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5,(6):112-116
《日书》简反映了汉代河西民众多神崇拜的民间信仰,择吉、杂占、巫术和祭祀都是这一信仰的具体表现行为,它凝结着河西民众的生命意识、生存意识、功利心态与信仰情怀。  相似文献   

5.
当前,传统民间文化在现代社会遇到的种种困境和危机。其生存境况日益受窘迫。产生于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民阍信仰在这个高度蝶介化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以海峡两岸关于妈祖信仰的“媒介化”传播为例,深入分析了传统民间信仰能够适应当前的时代语境、能否有效传播并产生积极的现实意义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连市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间信仰很多很杂,尤以海神、龙王信仰为最,因其近海也。我们考察辖区内众多寺庙,可见其中供奉的神灵也是来历各异,佛教寺庙中的神灵并非都来自佛教,道观中的神灵更是来自四面八方,由此证明民间信仰对宗教文化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5,(11X):20-20
据《文汇报》报道:今年启动的“中国民间四库全书”,当属世界上最巨大的编纂工程!它包括《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中国歌谣全书》、《中国谚语俗语全书》和《中国民间史诗叙事诗全书》4套书籍,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全国10余家出版社共同完成。日前,“出版界支持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成果发布会暨签约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8.
一民间信仰是根植于民族民间生活习俗中的具有原始宗教特征的宗教信仰及宗教行为表现,它是本土文化中自发产生的,具有原生性宗教的基本特点。历史上,贵州高原就是民族交汇的大走廊和民族集结地。东来西迁的南蛮族群,西来东进扩张的氐羌族群,由南北上的百越族群,由北南下的汉民族,以及在贵州本土形成、发展起来的百濮族群等族群于此融合、冲撞。它包含了民族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因子,因此,贵州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状况和构成,有着其独特的原生态文化表象。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信仰活动在全国各地的复兴,民间信仰遂成为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以及宗教学学者广泛关注的论题。从初期集中于民间信仰的祛魅研究,转至近期从宗教市场论、社会资本论、社会功能论、宗教生态论等角度出发,对其在中国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未来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并已取得诸多成果。而闽南文化圈中的民间信仰的发展又尤为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对泉州通淮关岳庙的个案调查,拟从社会资本论的视角出发,结合已有论述和田野调查资料,深度分析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中,作为民间信仰宫庙个案的通淮关岳庙,如何通过与地方政府、社会各界以及学术精英的互动,权利参与社会服务和公益慈善活动,以及发挥其在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既谋求其自身的合法性,又追求健康长远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2010,(2):105-114,158
日本的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是以宗教为基轴展开的,始终潜藏着"靖国参拜"与"信教自由"的悖论。将无形民俗资料改称为无形文化财纳入指定制度,内部动力是神道联突破政教分离原则的企图,外部背景则是世界遗产条约中文化景观这一子范畴的增设。《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理念与民俗学对"文化"的认识相龃龉。信仰的文化遗产化,可能侵犯"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人权,导致信仰、信心的躯壳化,并带来其他学理、伦理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洪霆 《东南传播》2017,(12):21-23
著名学者汪毅夫,长期以来致力于闽台社会与历史文化的研究,先后出版了多部关于闽台文化研究的论著,《中国文化与闽台社会》一书,更是他多年来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2.
史一丰 《中国出版》2017,(18):69-69
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徽学研究以其丰富的史料、多维度的视角、丰硕的研究成果与藏学、敦煌学并列为三大显学。已有徽学的研究主要涵盖徽州文书、徽州艺术、徽州宗族制度、徽州民俗、徽州医学、徽州教育等方面。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3.
14.
有创新意识的报人与文艺家总是面向民间、贴近民间;同时又是善于更新思维、善于创新与开拓的智者与勇者。潘伟的“民间一瞥”在《清远日报》开了八年专栏,出版了近400期,后来集结成书《民间一瞥》出版,多次获全国全省大奖,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不少专家学者的好评和民间百姓的追捧。  相似文献   

