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下学生网络评教存在的问题从学生与教师两个不同层面反映出来:学生弃评、代评、恶评等问题影响评估数据的准确性;教师迎合评教和拒绝评教两种倾向妨碍网络评教工作的正常推进。评教指标体系和组织实施过程的缺陷、学生对评教动能不足、评教结果处理不科学等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高校必须围绕加大宣传、改进和完善指标体系、发挥网络优势和妥善处理网络评教结果制定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上海地区12所不同类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到了四个方面的信息:大多数师生对"生评教"活动的必要性、目的或标准有较好的了解或认识;评教以网络方式为主,纸质问卷为辅;大多数学生认为"生评教"不至于影响师生关系,他们以教师授课水平为依据评教,多数教师认为"生评教"结果较为客观;大多数师生认为"生评教"对改进教学工作具有积极作用,并且教师会依据评价结果自觉改进教学。针对不同类型高校"生评教"的现状,可以得出如下建议:在网络评教的基础上,应建立集中的评教机制,以提高评教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学校领导应更新观念,确立学生在"生评教"中的主人翁地位;在"生评教"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生评教"结果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网络评教的实践,系统阐述了网络评教的优势,以及网络评教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同时提出了顺利进行网络评教的基本要求,并对未来的网络评教进行展望.对高等学校进行网络评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信息化教学背景下学生网络评教已经是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的有效手段,目前已经成为最流行的评教方式。网络评教具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优势,如快捷省时、机动灵活、信度增加,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学生、教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和改进: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师生正确认识网络评教,确保评教结果客观公正;建立有效的评教机制,使学生评教规范化、制度化;正确运用评教结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评教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不可或缺的方式,然而评教结果失真是高校面临的共性 难题。本文通过对Y学院2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8位学生进行访谈,从评教主体、客体和实 施三方面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评教主体方面,学生对评教的认识不到位、态度不认真、具有偏 差心理,学生背景信息会对评教产生影响;评教客体方面,对评教的影响较明显,影响程度较大的 因素依次是教学态度、道德品质、教学方法、师生关系、要求严格程度、教学效果和课程重要性;评教 实施方面,影响较大的因素是评教信息的保密性和评教宣传。最后,提出学生评教完善对策,以期 提高学生评教结果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1):79-84,78
该课题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服务质量理论、信息处理理论和人际公平理论为支撑,对大学教学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与工具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评教题目和量表。针对学生评教实践,研究建议大学生教学质量评价应该成为一项常规工作,而不是零散进行;应建立专门的网络评教系统,便于学生评教和反馈信息汇总处理;评教时间应该在授课结束和学生课程分数公布前的中间段;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评教参与率。对于评教分数的应用,应将其用于在与教师利益脱钩的情境下,这样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价值,并尽可能地避免其负面效应,使教师真正出于个人的兴趣和责任来完成教学,并把评教分数视作一项反馈,从而改进自身教学。  相似文献   

7.
基于ASP的网络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基于Asp Access技术的网络评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解决了传统评教模式存在的数据量大、数据处理周期长、人为因素影响大、工作效率低等缺陷。体现了网络评教的客观性、科学性、公平公开、高效和操作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方炯球 《中国教师》2012,(13):64-66
<正>"学生网络评教"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具有发展性功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2010年,我校"教育管理实践中学校教师评价策略的探索与研究"课题被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2010年度立项课题,"学生网络评教"就是其中教师过程性评价策略的实践探索。在网络评教的实践中,学校不断排除干扰,科学合理地使用评教结果,多种评价途径互为补充,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网络评价"的功能和作用。一、"学生网络评教"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9.
学生评教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举措.在其运作过程中存在诸多信息不时称现象,它会造成学生和教师的逆选择及败德行为.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对学生评教的分析,学生、教师的逆选择和败德行为的发生不仅与评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有关,还与目前学生评教制度运作的不科学有关.所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需要促成教学信息在管理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称配置,同时应使学生评教制度回归到服务学生和实现学生利益这一基点上.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学生网上评教的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评教系统在管理功能上还有待完善和优化.结合实际经验,从评教问卷管理、评教过程监控和评教结果反馈3个方面对学生评教系统的管理功能优化进行探讨,确保学生评教的有效性,以期对更高效地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学生评教在评教指标设定和评教信息处理方法上都存在很多不足。本文以上海L大学网络评教系统为例,分析了学生评教方法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评教指标体系和基于云模型的评教信息处理方法,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最后给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美国华盛顿大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卓越的学生评教系统。该评教系统包括实施启动、问卷设计和数据处理三大关键环节,构建起以组织—制度—文化为核心的三个保障支柱。参考华盛顿大学的实践经验,在培育和发展我国高校学生评教系统的过程中,应当建立评教组织网络、形成教育性的评教制度和打造独特的评教文化。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和教师对学生网络评教的认知和态度比较积极;学生和教师两大群体之间以及群体内部对学生网络评教的认知和态度均存在差异;学生和教师的相关行为中存在显著影响评教实效性的因素。完善高校有关的规则和管理对实现学生网络评教的管理目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学生评教的运作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现象,它会造成学生和教师的逆选择及败德行为.这些行为的发生不仅缘于评教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还与学生评教制度运作的不科学有关.所以,完善学生评教制度,需要促成教学信息在管理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称配置,同时应使学生评教制度回归服务学生和实现学生利益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5.
高等学校"学生评教"体系是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广大教师和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发展和提高,更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各高校"学生评教"体系是否合理和如何完善,一直是一个难以回答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将针对学生评教的历史和现状、评教体系和网络评教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解决方法作一探讨,为合理构建评教体系和完善评教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加强高校网络评教体系的建设,鉴于工程训练类课程特殊的内容安排与授课方式,提出一种新的工程训练课程网络评教系统的设计策略,不失全面性,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评教积极性,结果更为客观、真实,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为工程训练类课程学生的标准化评教和教师的自我总结与剖析提供了优越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5,(57):177-179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评教凭借相对传统评教方式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成为现代评教的主流。但在实际应用之中,却反映出一些问题,如评教内容不尽合理、学生评教意识不强、评教宣传力度不够等。对此,作者对这些问题做出分析,并试图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学生评教系统因多种因素影响而存在数据偏差,导致学生评教数据的信度和效度降低。通过深入分析评教数据偏差产生的原因及现有改进方法的局限性,运用信息熵理论找出评教数据的隐含信息,建立偏差识别模型和评教分值修正算法。通过向学生、教师、管理者反馈评教信息熵,促进学生转变思想、积极评教,提高数据信度;促进教师持续改进、提升教学水平;促进管理规范化、科学化,达成学生评教的三方共赢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9.
对国外高校学生评教导致学生评教产生偏误的非教学因素,以及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的保密性、匿名性、信息采集手段、结果的解读和利用等问题作一个综述。研究发现国外非常重视评教中心理层面因素研究以及科学的研究设计和统计方法的应用。提出应合理解读及利用学生评教结果,注意学生评教实施过程中的保密性,将学生评教与其他手段结合起来形成全面的质量信息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和高速发展,书面问卷、答题卡等传统的学生评教方式已远不能满足当今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要求,学生网上评教开始成为当今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的主流形式,在实际教学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网上评教的实践,指出了传统学生评教方式的局限性,分析了学生网上评教的优越性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