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个孩子经常“说谎”。譬如,他拣到一块怪异的石头,就会对同学们说:“这是一枚宝石,可能价值连城。”同学们哄堂大笑,可是他并不在意,继续对身边的东西发表另类看法。久而久之,老师把他的问题反映到他的父亲那儿。父亲听了,并不以为孩子是在撒谎,而是在想象。有一次,孩子在泥地里拣到了一枚硬币,他神秘兮兮地拿给他的姐姐,说:“这是一枚古罗马硬币。”姐姐拿过来一看,发现这是十分普通的旧币,只是由于受潮生锈,显得有些古旧罢了。孩子的姐姐把这件事告诉  相似文献   

2.
别伤着学生     
武斌 《师道》2004,(3):40-40
自称为生活家的刘墉,写了一本《靠自己去成功》的家庭教育图书,这本书目前在市场上很是畅销。当刘墉签名售书时,有个记问他:如果孩子不听话怎么办?他笑着说,那就把眼睛瞪大一点,孩子就明白了。他又说,千万别吼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把音量调低一点。他特意强调说,对孩子,其实应该是讲理的,而不要动辄诉诸情绪和暴力。  相似文献   

3.
张光银 《师道》2003,(5):21-22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多蒙茜·诺尔特的这段话催我警醒,令我思考着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与未来。中国家庭教育的现实困境:矛盾重重国家督学周德藩说:“矛盾的家庭与矛盾的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应引起每个…  相似文献   

4.
他是个单亲爸爸,独自抚养一个七岁的小男孩。每当孩子和朋友玩耍受伤回来,他对过世妻子留下的缺憾,便感受尤深,心底不免传来阵阵悲凉的低鸣。这是他留下孩子出差当天发生的事。因为要赶火车,没时间陪孩子吃早餐,他便匆匆离开了家门。一路上担心着孩子有没有吃饭,会不会哭,心老是放不下。  相似文献   

5.
很多心理杂志都曾引用过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一个八九岁的男孩来看心理医生。这位母亲说:“我生这孩子的时候不太顺利,医生不仅给他吸了氧,还告诉我这孩子以后可能会出现智力问题。这不,这孩子9岁了,和别的孩子确实不太一样。因为先天不足,他脑子太慢,有学习困难,成绩一直倒数。我真担心他会有智力低下的问题。”母亲越说越激动,“我带他去过好几家医院,做了很多检查,可都没查出什么毛病。”“但他肯定是脑子有问题,我生他的时候落下的病根。”母亲一直在反复强调。而当医生向孩子本人询问时,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说:“我脑子有问题,所以学习不好。”  相似文献   

6.
上午和远在美国的一个同学在QQ上聊天。他说他的儿子正上小学二年级,上周他刚收到儿子班主任苏珊小姐的一张便条,是给学生家长留的作业,希望家长们好好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天分,然后写一篇《我的孩子有什么天分》的短文由孩子带回学校。  相似文献   

7.
宁宁是个好动、凋皮的孩子,他总是惹事,刚开始我很生气,经常批评他,希望他能好好地“守规矩”,做个安静的孩子。慢慢地,静下心来想想,我又发现在他惹事的背后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家访,学生的母亲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我清楚地记得,孩子那一天回家兴奋得要命。我开始以为是孩子得了个一百分,后来孩子告诉我,今天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碰到他,摸了摸他的头,还对他笑了笑,引得同学嫉妒的要命。”  相似文献   

9.
一、创设开放的可沟通的交往环境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语言是沟通交流的工具,而良好的师幼关系、亲密的同伴关系则是沟通交流的前提。教师如用真诚的眼光同孩子交流,仔细听孩子的每一句话,给孩子不断的鼓励、支持,孩子在民主、友爱的氛围中无压力、无拘束,自然有话就敢说、喜欢说。我园托班有一位新生,有什么需要就用动作表示,要添饭就指指自己的小碗再指指饭锅,家长反映宝宝并没有语言障碍,我们老师了解情况后非常有耐心,在满足他需要的同时总是主动和他交谈,像妈妈一样照顾他,宝宝便是从愿意叫“老师妈妈”起开始说话的。2…  相似文献   

10.
刘萍 《宁夏教育》2006,(1):69-69
1、使孩子软弱无能。父母溺爱孩子,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去做的话,就会使孩子软弱无能。同时,通过帮孩子做事情,父母也向孩子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我这样做是为你好,因为我对你不放心。如果孩子一直接受这样的生活观念,对他的心灵成长是一点好处也没有的,反而会使孩子的自我价值观越来越弱.他也不可能在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坚强。而且,这些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也非常弱,因为父母为他解决了一切阻碍他成功的障碍。  相似文献   

