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地集邮品     
JP43《中国工会第12次全国代表大会》:“北京人民大会堂”日戳。 JP44《’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北京46(支)”日戳。 《中国古代漆器》:朱漆木碗:河姆渡出土,余姚市邮票公司封、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公事封,“浙江余姚河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多次刊登地名邮政日戳资料,很是有趣。笔者在整理旧时实寄封时,又拣出一些很有趣味的地名邮政日戳,特予介绍,与邮友同乐。 一、省名、县市名、地名同刻在上半环 海南海南儋州东干桥(图①)。 河北河北新城(高碑店)(图②)。  相似文献   

3.
原化周 《上海集邮》2000,(12):37-37
2001年,农历辛已(蛇年)。我国原本不多的带“蛇”字地名日戳,现又有所减少,所剩已经寥寥无几。现列出部分带“蛇”字的地名日戳:  相似文献   

4.
3156页《风景日戳上的少数民族文字》一文尚有疏漏。笔者现据手头资料略作补充。 1.首次刻有维吾尔文的风景日戳不是“天池”,而是1985年9月15日吐鲁番邮电局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启用的“葡萄沟”、“火焰山”、“高昌故城遗址”和“额敏塔”等4种风景日戳,戳径为45毫米(图①,②)。这也是我国最早刻有少数民族文字的一组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5.
邮电部邮政总局于1957年发文规定:邮票出口公司使用的日戳“上面刻汉文地名,下面刻英文拼音地名”。1979年修订为“上面刻汉文地名,下面刻汉语拼音地名”。1985年,邮电部又重新规定,集邮总公司营业部门使用的日戳上半环刻“北京”,下半环刻“BEI-JING”;市集邮公司营业部门日戳上半环刻直辖市名或省区市名,下半环刻公司所在地邮政编码后缀“(集邮)”;市、县局或邮电支局领导的集邮门市部所用日戳,上半环刻直辖市名或省(区)市(县)名,下半环刻该门市部所在地邮政编码后缀“(集邮)”。但据笔者所集  相似文献   

6.
邮政日戳既是邮政运营过程中的业务印信,又是我国悠久地名文化的载体。在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许多邮政日戳上的地名还蕴藏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或典故。例如,"北京昌平沙河"(图1)和"北京清河"(图2)这两枚邮政日戳中的"清河"与"沙河"就有一段流传久远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之后,邮政日戳规定必须使用汉、维两种文字。邮政日戳使用的汉字,一般只刻县以上的地名,而风景日戳和纪念邮戳大都使用了本民族的文字。新疆的地名邮戳有许多特征:  相似文献   

8.
童非 《上海集邮》2003,(12):14-14
雷锋(1940-1962)为湖南长沙简家塘(现属望城县)人。烈士的家乡简家塘被命名为雷锋镇。现镇邮政局(410217)使用"雷锋"地名日戳。  相似文献   

9.
1956年邮电部邮政总局(1956)邮业字52号文的规定:"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办理国际邮件业务所用日戳,上面刻全写的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下面刻汉文地名和英文拼音地名,汉文在左,  相似文献   

10.
笔者收集一些“机”字日戳,发现了“机”字日戳有两种不同的含义和用途。 一种是“机要”日戳,用于传递机密邮件的专用日戳(图①)。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郊县邮局的邮资机符志日戳上部地名除“上海”外,一般都标有郊县名称。如图1松江人民路支局的邮资机符志,其日戳地名为“上海松江”。  相似文献   

12.
邮电部自1985年颁布的邮电日戳印模规格标准之后,各地邮政部门相继使用刻有邮政编码的日戳,许多有特殊意义的地名日戳逐步消失,邮人无不为之扼腕。但有的省市县邮政部门却采用多种形式将地名与邮政编码都刻在日戳上,虽然不合规范要求,但却作了有益的尝试,令邮人欣喜不已。  相似文献   

13.
2002年3月,南阳市所辖的邓州(5日)、内乡(5日)、淅川(9日)和西峡(15日)4县相继启用风景日戳,共5种,戳图内容如下: 邓州 楚长城遗址 杏山楚长城遗址与相邻的丹  相似文献   

14.
邮电部自1995年6月颁发《邮电日戳印模规格与使用管理规定》以来,原用邮政编码日戳已逐步被新规地名日戳所取代。但近日见山东青岛在新  相似文献   

15.
华熹 《上海集邮》2007,(9):42-42
景洪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州府,其邮政日戳一般都有傣文地名,已见有26个日戳用代号表示具体地名,代号最小为“101”,最大为“407”,代号前均有傣文的“景洪”。在西双版纳州邮政局许曾龙、王海等先生的帮助下,笔者终于弄清了这批代号日戳的用途:原来是农场邮政代办所日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华熹 《上海集邮》2005,(3):22-22
2004-24-8“滇南雨林”邮票原图照片是摄于云南德宏州盈江县铜壁关乡老刀弄寨旁的大榕树(铜壁关邮政所,679313)。如此,票图名称改为“滇西雨林”更合适。制作极限片的票前片有:①德宏州邮政局1998年的《德宏旅游》片中的“盈江榕树王”,②外出版社1987年的《盈江榕树王》片。除“铜壁关”地名日戳外,德宏州邮票公司启用的“亚洲榕树王”风景日戳也可制作极限片。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2300多个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地名中,有不少是相互颠倒的。同省有海宁、宁海(浙江);武成、成武(山东)。异省有西安(陕西)、安西(甘肃);开封(河南)、封开(广东)等。若该两地互通信件时,实寄封(片)上的收寄和落地日戳,正好是相互颠倒的地名,很有趣味。  相似文献   

18.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经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勘察,考证为新石器时代村落的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又经碳-14的测定,遗址的年代最远为7000年左右,被世界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姆渡遗址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找安北县曾经在邮政史上留下的印记,笔者根据实物,窥探"安北"邮政日戳的演变。一、1929年1月1日绥远建省,中华邮政开始使用"绥远安北"点线三格式日戳。1937年"绥远/二十六年十一月二十/安北(大佘太)"双地名日戳:右读,中格日期中文数字竖式排列,下格文字以上下两横行排列(图1) [1]。这种形式,在当时并不多见(实物为内蒙古已故集邮家钟恕藏品)。  相似文献   

20.
"县"、"支"邮政日戳是我国邮政日戳中的一种特殊戳式。几年前,我就在屠业驰先生(曾任上海市川沙县集邮协会常务理事)所著的《解读邮戳(1949—2005)》(学林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中看到过此戳式的样图,却从未见过实物。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有幸收到一枚加盖"县"、"支"日戳的包裹单残片。该包裹单残片贴有《普16革命圣地图案(第四版)普通邮票》20分"古田会议遗址"4枚。邮票上盖有三枚"上海1977.7.10(县)七宝(支)"日戳(如图)。从戳面信息来看,我认为此戳式应当系单线圆形双环(双月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