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有的教师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条条块块,有的变成知识点训练。这种倾向,忽视了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削弱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  相似文献   

2.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  相似文献   

3.
一篇课文应当如何组织教学?在使用新统编教材之前,人们往往孤立地看待一篇课文,主要根据课文本身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把这篇课文中教师认为应当教会的东西教授给学生。而新编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仅仅是为进行某项重点训练项目而提供的一个例子,一种凭借。弄懂课文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时,必须摒弃传统的观念,克服习惯性和随意性,依据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也就是教材训练序列中的某一个固定的环节进行教法设计。  相似文献   

4.
1."孤立"的教材:语文课堂教学的"多重封闭" 课程改革已经超过十年了,现在的语文课程,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是很开放的.因为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然而在实然的语文课堂上,你会发现许多教师还是把每一篇文本都当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让他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得很"孤立".这种"孤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单篇运行".每篇课文都是独立的,不和其他课文有联系,对同在一册的课文没有进行内在的组织建构.二是"单本运行".课堂上只讲语文教材,不对课本知识进行扩展,把薄薄的一本语文书视作圣经.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讲来讲去,还是那几篇课文,还是那几句话,根本就走不出语文书.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许多教师讲解每篇课文,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所学知识没有科学的系统性。还有些教师仅从理论角度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构思、技巧,却忽略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使学生对语文课文失去了应有的兴趣和热情。走进了孤立课文、肢解课文、忽视阅读、题海战术四种误区。针对语文教学忽视整体性和文学性的四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要体现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文学性,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不少语文教师特别是年轻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的任务理解为只是“教课本”,从第一篇课文教到最后一篇课文就算完成了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教每一篇课文,往往也是从作者背景介绍开始,讲第一段、第二段……然后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练习一、练习二……然后又教下一篇课文。上课照本宣科,教学依照一个固定的套路,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听得恹恹欲睡。这样的语文教学只能导致“少慢差费”。如此效果,症结何在?除了教师缺乏经验、知识功底欠缺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教语文即教课本”的观念在作怪。观念决定行动。有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有落后…  相似文献   

7.
小语教学现状不尽如人意,其中一点主要原因是我们的教学缺乏科学性。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小语教师在教学中抽出课文中的一段话,甚至几个词,翻来覆去地分析其所谓的深刻含义,深究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汇?把好端端的一篇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还有一些小语教师在教学时重复训练、死记硬背,这使学生的思维越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形成了一套从部分到整体的教法,即从字、词、句、段一环环教上去,最后再教篇章.这种教法运用得不好往往会把教程拉长,不适应新教材大阅读量的要求,同时会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割裂开来.其结果,在学生的头脑里留下的只是一堆杂乱芜章的词、句和孤立的写作方法,削弱讲读课教学的效果.学生学习了上百篇课文,只知寻章摘句,既不会读,又不会写,与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相抵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我听了一些低年级语文课,发现每教学一篇新课,不少教师揭示课题后,紧接着就是教学课文里的生字,把阅读课上成了识字课.例如教学《司马光》,教师板书了课题,告诉学生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是说司马光是个非常聪明的孩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靠创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搞好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情感性原则小学语文教学是凭借一篇篇情感充沛而又文质兼美的范文 ,让学生阅读、理解、感悟、积累 ,学会有用的知识 ,形成能力 ,并会在社会生活中交际运用。由于课文是一篇篇独立的具象感非常强的文章 ,它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只有让学习者与课文形成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 ,才能使学习者产生语感 ,受到陶冶。试想 ,如果把一篇课文肢解成一个一个的零散的部件 ,教师让学生把文中几十个词语抄下来 ,查字典解释出…  相似文献   

