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跟年轻的小杨老师在QQ上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出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就感也没有。反而厌恶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就感并非公开课上的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  相似文献   

2.
李霞 《现代教学》2010,(11):54-54
最近,跟年轻的杨老师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展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杨老师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得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整个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自己结合本班学生实情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次次地被否定,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彻底被颠覆了。  相似文献   

3.
李霞 《山东教育》2011,(Z2):25-26
最近,跟年轻的小杨老师在QQ上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出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出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得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  相似文献   

4.
2007年4月24日那天,我在锦州实验学校听了一堂特别的公开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课。听说是吴老师要上公开课,我便激动不已,因为我觉得在这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4日那天,我在锦州实验学校听了一堂特别的公开课,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如此与众不同的课。听说是吴老师要上公开课,我便激动不已,因为我觉得在这样优秀的老师的课堂上一定能够学到很多东西,我便怀着一种期待走进了课堂。  相似文献   

6.
张国华 《班主任》2010,(11):15-15
我的一次公开课上,区教研室、学校教务处的领导和老师坐了满满一屋子。教室里静悄悄的,学生们一个个正襟危坐,如临大敌。  相似文献   

7.
没有排演过公开课从教十几年来,教过的公开课实在太多了,现在已记不清到底有多少节,有上级检查来听的,有参加讲课比赛的,有学校领导听的,当然更多的是同事们听的。所上的课有自己相当满意的,也有明显失误的,都给了我很多经验与教训。那么多的公开课,内容、教法、效果多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几乎每节课,只有当听课老师或领导坐进教室时,学生才知道,今天这节课是语文公开课。只有一两次,为了听课方便需要倒换课,学生猜到可能是公开课,问我时我没有否认。这源于我自己当学生时,对一些老师在上公开课前的某些做法的不以为然。有的老师提前…  相似文献   

8.
在我校举办的一次全市公开课展示活动上,一名孩子竟在课上强烈要求抱一抱老师,原因之一就是老师太美丽。在当下,美女老师频频出现在各类公开课的讲台上,姣好的面容成了挑选公开课教师的第一标准,好像不美就不足以吸引学生。虽然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单纯追求外表的美丽则是走了极端。  相似文献   

9.
2002年,在区教委、教研室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我得以向仰慕已久的贾志敏老师拜师学艺。虽然我与贾老师居住在两个不同的城市,我在北京,贾老师在上海,一年中只能有五六次向他当面请教和学习的机会,但是,贾老师对我事业的帮助和人生的影响却是巨大和深远的。每当回忆起和贾老师在一起的那些日子,都令我感慨万千。贾老师教我上课有一次,贾老师到北京讲学,得知他讲学之余,尚有半日空闲,我请求贾老师到学校听我上一节阅读课。那天,闻讯而来听课的老师很多。做教研员以后,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么多老师面前上公开课,不免有些紧张。为了缓解紧张情绪,又…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似乎让人很纠结,有人喜欢,有人怨。但教师需要与公开课打交道,获得更快成长。那么,如何改进公开课?我想,公开课必须拒绝虚假的"表演",反对单纯的"真实",呼唤自然纯真。回想我上公开课的经历,其中三次让我难以忘怀,对公开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第一次公开课,我准备的是校内公开课。开课头一天,听说县教研室领导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笔者有幸在浙江绍兴观摩了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的一堂公开课,从中受益匪浅,然而,敬佩之余有一疑问一直萦绕于怀,那就是:公开课为何“高课低上”? 魏老师这堂公开课的对象是初二的学生,上的是高三的课文《硕鼠》。用高年级教材给低年级学生上课,魏老师不是第一人,数年前钱梦龙老师的一堂公开课就是这样上的。那一次钱老师是对初一的学生上初二的课文《死海不死》。目前一些地方的教学公开课已有此类现象,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来上公开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河北教育》2010,(12):28-29
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评比中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的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听课、评课.自己结合本班学生实情设计的教学环节一次次地被否定,原先设计的教学方案彻底被颠覆了。整个教学过程技术性的东西嵌入的过多,师生内心的直面交流反而越来越少。热热闹闹课堂的背后.却是师生心灵的空虚!这次公开课之后.小杨老师说:“今后没有特殊必要.不会再上公开课了,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相似文献   

13.
张荣 《考试》2006,(12)
说明: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于2006年10月28、29日在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扬州中学举行。第一天,参会者分剐听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鲁子问教授等专家的讲座;第二天,参会者听了扬州中学四位优秀老师的公开课,之后,听取了专家对四位老师的点评,并进行了坦诚的交流。受大会领导委托,本人有幸对一节高二的公开课谈了自己的学习体会。公开课是各级  相似文献   

14.
记得第一次听张齐华老师的课是2005年10月在黄山,参加第七届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活动,张齐华老师在课堂上把"分数的初步认识"演绎得精妙绝伦。之后,便经常了解到关于他的一些信息。而最近的一次活动,却把张老师请进了我们的校园,给我们学校的孩子上了一堂"整万数的认识"的公开课,再一次让全体教师领略到了他深刻的教学思想和高超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5.
一次,与我同教六年级数学的C老师突发奇想,互相调换到对方班级上课。虽然执教多年,每天都在上课,也多次上公开课,但互相调换上课却是第一次。我不免有些紧张,因为学生一定  相似文献   

16.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谈到公开课时,表示自己“不适合上公开课”,并“下决心以后不上公开课了”。我想这一态度和他在书中回忆的两次公开课有密切关系。在第十一章《心灵的选择》中他回忆了这两次印象深刻的公开课:1985年执教的《我的老师》和1998年执教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李老师执教的《我的老师》在评课中获得了听课教师“语言干净而富有感染力”“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真是一次享受”等好评。而学生却在后来写给他的信中说:“平时的课很自然,而公开课很假……”而他…  相似文献   

17.
在河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场会上,曾于某市的小学听过一节低年纸识字教学公开课,现在想来,感到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3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理事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琉璃中心校开展了“锦江区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讨——琉璃现场会”,期间邀请了锦江区的有关专家、领导和心理老师参加指导了现场会。  相似文献   

19.
嵇珺 《教育导刊》2006,(6):38-40
当前,幼儿园举办对外公开课的现象十分普遍。一般来说,为了上好公开课,老师都要精心准备很长时间。不管是从老师方面看,还是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公开课的效果比平时课相对要好。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公开课上的情况,而对公开课之前准备过程中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甚了解。笔者恰巧就在幼儿园观察到了两次老师上公开课前挑选幼儿的事件,现把它们呈现如下。对于这两个案例,笔者想谈谈自己个人的想法,希望能够引发大家对这一现象的关注和反思。一、案例描述案例1在某幼儿园的一个小班,一位老师在挑选班上的幼儿上公开课。老师点到名的小朋友到前…  相似文献   

20.
台前幕后     
教学格言:语文是一盏灯,它能照亮每个人的心。作为一名成长在实验小学这块沃土上的老师,无疑是幸福的,而生活在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团队中,更会让人感受到无穷的力量和惊喜。因为不管是哪位老师什么时候上公开课,他的背后总有一个智囊团在出谋划策,让站在台前执教的那个"他",淡定而从容。第一次上公开课,是低年级的说话课《我长大了做……》。研课、试教了几个回合,记忆已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