产生了不同的中小学生管理模式。文章总结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六种管理模式,并从学生权益、质量保证、教育成本及文化适应四个角度对这些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寄宿型、寄管型和随读型学生管理模式是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适宜推广的模式。在推广的过程中,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为学生寄宿提供保障;制定相关政策,对学生寄管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取消城乡二元的户籍制,给予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城镇中小学校应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关怀。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教育通向农村是提高我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必要途径。推进高等教育通向农村,应建立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的高等教育体系;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培养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使农村高等教育的布局和城乡统筹发展相协调;加大对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政策扶持力度,使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真正服务于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面临诸多困境,为了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的普及进程和地区间均衡发展,应在农村地区推行免费义务教育,由政府承担所有的义务教育经费。同时,各级政府应明确划分财政责任:中央政府承担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地市和县级政府分别承担基建经费和公用经费,省级政府通过专项转移支付资助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14.
面对建设新农村的重任,提出了农村学校图书馆的发展对策:领导重视是关键;广开财源,确保有效的经费支持;文献资源建设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相适应;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向社区开放,为农民、为农村服务;加强当地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整理保护;与县、乡、镇图书馆开展协作、协调工作,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建立数字图书馆,向现代化迈进。  相似文献   

15.
农村教育定位:实践与反思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术界对农村教育的定位存在着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农村教育要致力于普世性文化知识的传授,城乡基础教育并无不同之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农村教育要贴近农村生活并教给农村学生合适的劳动技能。只有对农村教育进行扎实的田野调查,才能够超越这两种分歧和争论,为农村教育确定最佳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对村校微观问题样态的描述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价值。通过对一位从教36年村小高级教师的访谈发现:农村教育政策过程存在"微观障碍";村校布局调整的直接受益主体是学校和政府而非家庭;村校留人机制表现出明显的"社会性"而非"经济性";教师管理存在授权自主和加强干预的选择性困境;村校教师存在"45岁退休"现象;村校教师收入的参照系是同村村民而非城镇教师。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给予管理上的主动回应:第一,利用重要科研平台为农村教育管理提供专业支持;第二,建立中国农村教育综合数据库为农村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第三,注重农村教育政策生成的"自下而上"逻辑,建立村校管理信息上报制度;第四,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由"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城乡二元制社会结构下,外导向型精英化农村学校教育不仅使农村少数精英人才流向城市,也造成了大部分农村人口走出乡土社会,进入城市务工生活,致使乡村社会治理和发展的人力资源短缺。以城市为导向的农村学校教育脱离农村社会生活的实际,未能为农村社会的发展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此外,农村教育也在破坏和消解着乡土社会生态环境。这一切都造成了乡村治理和发展的困境。农村教育惟有与乡土社会有机融合,以农村社会发展为导向,与地方自我治理相结合,方是解决乡村基层治理与发展困境的根本之举。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农村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农村金融制度和结构的创新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改革既有的农村正规金融体系,积极稳妥地进行金融机构的创新,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中介的发展,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引进竞争机制并为农村金融环境提供立法保障和政策激励。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精致城市,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促使扬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低碳化道路。在拥有政府、经济、技术三大支持与资源优势的条件下,扬州乡村低碳旅游模式需要政府、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共同参与和积极推进。扬州市、县政府应构建乡村低碳旅游产业体系,乡村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公司与旅行社等旅游经营者应提供乡村低碳旅游产品及服务,旅游者应践行乡村低碳旅游行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教育价值取向、内容和方式不断趋于城市化,农村幼儿园加强本土课程建设,不仅可以为农村幼儿创设一个更为适宜的学习与发展环境,完善和优化农村幼儿园课程体系,而且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农村优秀本土文化。当前农村幼儿园在建设本土课程时普遍面临着缺乏理论指导与制度支持、教师开发与建构本土课程的能力较低等问题。为此,应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的理论研究与指导,不断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课程开发与建构的能力,建立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开发研究共同体,建设农村幼儿园本土课程资源库,持续提升农村幼儿园对本土资源的利用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