11.
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忽略了语文的文学性。有的教师把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肢解成条条块块,有的变成知识点训练。这种倾向,忽视了课文中文学作品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作用,削弱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功能、情感教育功能。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多年来语文教育中忽视语文学科的文学性是一个重要因素。这种做法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激情,降低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削弱了语文的教育功能。为此我们必须强调语文课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一、指导整体理解.享受“阅读”之乐 语文课最忌讳教师把一篇好端端的课文肢解为多个知识点,设计成一连串问题,在难倒学生后教师点拨。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读”的好习惯,不同的课文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并逐步提高读的技巧,从而领悟渎的乐趣,提高学习语文自觉性。美国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提出一个高明办法——给学生读书听.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3.
傅登顺 《江西教育》2010,(12):22-23
语文单元整组教学(以下简称“单元教学”),前人早有说法,《课程标准》也有规定,教师也有这方面的意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是照样不管你教科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编,我还是一篇课文一篇课文、一项内容一项内容地教。教科书编者的意图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成了两张皮。很少有教师对单元教学作深入、系统的研究和维护,忽视单元教学成了教学的惯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多年,但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这样的状况:把一篇篇有血有肉的课文肢解成数个各自独立的知识点--字词、篇章、结构、背景、思想、模仿写作……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模式让每一篇课文都有的可教,语文课也因此成为一门很有教学内容的学科,但这也让语文课失去了应有的趣味,酣畅淋漓地通读一篇好文章带来的享受、共鸣都会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的语文教学还是沿袭着四五十年代苏联的“红领巾教学法”,按照“主题思想——写作特点”的流程把一篇课文肢解成很多问题,而问题的答案则由老师结合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归结出来,然后强制学生被动接受。把原本鲜活的儿童规训成麻木的机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作者的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由观点(中心)、内容、条理、词句等因素构成的一个有结构、有内在联系的完整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叶圣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圆球,圆球有一个中心,文章的各部分是环拱于中心,为着中心而存在的。这个比喻生动地形象地说明了文章具有极强的整体性。但是传统的小语教学往往将一篇文章肢解为字、词、句、段等,孤立地进行教学,进行训练。一篇课文教了之后,学生掌握的是一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弄不清文章的总体结构,归纳不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写文章时,驾驭不住素材,不善于围绕中心组  相似文献   

17.
张艳芹 《考试周刊》2011,(77):53-53
在很多的公开课上,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围绕教学重难点,很多教师习惯于借助多媒体,一张又一张地投影,把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一个又一个的片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能与学生直接对话的课本。低年级有其鲜明的特点,孩子们手中的课本是一幅又一幅形象直观的画面,能帮助孩子们很好地理解课文,放飞想象。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才能提高低年级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试用“练习式”教学法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对老师、学生来说都很轻松,不过不要认为这就是复习练习课型的代名词。“练习式”教学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把一篇课文的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化解为各种类型、既广泛又精要的训练题,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当堂完成,从而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内容,把握知识、培养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中新课程改革中,在教学实施方面,教师们常常受到课时不足的困惑,主要的原因是新教材的容量大。高中语文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平均每一个模块就有19篇课文,每个学期约有45课时,除写作训练、测验外,平均每两个课时就要学习一篇课文。教师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每单元只挑一两篇来教,这未尝不是解决课时不足的方法,但其他的课文放弃了,则是很大的浪费。因此,语文教师应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处理,要把教材进行整合。在实施整合的过程中,关键是依靠学生,发挥生命的自主的力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圈内人埋怨,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收效不大”。为了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广大语文教师做了许许多多可贵的探索,从教材内容到教学手段,从教学方法到考试评估,方方面面的研究,为改变语文教学不尽人意的局面产生了良好影响。但是,也有不少研究,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一篇课文的肢解分析、一节课的程式宣讲、一个环节的机械处理、一块板书的安排设计、一道练习的标新立异这些只属于技巧的细节、末节上。我们发现了语文教学的病状,却未能重视疗治它的病根。我们误以为抓住了某一技巧,凭借某一“绝招”,就能使语文教学大功告成。然而实践给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