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的内在素质入手,通过提升人的内在思想政治道德,激发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提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相关素质,达到提升就业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成就的重要标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在素质教育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内容丰富而繁杂,量大而面广,知识点多,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方法、心理品质、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教育,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教育。为了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知识教育,思想教育,能力培养"三项任务,将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中孕含着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始终贯彻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思想政治素质则是最重要的素质,他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首要地位,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从而决定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因素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教师在综合素质、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教学知识、教学动力等方面的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可通过提升教师队伍思想理论素质、科学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树立以人为人的教学观念,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王文君 《文教资料》2010,(22):218-219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素质建设工程。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加进历史教育的内容.加强历史教育意义重大,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增强心理素质,成长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价值追求的道德体验,不仅是一种关系,还是一种情境、一种氛围,一种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的道德境界.在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中,生态家园中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交往实践活动的价值起点,旨在建立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交往关系;注重社会生活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共识,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交往关系的和谐;走进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根本,通过人内心世界的道德体验而达到人与自身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匡卫红  李湘刚 《考试周刊》2011,(81):184-187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大学生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而不断创新,增强针对性和提高实效性。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定位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在某种意义上,高校公民教育就是培养现代文明人的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需要一个健全自律的公民社会,需要高校培育无数健全自律的公民。面对目前高校公民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必须发挥高校公民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和谐互动关系的实现,有利于高校全面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作为一个现实存在体,其行为既受理性因素的影响,又受非理性因素的影响。理性并非人的一切行为支点,它更受情感、道德、意志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必须要把非理性因素纳入其建设的重要维度。  相似文献   

9.
生态道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然内容。在生态道德教育视野下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尚处于认识不足、内容缺乏、方法简单、教育效果甚微的状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与方法的创新,继而达到在提高大学生生态道德文明的基础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人看成了被动式的动物,没有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潜能没有得到开发,已经不能够满足了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的条件下,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发功能,对人的潜力进行深入的挖掘,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人、培养人的工程,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的是德智体美劳各项素质的全面发展,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居首要地位,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科学化的追求,因难以抗拒普遍性、确定性和理性主义政治的诱惑,而陷入以逻各斯的尊奉和知识理性推崇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想国”,由此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困境与实践上的消极后果。可惜的是,似乎鲜有学者注意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而又分散的个人知识这一事实,致使个人知识的价值被严重遮蔽,即个人知识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知的结构性和情境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从“知道什么”向“知道如何”的转向、个人知识的方法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成为可能等。据此,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困境,需要重视微观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生产的地位和价值、实现知识生产的思维方式由分析性思维向相似性思维转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品质。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厚此薄彼的倾向,导致了道德社会化长期的弱位。而道德社会化长期的弱位,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大学生教育中,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不但要培养大学生文化知识素质,还要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复杂性逐渐加大,在主流的道德环境下,总会有一些不良的思想和现象侵害着大学生的生活。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重要的成长期,其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时期,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引导,容易使大学生受到社会不良现象的误导和影响。所以,在目前的大学教育中,我们要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必须坚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关注宏观问题,而忽视日常生活中的琐碎问题,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不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亦属于生活范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割裂了人性;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于重视教育的目标建设而忽略了教育的环节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建构首先需要相应的职能部门转换思维方式;其次需要采取渗透方式,变显性教育为隐性教育;再次急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6.
以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为立足点,研究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希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教育理念、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而确立,配合服务于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而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把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成为思想、道德、心理等基本创业素质过硬的创业者.  相似文献   

17.
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对学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学校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堂来进行的,所以课堂教学就承担着思想政治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一任务。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主要包含认知、体验和情感升华这三个阶段。而在这三个阶段中学生会产生认知需要、劳动需要和道德精神需要。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三种目标分别指向这三个阶段的三种需要。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主要是靠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三维目标来指导。本文则从学生的需要和思想政治教学的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这一角度来阐述如何实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前,移动互联网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9.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校的人文素质培养和人文环境极为薄弱。本文先从理论上阐述了人文素质的含义,分析了人文素质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深入讨论了人文素质培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奠定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取向、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等作用,提出了重视人文知识教育,把人文培养落到实处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王海建 《天中学刊》2011,26(2):58-60
目前,移动互联网成为影响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一网络新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网络技术水平,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利用新技术和新手段构建高校移动互联网道德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