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故英国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史进行了深入探讨,其所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出了实事求是的总结与概括,并提出了一些极有启发性的独创见解,对世界了解中国,消除误解与偏见作了极好的宣传。他对中国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存在“拔高”或“说好话”的倾向。他的《中国科学与明》被译成《中国科学技术史》并无不妥。否定“李约瑟难题”缺乏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墨经》释读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对《墨经》有非常深入的研究,但也存在明显的失误.这里我们仅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例子.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经出现过灿烂辉煌时期,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到了近代,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并且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英国的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JOSePnNeedhP)博士提出过一个世界级难题:中国古代有杰出的科学成就,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在党中央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引下,怎样看待“李约瑟难题”的成因?中国的科学技术怎样重振雄风?一、李约瑟难题的原因要解决李约瑟难题,必须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极其矛盾所在。虽然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出现在近代,但…  相似文献   

4.
“李约瑟难题”是指英国著名的学者李约瑟博士在他的巨著《中国古代科技史》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为什么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问题的完整表述是中国古代科技在许多领域长期保持领先地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了巨大贡献,但是16世纪以来西方近代科学崛起,迅速超过中国并至今在绝大多数领域保持领先地位,这个问题是李约瑟对中国古代科技史长期研究之后发现并提出来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厚的学术价值,但真正解答好这个问题却有相当难度,故被俗称为“李约瑟难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技术史》前四卷主要由李约瑟执笔,体现他的科学史观和编史方法.从第五卷起,李约瑟在世界各地寻找能胜任单独卷册撰写工作的学者,合作者大都未遵循"李约瑟范式",而是不断借鉴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不断从根本上挑战他的编辑思想,形成多元化视角研究中国科技史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文本的分析,认为“李约瑟难题”本身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问题集,通过对所包含问题的解答力图从科学的内在结构和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做出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7.
仓孝和(1923-1984)是首都师范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学院的重要奠基人和领导人,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被《人民日报》誉为“教育家、自然科学史家”。其教育思想及实践已被收入《当代中国教育家传》(第六卷)、《新中国北京高等教育的开拓者》、《教育必须先行》、《仓孝和纪念文集》等书籍和《光明日报》、《北京日报》、《首都师范大学学报》、《教育艺术》等报刊中。有感于中国的科学技术史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编著,并想回答“李约瑟难题”。上世纪70年代,他开始了对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并于1978年任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1980年7月去中南海为中央领导讲授科技史。遗著《自然科学史简编》荣获1988年度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和1989年首届全国科技史荣誉奖。  相似文献   

8.
一、“李约瑟难题”及其解 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在《中国文明与历史》等著作中评价3世纪-13世纪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达到西方望尘莫及的程度。特别是四大发明对推动西方的历史进程起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耐人寻味的问题:当文艺复兴后,西方科学技术加速发展时,中国科学技术开始却落后于世界水平,最终近代自然科学并没有在中国产生,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李约瑟难题”的主要内容是:“虽然中国古代有众多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的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科学和工业革命为什么没有在近代中国发生?”这个问题涉及对东西方文明的探索和思考,自从被提出就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国内外学者研究“李约瑟难题”的态度十分积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李约瑟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和试解,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方向大致可以分解为“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以及“如何解答李约瑟难题”这两个子问题.文章通过对李约瑟难题的内涵与意义的解读以及对其已有研究工作进展的分析,从生产力水平、外部动力以及数学内部本身等方面探究分析近代数学没有在中国产生的原因,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李约瑟难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学术界对“李约瑟难题”讨论的热点问题 ,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理解“李约瑟难题” ,不同学者所持的观点也不尽一致 ;二是“李约瑟难题”的求解研究 ,主要包括内史研究、外史研究和综合求解研究。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需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深化对“李约瑟难题”的研究 ,有助于反思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