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子 《家教指南》2004,(4):29-30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十分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主要原因是什么?我认为,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着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孩子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一句话:“代沟”使然,表达示爱的方式方法不对头!那么,怎样正确地向孩子示爱?要向孩子传达爱的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变成孩子,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而不是总要摆出家长架子,拿足家长作风。对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布林莫尔学院父母中心的指导者哈丽雅特博士说,您应该准备这样一…  相似文献   

2.
木子 《家教指南》2004,(1):14-15
背景:中国传统家教“不打不成器”的观念根深蒂固,今天当赏识教育、终身教育等新教育理念冲击传统教育的时候,总有不少家长抱怨:打,不行;但不打,教不好。近来,在城市热门话题“丁丁案”中,丁丁妈妈与“继父”在使丁丁身心严重受创之后,居然还直言不讳:“我们打她是因为爱她”!于是又引起了人们对家长管教时该不该打孩子的关注。现实:全国半数以上孩子在家挨打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发展研究所在北京、上海、山东、湖北等十省市所进行的“少年儿童人身伤害问题研究”随机抽样调查表明,父母在管教孩子时,采取打或骂方式的大有人在。在被调…  相似文献   

3.
近日,瑞士洛桑大学研究人员说,他们的最新研究显示,过分严厉的专制式教育会扼杀儿童创造力,导致他们学业失败。研究人员发现,撇开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家长的教育风格对子女的发展和学习起着决定性作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和家长关系良好,甚至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学习差的学生则几乎都是在管教严厉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而且家长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研究人员指出:“专制式教育和过分严厉的要求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未来人生造成负面影响。”他们说,实施专制式教育的父母总是用苛刻的标准评判和要求孩子,盯着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不放,…  相似文献   

4.
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非常爱孩子,可孩子却难以感受到父母之爱,缘何会这样? 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与家长在对爱的理解上存在明显差异.家长认为所有对孩子的管教都是对他们的爱,因此往往不太注重方式方法;而孩子由于年龄尚小,还不能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5.
王晓娟 《教师》2014,(8):55-56
所谓家长倾听行为,指的是家长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认真地听取孩子的想法并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的过程。针对很多家长提出的孩子不听话、不服管教、家长不知所措的问题,设计家长倾听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幼儿家长的倾听行为表现为家长失聪、片面倾听、虚假倾听、缺乏倾听方法。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长的教养观念落后、儿童观不科学、教养方式不恰当等。  相似文献   

6.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与以前不一样,他们的观念不一样,他们的行为不一样,家长说,孩子难管,不管不行,管了还是不行,老师说,现在的孩子难管,关键是父母管教不严,太宠。没有一位家长说是自己的不对,没有一位老师会说也有我的一份责任。  相似文献   

7.
慎用斥责     
分析:这是许多家庭常出现的场景。斥责是家长在孩子出现不当行为时常用的一种负面强化方法。有些家长在斥责孩子时经常使用训斥、讥讽甚至威胁的语言,并伴有冷漠的、严厉的语气和盛气凌人的架式。殊不知,这种斥责往往会给孩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1.影响孩子独立性的发展在家长看来,斥责孩子是为了管教孩子,而管教孩子就是为了让孩子听话。因此,经常强迫孩子照家长的话去做,否则,就给予斥责。这很容易使孩子变得被动、依赖,遇  相似文献   

8.
<正>·主持人语·正面管教又称积极养育(Positive Discipline),是一种既不惩罚又不娇惯,用平等尊重的方式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教养方式。正面管教在美国学校的应用已有30余年,成为美国师范院校的一门必修课。2010年,正面管教被引入中国,通过开设家长课程、学生社会情感技能课程以及开展家长和学校讲师培训,在全国各地落地生根。经过多年本土化的探索和实践,正面管教被无数的家庭和学校验证是行之有效的教养  相似文献   

