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舆论监督是我国监督体系中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力监督机制,它虽不像司法监督具有强制力和约束力,但在大众的心目中它是一种具有威慑力的监督。开展舆论监督,针砭社会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既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党和人民赋予他们的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使舆论监督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目标。增强法律意识,也可使新闻工作者在舆论监督中不至于触犯法律的规定。司法实践中就有新闻记者因为泄露国家秘密、侵犯他人隐私而被判刑的先例。法律意识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  相似文献   

2.
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然而舆论监督是一把双刃剑,当前由于舆论监督逾越法律界限,引发诸多新闻侵权诉讼,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进行和监督的社会效果。为构建安全的舆论监督机制,新闻舆论要巧妙地利用法律规则,避免在舆论报道中违法损害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3.
陈建志 《青年记者》2006,(22):49-50
新闻舆论监督,与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群众监督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它是公开的,不像法律监督、行政监督那样在一定的范围内、特殊的环境里运行;它是弹性的,力度较小,不像法律监督、行政监督那样刚性,那么有力度;它是严肃的、有序的,不像群众监督那么随意,那么无序。新闻舆论监督的这些“个性”,决定了它实施起来具有独特性,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把握采写的火候做饭、炒菜,讲究火候,早了,饭菜夹生,无法食用;晚了,饭菜熟过了头,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口味也不佳。新闻舆论监督也是如此,只有把握好火候,才能达到最佳效果。1998年8月19日,新华社播发…  相似文献   

4.
任何一个健全的社会,都必须建立完备的监督机制。我国的监督体系由司法监督等六种监督构成。其中,舆论监督是最特殊的一种监督,虽不具有法律效能,但它的独特作用和社会效应是其他任何监督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而加强舆论监督,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然而,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新旧体制的碰撞,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新矛盾,舆论监督也存在诸多问题和面临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5.
一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受众面前,发挥着其他监督形式无可替代的强大威力,但是,由于目前舆论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监督环境还不尽如人意,在缺乏新闻法律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处于困境之中,影响了舆论监督的顺利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6.
关于舆论监督,有几个问题亟待深入探讨,以求得正确的认识.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质量。一、舆论监督与批评报道导同论舆论监督的本意.并非单纯的批评,也应当包括事先的善意提醒和经常的严格约束。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受到监督.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言行已经越轨。实际上.任何干部都应当随时随地置身于上面所提到的法律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之中,置身于舆论监督之中。受到监督是正常的,相反.不受监督则是不正常的。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正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和体现。对于舆论监督来说.它的对象既可以是违法违纪的入和事.也完全可以…  相似文献   

7.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借助大众传媒形成关于某个问题的舆论,得以表达公众的意见、建议和呼声,对国家、社会事物实行监督.注释:  相似文献   

8.
对提高舆论监督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年 ,“舆论监督”作为党和政府推动和改进工作的重要措施 ,已越来越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在正确有效地实行舆论监督的同时 ,如何搞好自我监督 ,正确处理好舆论监督和监督舆论的辩证关系 ,对新闻媒体和每一个新闻工作者都是至关重要的。一、“舆论监督”也需要监督舆论监督是公众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表达具有社会普遍性的意见 ,从而实现对国家、政党、社会团体、公职人员的决策、行为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行为的制约。舆论监督有其幅射面宽、影响力大、干预性强等自身优势 ,它所发挥的作用 ,是司法监…  相似文献   

9.
概念之乱   当前,“舆论监督“一词具有党政公文用语、法律用语、学术概念等分别.另外,舆论监督一词与“媒介监督“,“传媒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概念相互混杂交叉.……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之一。近年来,舆论监督对端正党风、匡正时弊严肃法纪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与群众监督、政府监督、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的有效结合,保证了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舆论监督也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新闻媒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揭露、批评、抨击时弊。抑恶扬善。  相似文献   

11.
正舆论监督,从其根本意义上说,是大众传媒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利,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行为,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职责。舆论监督有别于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是一种特殊的民主监督形式,监督面广,影响面大,作用力强。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相反,如果做好舆论监督,就会对匡正时弊,严肃法纪,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做好舆论监督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2.
舆论监督 是职责也是义务 我们党历来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改革开放以来,舆论监督被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发挥了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政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和民主党派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五大监督”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监督体系,舆论监督是这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舆论监督为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所以监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公开监督,它比起一般的内部批评监督、组织管理监督和纪律检查监督等有其特殊性.正确行使舆论监督权是党报实施有效监督的重要保证.然而,运用新闻媒介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还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地市党报所处地域小,上上下下都是熟人,左左右右关系网,记者去调查就有人来说情,舆论监督可谓举步维艰;有些群众为了个人私利,告黑状、提供假情况等,给新闻舆论带来麻烦.要真正有效地开展舆论监督工作,就必须走出舆论监督工作的误区,改变新闻舆论单枪匹马"作战"的局面,把新闻舆论真正纳入民主监督制度的总体框架内,使其与群众监督、人大监督、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等有机结合,建立诸"兵种"协同作战的监督运作机制,舆论监督的有效性才能获得保证.  相似文献   

14.
冯露 《记者摇篮》2004,(1):26-26
新闻舆论监督是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党纪监督等硬控制手段的增效剂, 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随着新闻改革的蓬勃发展,新闻媒体监督意识空前强化,它有力地保障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打击了歪风邪气,匡扶了社会正气。其中,晚报受众群体庞大,新闻舆论监督覆盖面广、影响力大, 因此具有新闻舆论监督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15.
舆论监督与行政监督、法律监督、人大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监督途径.舆论监督具有传播快、影响大、收效好的优势.正确地使用舆论监督可以帮助党委和政府改进工作,密切干群关系,有效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为切实加强和改善我省的舆论监督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跨世纪的历史任务,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自觉性 舆论监督是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对党务、政务活动,特别是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实施的监督。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在法律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 ,它与法律监督同属于民主范畴。在我们国家 ,舆论监督同党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民主党派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共同组成社会主义监督体系。这个体系中的每种监督 ,都有其自身的功能 ,又有它的局限性 ,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 ,发挥更大的作用。新闻舆论之所以在法律监督中起着重要作用 ,这是由其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第一 ,公开性。不论报纸、刊物 ,还是广播、电视 ,都是大众传播工具 ,它所报道的一切 ,都直接同广大观众、听众和读者见面。第二 ,…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 不断深入发展,尤其是近几年来,关于加强舆论监督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的许多法律、政策、规范性文件,均不同程度地规定了公众的舆论监督权利。本文将探讨我国现有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舆论监督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舆论监督的涵义 舆论监督,是指公众通过传播媒体对国家、社会公共生活进行评论、批评以表达意见和建议。这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它的宪法根据在于:国家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权,人民应该有权监督国家权力的行使是否得当。人民监督国家的途径有多种,例如通过人民代表…  相似文献   

19.
赵黎 《新闻知识》2012,(3):90-91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实行的监督。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媒体作为一种舆论手段,是社会的利器,它能够捍卫真理和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从根本上说是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通过新闻媒体的实现形式.同时,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也要受法律的监督.本文就如何做到既要开展舆论监督,又要避免新闻侵权谈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