11.
有一次,在出租车里与健谈的的哥聊天,他说想让孩子进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对此我表示疑惑,的哥缘何要把孩子往那里送呢?的哥解释说:他和他爱人都没有时间照顾和教育孩子,附小是封闭式教育,孩子不会学坏,可以免除后顾之忧。这后顾之忧真的没有了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批评方式,会收到不同的批评效果。“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斥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可见教育方法的选择是何等重要,过度的严厉会造成学生的恐惧,过分的温和则会有失威严。在当今教育形势下,一名有爱心、有教育经验的教师,只有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3.
前一阵,我在晨间检查中发现班内的芳芳口袋中有一叠钞票.其中竟然有一张超过十元的人民币。晚上这位家长告诉我一件更令我吃惊的事:他发现女儿常不经大人许可.擅自拿家里的钱送给同伴.和她们一起去买零食吃,教育了几次都不起效。我知道他是个公司老板,条件优越,有钱放在家里,孩子取钱很容易。他为此也十分困惑:“家里经济条件这么好,平时孩子的要求总是有求必应,并且家中的零食源源不断,可孩子为什么还要偷偷地拿家里的钱呢?”  相似文献   

14.
孩子在一天天地长大,有一天,小家伙突然不听从你的号令,居然鼓着嘴巴和你顶嘴了。相信这是几乎所有家长在孩子成长中必经的过程。其实,这是孩子比较正常的成长表现,起码他是在证明给你看。他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5.
不少父母说:“我的孩子太任性,应该怎样教育他呢?”有的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是天生的拧种,真没办法。”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任性不会是天生的毛病。那么,孩子任性是怎样造成的呢?可能有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一个很有名的“脱口秀”节目的主持人,他在上小学时非常调皮,上课时很爱讲话。有一个物理老师说:“我们来达成一个协议———我每次上课开始时给你5分钟时间来说,因为你讲的实在是好,然后你就不能再说话了。”这个孩子同意了,他每次都非常认真地“说5分钟”。这个孩子考试时,每次物理都是A。教师给了他释放自己、表达自己的机会。因材施教,是针对不同的个体,运用不同的教育法。爱说话的孩子讨人喜欢,但老听他说也让人烦。有些爱说话的孩子,往往把课堂搅乱。他突然冒出两句话,同学们常抱以欣赏的态度,好借机放松一下。爱…  相似文献   

17.
王兰 《青年教师》2005,(4):55-58
有这样一则说理故事:两个同龄的学画孩子,处在不同的家庭氛围中。第一个家庭一直采取鼓励、赞誉的态度:把孩子的“作品”都贴在墙上,让亲朋参观,稍有功笔时即办了个人画展,名气不断。到33岁时,他的画已站在许多家庭的客厅里。而第二个家庭对孩子一直采取诋毁、冷漠的态度,让孩子把所有的“废纸”都扔进纸篓里。直到33岁时,他才贴出他的第一幅画。这时,人们疯狂了,把第一个孩子的画摘下来扔进纸篓里,把第二个孩子的画从纸篓里捡起来,张贴在墙上。  相似文献   

18.
我们班搞的生成活动“鞋”,已经接近尾声了。在研究鞋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展开了想像的翅膀,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我们把孩子的作品挂出去,让家长共同来分享孩子的快乐。面对孩子的作品,家长们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有一个孩子看见妈妈来接他时,像小鸟一样扑到妈妈怀里,拉着妈妈的手,走到自己的作品前,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画的灯笼鞋……”没等孩子说完,这位妈妈就大声呵斥:“你这是画的什么乱七八糟的鞋,你看能穿吗?”这个孩子登时低下了头,满脸的不高兴。而另一个孩子情况就不一样了,他眉飞色舞、滔滔不绝地…  相似文献   

19.
冯夏婷 《家庭教育》2004,(7B):12-14
家有任性的孩子。爸爸妈妈常会觉得手足无措。和孩子发生冲突。影响心情是小事,担心他将来不会跟人相处,人格不健全,这可是大事。而孩子任性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孩子任性的原因。分享正确的管教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想事成只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祝福,而生活中处处如意、心想事成往往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当家长的别因孩子一哭闹,一使性,就满足他的一切要求,包括不合理的。试想,如果他长大成人,步入社会,遭遇了不顺心如愿的事情,他是否有能力面对和承受,是否会产生心理畸变,走向偏执?如果家长为孩子的长远着想,就应该适当拒绝他的一些不当要求,给他一点挫折教育。这样,他的人格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