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光明 《寻根》2007,(6):18-23
伴随着明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的大量流动,一种新的历史事物——会馆应运而生。“会”是聚合的意思,“馆”则是供宾客居住的房舍,合意为“聚会寄居场所”。会馆是明清时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地缘或业缘性的传统社会组织,它建在通都大邑,根植于传统市场经济扩张、人口迁移和流动频繁、商人子弟不断入仕的社会大环境中,通过不断调整自身机制来适应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可以说,会馆是观照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2.
<正>山陕会馆是山西和陕西二省商人在客地集资设立的"祀神、合乐、义举、公约"的同乡组织。山陕会馆作为工商性质的会馆,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并且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屹立不倒,保存至今,成为我国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山陕会馆在文化方面的作用,它传承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的"义"文化。因此,山陕会馆不仅是一个优秀的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它还散发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气  相似文献   

3.
李刚  宋伦 《华夏文化》2002,(1):24-25
会馆,本意为开会的房子。其会乃会议、聚汇之意,其馆乃人们客居观览之馆舍。聚合其意乃人们聚汇会议之所。会馆兴起于明代,兴盛于清代,衰落于近代。它是明清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而进行社会整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四川同乡会馆的社区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的同乡会馆,多数起源于明清两代。曾见于记载的四川各地同乡会馆则基本是清代移民所建。而一般非省垣、非近代正式开埠的州县会馆,以四川最多.湖北、湖南、江西次之。四川会馆分布密度之高,举国无二。明清时期四川的同乡会馆及其化现象,尤其引人注目。清咸丰、同治年间,会馆的互助功能逐渐扩展于同乡之外,及于社区建设的若干事项。清光绪末年(20世纪初),政府推行“新政”,地方公益事业次第兴办,会馆的公益机关功能逐渐消失,其自身组织形式亦开始变化。从民国元年(1912年)到抗战以前(1937年)的20余年中,是旧会馆陆续转为同乡会组织的时期。同乡组织扮演了社区建设中心势力的角色。民国以后,政府功能的加强和改善,民族意识的勃兴,新行政法规、社团组织的出现,客居异乡的同乡人士的土化,都加速了以原籍地域为禁限的会馆组织的衰微.  相似文献   

5.
会馆建筑是清代流动人口在异地通都大邑建立的一种凝聚乡情的活动场所。一般会馆建筑均能体现原籍家乡建筑的文化特色,会馆建材也大多来自故乡,围绕会馆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多以故乡元素为主。会馆成为地方文化互动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6.
范金民 《寻根》2007,(6):9-17
清代活跃在各地的地域商帮,纷纷建立起同乡组织——会馆,这种会馆,不但设立在全国各地城镇,而且远及日本的长崎、大阪、神户、横滨,越南的西贡、岘港,南洋的新加坡、泰国,远东的莫斯科等地。会馆在各地商帮的经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从精神的层面看,这一变化可以概括为两个相关的方面,一方面是意识形态的弱化,正在失去对人的精神的操纵之功能;另一方面是本来意义上的精神生活的觉醒,正在成为更多人的内心渴求。这一变化当然也反映到了知识界的动向之中。对这些动向的分析表明,在此社会转型时期,中国人在精神层面上从意识形态向真正的精神生活的转折既是必然的,同时又是十分艰难的。  相似文献   

8.
陕西商人与西秦会馆□土军勇在祖国盐都自贡,有一座素负盛名的文化景点,那就是清代乾隆年间由陕西商人建造的西秦会馆。西秦会馆,又名关帝庙、陕西庙,座落在现自贡市中区龙凤山麓,面南背北,占地4000多平方米,是我国南方地区会馆建筑的典范之作。整个建筑群体设...  相似文献   

9.
去年金秋10月,美丽富饶的日本松江市沉浸在节目的气氛之中。新建的岛根县立产业交流会馆前花团锦簇、彩旗飘舞。设计巧妙的红色会馆标志醒目地屹立在广场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看上去分别是三角形、棱形、正方形等,使人感到变幻莫测,仿佛向人们宣布,腾飞着的日本岛根县将迎来新的时代。10月7日上午,在细雨中,县立产业会馆竣工开馆,同时“’93环日本海(东诲)交流博览会”开幕。在身着红色制服的岛根县女子高校乐队演奏的会歌乐曲声中,岛根县知事澄田信义宣布博览会开幕。来自中国、韩国、俄罗斯的代表们身着色彩艳丽的民族服装出席…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创立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开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规律,也揭开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艺性质和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马克思对于反映和颂扬西里西亚的工人的革命精神的剧目《血睲屠杀》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