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萍 《考试周刊》2022,(5):159-162
幼儿深度学习是以拓展幼儿思维发展和提高幼儿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幼儿通过在活动中积极吸取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融合在自己原有的意识里,从而达到思维拓展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提升的目的.文章将通过开展区域活动中基本活动条件、游戏中引导以及教师评价和交流三方面,探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沉与浮”单元中《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关于物体的沉浮的知识和经验,尝试改变物体的沉浮的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尝试“改变物体重量来改变物体沉浮”、“改变物体的大小来改变物体沉浮”的探  相似文献   

3.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  相似文献   

4.
认识物体的沉浮是大班幼儿的学习内容。老师们对这一知识该让幼儿掌握到什么程度有不同的看法。有些老师认为,只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沉浮现象就行了;有些老师则认为,还应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现象的原因。我的看法偏向于前者,原因有二: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学会用简单的图标来表示物体的沉浮. 2.引导幼儿利用提供的材料,大胆探索船为什么不沉. 3.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体验到成功和自信,共同分享创造成果,乐意与同伴合作.  相似文献   

6.
"教育回归真实生活"理念告诉我们,课程的开发、幼儿的学习不仅仅是对生活的简单复制,而是基于幼儿对身边生活场景的直接体验。经过两年的活动实践,我们逐渐探索出了一种基于"教育回归真实生活"理念的活动开展方式,即以问题为导向,借由一系列问题探查幼儿的知识经验水平,厘清幼儿的已知经验和未知经验,引导幼儿以多种方式自主探索问题答案,不断实现未知经验向已知经验的转换,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升知识经验,习得生活技能,丰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一、激发兴趣 ,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 ,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是获得经验的先决条件。为了培养幼儿学习泥工的兴趣 ,在选题时 ,首先选择孩子们自身感知过的事。如 :吃过的水果 ,玩过的玩具 ,用过的生活用品以及看到过的动植物、建筑物和交通工具等。在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使幼儿既不感到高不可及、束手无策 ,又不感到不费力气、垂手可得 ,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经过自己稍稍努力便可达到目的 ,为幼儿建立信心。开始我让幼儿无目的地揉玩泥 ,在揉玩的过程中了解泥的特性 ,逐渐启发幼儿从最简单的物体开始 ,并结合游戏来激发幼儿…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深度学习,指的是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和经验,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发展其高阶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一种学习。文章通过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条件、操作材料投放、教师观察指导三方面,分析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幼儿获得空气多少与物体沉浮关系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鱼与潜水艇之间的类比关系,激发幼儿利用类比法发明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幼儿获得空气多少与物体沉浮关系的经验,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2.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鱼与潜水艇之间的类比关系,激发幼儿利用类比法发明新事物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相似文献   

11.
学习是学生利用原有的经验建构新的知识,学习的结果是学生原有的经验得到重新组织、转换或改造,让他们体验自身经验,促成经验的系统变化,实现知识结果与认知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实验是以学生亲身经历为主的学习活动 ,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实验一般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 ,模拟实验和探究性实验。笔者对科学课 3~ 6年级科学实验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 ,并对实验活动提出了一些浅显的建议 :(见表 )具体内容标准实验活动建议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能区分什么是假设 ,什么是事实。在动手实验之前 ,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假设和预测。如在做物体的沉浮实验之前 ,先让学生假设沉浮与什么有关 ,然后对几种物体的沉浮做出预测。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 ,并作实验记录。杠杆…  相似文献   

13.
蓝宇遥 《物理教师》2005,26(2):8-19
用阿基米德定律来研究物体的沉浮条件,一直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知识,直观的实验,能让学生很好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实验方法一般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改变研究对象的质量,或是改变液体的密度,用这些方法演示物体的下沉或上浮效果好,但做物体的悬浮实验则不易成功,把物体悬浮在液体里任何深度就更难实现了,  相似文献   

14.
语言能力是一种基于一定的遗传基础并以生理活动为机制的人体机能。个体通过将外部刺激所提供的语言信息与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加以整合,从而改变语言知识结构,形成语言能力。基于此,个体语言能力的培养应是在人际协作交流基础上借助语言学习目标、内容资源环境、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而实现的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提升幼儿原有知识水平,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方红 《早期教育》2011,(10):53-54
维果茨基认为:“幼儿的任何学习活动都需要中介因素,需要通过符号来帮助他们提升和巩固学习经验,因而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那么,什么样的中介能使幼儿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良好的语言技能呢?对于缺乏书面文字阅读能力的幼儿来说,图画应是他们已有概念的“文字代码”,它可以帮助幼儿逐渐实现口语学习向书面语学习的转化。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借助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幼儿感兴趣的文字符号,来帮助孩子进行语言学习,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物体有大小、长短、高矮、粗细……等特征,这些可以定性区别或测定的属性叫做量。教大班幼儿认识童的特征,主要是让幼儿懂得量的相对性,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判断推理能力及学习简单的测量技能。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让幼儿从类似的、多种的经验中概括地认识各种量。大班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虽然开始萌芽,但他们的逻辑推理还是借助具体形象和动作进行的。为此,我们在浙江幼师附幼和杭师院附幼两个大班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让幼儿通过多种活动来感知量。经过实验,初步归纳出以下几种方法,供幼儿园老师讨论验证。一、教幼儿制作简单的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学习初步的测量技能。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建构活动是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动手构造物体或建筑物的活动,通过建构和构造活动来反映幼儿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感受。幼儿的建构水平、复杂程度随其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升,在小班建构区活动"各种各样的房子"中,教师在观察分析小班幼儿现有建构水平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建构发展的五个阶段,在认知经验、建构能力、同伴学习等方面给予幼儿建构活动相应的支持策略,以切实促进不同阶段、不同发展能力幼儿建构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主题活动中要提供相适宜的环境材料,激发幼儿相应的体验,潜移默化地促使幼儿根据其原有经验做出判断,让幼儿在快乐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得自身各种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幼儿阅读活动中的情境运用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和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等因素,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育有关的使幼儿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育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发幼儿的情感体验,要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并用语言将这种想象描述出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下面,就以笔者的一次语言阅读活动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想法。教学内容:小班语言活动:会变颜色的小蜗牛教材分析:故事"会变颜色的小蜗牛"简单又充满童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