9.
一、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家庭教育良莠不齐,管教方法各异,教育效果差异较大。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成了家长最迫切的愿望。一切满足孩子的需要,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有些家长文化程度低,教育方法简单,与孩子缺乏沟通交流,遇事粗暴干涉。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有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知识传授和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孩子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之所以会造成这种倾向,是与家长头脑中存在的一些糊涂观念分不开的。有的家长并不是认为道德品质教育和行为习惯培不重要,而是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管教早了没有么用处,等孩子长大了再管教也不迟。有这种糊涂识的家长不明白,正因为孩子人小不懂事,做父母的应该对他们进行道德启蒙教育,教他们尽早掌握正  相似文献   

11.
[问题的提出]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跨越式进步。然而也衍生了许多新问题:是重教还是重养?是重智还是重德?为什么家长常常抱怨“家长很难管教.不听父母的话”?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存在“代沟”?如何与孩子沟通,  相似文献   

12.
二、难以管教的孩子是些什么人难以管教的孩子之所以难以管教 ,是因为他们的父母根本不爱他们 ,不对他们进行管教。他们之所以不好管教 ,是由于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而不是他们本身的原因)。那些完全不理解他们 ,从不为他们做点事情的人们不管青红皂白 ,通通把他们归入难以管教的孩子之列。殊不知难以管教这四个字上面是应该加引号的。现在人们所说的难以管教的孩子 ,既指那些不好管理的孩子 ,也指缺乏教养或行为有偏差的儿童。这几类孩子有某种共同之处 ,但我们不应在他们之间划等号。难以管教的孩子 ,就是那些我们无法叫他们听话的孩子 ,…  相似文献   

13.
家校配合是个复杂的、个性化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一是家长对孩子变化、发展把握不及时,管教方式与孩子成长变化脱节;二是家长怕打搅教师日常工作,不好意思主动找教师沟通,造成家校合作不紧密;三是家长自己工作也很繁忙,再加上很多家长对教育的认识、理解水平存在差异,很多家长感觉家校配合没时间,也有的觉得没办法……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08,(3):27-27
1.孩子属于谁的?2.家长实践“说到做到”的关键是什么?3.管教孩子的正确含义就是批评惩罚吗?4.造成孩子不断转换注意力的不当教养方式有哪些?5.家长与孩子共情的含义指什么?家长读刊知识测试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研究人员发现,体罚可能影响孩子的智商。为了让孩子在被管教时有所收获,建议家长在教育方式上三思,不要轻易打骂。  相似文献   

16.
按理说,父母应该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越来越多的孩子不信任父母,有话不愿说给父母听,甚至不愿意回家……这一方面说明中学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育成熟,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增强,试图摆脱家长的约束和管教;另一方面,可以说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和传统的家长专制作风造成的. 一般来讲,中学生都喜欢关心体贴、和蔼可亲、爱护子女、理解子女的家长,最反感的是严厉粗暴、修养差、不通情达理的家长,而且绝大多数中学生特别厌倦母亲的唠叨.  相似文献   

17.
给孩子写信     
正我因为攻读博士学位的原因,在孩子四岁时就经常与她分开……有一句谚语说:孩子都喜欢吃"奉子菜",意思是说孩子都喜欢受表扬与奉承。其实,我们成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喜欢成就感,喜欢跟肯定我们的人在一起,讨厌那些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经常听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越来越难于管教了……是孩子难于管教了,还是我们不懂得管教了?这是一个值得  相似文献   

18.
家长常常为管教孩子效果不佳而束手无策,不管你是喋喋不休地说服还是大喊大叫地命令,孩子全然不理.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该换一种教育方式了?如果经常对做错事的孩子高声斥责,不仅收不到效果,反而会对孩子的性格成长、心理健康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很多高年级的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时,总是唉声叹气,苦恼万分:原来乖巧、听话、易于管教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忽然变得不那么顺从了,做什么事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对大人的教诲不以为然,乃至与父母争吵。对此,孩子委屈,父母伤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热播电视剧《大考》中“家庭故事线”的解析,分析了高三学生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父母不信任孩子,在管教孩子的过程中过多地包揽和专制;父母的思维和认知存在局限性,忽视了孩子的感受;父母原地踏步,放弃了学习和成长等。由此提出了六条亲子沟通秘诀:(1)相互信任,彼此接纳;(2)转换思维,变化视角;(3)言传身教,作好示范;(4)关注心理,及时疏导;(5)放下姿态,积极化解;(6)关爱有度,管教有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