15.
妈祖崇拜原属宋代流传于莆仙地区的地方性民间信仰,随着该信仰的逐渐发展和信徒数目不断扩大,中华大传统开始对其产生影响,并从中添加了许多儒家思想和观念。但由于各种不同原因,现今的妈祖信仰形成了独特的传播体系和祭祀传统,自为一派,并在全球化趋势下,成为世界华人区的宗教信仰,被专家称为"妈祖文化"。和Robert Redfield的大传统与小传统观念相比较,这种发展有其独特之处。本文将尝试从不同角度来解读妈祖信仰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之关系;然后列举一些具体例子来阐述妈祖信仰体系的独特性:如妈祖分身,功能不断增多,每年的香火传送或交换等;最后将分析R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为何不尽适用于阐述妈祖信仰现象。  相似文献   

16.
朱爱东 《文化遗产》2013,(2):112-120
民国时期,民间信仰开始进入一个不同以往的社会生存空间。在科学、理性主义及现代性、现代国家建构等宏大话语下,反迷信运动在地方有着不同的表现和回应方式。本研究显示,在较偏僻落后、且远离政治中心的粤西地区,社会精英反迷信的政治诉求与民众信仰状态存在巨大反差。从民国初年舆论宣传批判为主的反迷信思潮,到国民政府时期废庙兴学的展开,反映了反迷信运动的深入也是现代国家扩大强化其对地方和基层社会的社会控制与渗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仇朝兵 《历史档案》2003,(1):136-136,F003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注洪教授主编的《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一书,已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内比较全面地专门研究中美文化关系史的第一本论著,并引起中美关系史学界的注意,它有以下几个比较明显的特点: 第一、该书内容涉及各个时期的各个方面,全面论述了中美文化关系的发展历程,具有  相似文献   

18.
郝平 《历史档案》2006,(3):3-9,32
近年来,作为中华根祖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山西洪洞已引起海内外人士的普遍关注。“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这句口耳相传、流播极广的民谣,使洪洞作为大槐树移民的故乡备受瞩目。借助于这一传统人文资源,大槐树旅游和寻根祭祖活动已成为今日洪洞旅游的重头戏,全国各地,尤其是港澳台地区和海外华侨络绎不绝。可以说,“移民情结”乃是出现这一昌盛局面的主要因素。目前有关洪洞的研究著述颇丰,多数集中在大槐树移民问题上。洪洞移民研究似乎已臻成熟。顺着这条思路,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外界如此具有影响力的移民运动在其发源地洪洞似乎也应该具有同样的影响力,甚或过之。事实却在人们的想象之外。在对洪洞进行区域社会史研究,尤其是实地田野考察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在当地另有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比大槐树移民传说更具影响力。那便是流传数千年的远古传说和与之相应的民众信仰与迎神赛社活动,如远古时期演绎八卦画太极图的伏羲、炼石补天的女娲、禅让天下的唐尧、体恤万民的虞舜之类,它们都在洪洞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和丰富的传闻。这些具有深刻传承性的民间信仰与迎神赛社习俗,不但是远古文明和历史的见证与载体,而且在当地民众精神世界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影响到他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成为该地域社会有别于其他地域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
徐斌 《新闻实践》2005,(8):F0003-F0003
六十年前,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那场侵略战争中,一种独有的行为格外地丑恶、黑暗、变态,那就是日本侵略军的性奴隶制。资料表明:二战期间,日军曾计划按照37(士兵)比1的比例配备随军慰安妇;日军在世界各国的慰安妇超过40万人,仅中国就在20万人以上。随着岁月流逝,如今被找到并公开承认身份的中国慰安妇幸存者,只剩下30人左右。六十多年来,许多曾受尽非人磨难的慰安妇,在家人和旁人的冷眼中孤苦伶仃、终老一生,在屈辱和痛苦的煎熬中无声地离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